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外阴硬化性苔藓的皮肤镜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行皮肤镜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17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的75处皮损的皮肤镜特征。结果 外阴硬化性苔藓皮损75处常见的皮肤镜特征为黄白色无结构区67处占89.3%,紫红色小球、斑片58处占77.3%,褐色或蓝灰色色素结构37处占49%,亮白色条纹30处占40%,不规则分布的点状21处占28%、线状44处占58.7%、发夹样5处占6.7%、逗号样10处占13%及树枝状血管15处占20%。3处(4%)皮肤镜下可见到玫瑰花瓣征,3处(4%)粉刺样开口,1处(1%)角栓。结论 外阴硬化性苔藓在皮肤镜下具有黄白色无结构区、紫红色小球、斑片、色素结构、多种形态血管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2.
三物黄芩汤(Sanwu Huangqin Decoction,SHD)始载于《金匮要略》,由黄芩、苦参、地黄3味药组成,为滋阴清热之经典方剂。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环烯醚萜苷类及苯乙醇苷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病毒、抗过敏、抗白塞病等药理作用,临床多用于发热性疾病、红斑性肢痛症、自身免疫性肝病、皮肤性疾病等。通过对SHD的处方考证与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临床应用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依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五原则对SHD的Q-Marker进行预测,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果碱、槐定碱、三叶豆紫檀苷、苦参酮,地黄中梓醇、地黄苷D可初步确定为SHD的Q-Marker,为完善SHD的制剂过程中质量溯源体系及其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24.
报告1例硬化性黏液水肿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男,37岁。关节疼痛14个月,皮疹10个月。皮疹表现为全身泛发、粟粒大小、蜡样坚实丘疹。皮肤组织病理提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生、黏蛋白沉积。实验室检查提示IgGλ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经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激素、沙利度胺等治疗,患者皮疹及关节症状显著缓解。  相似文献   
25.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曾言:“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既言辨营卫气血与伤寒同,为何治法有大异?所以,《温热论》所论述的营卫气血与《伤寒论》本就不同。温病学说是明清时代逐步完善的外感热病的理论体系,《温热论》的卫气营血是温热病过程中由浅入深的层次概念。《伤寒论》中的营卫是指外邪客表的病理变化,气血则是外邪入里的不同病理层次,六经病在传变过程中,营与卫、气与血的病理变化是不可分割的。《温热论》与《伤寒论》对营卫气血概念认识本就存在差异,因而才会出现辨证立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并比较趾甲银屑病和指甲银屑病的皮肤镜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确诊为趾甲银屑病(61例)和指甲银屑病(80例)的患者, 对受累的139处趾甲和158处指甲行皮肤镜检查。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皮肤镜特征差异。结果甲银屑病中最常见的皮肤镜特征为点状凹陷(223/297, 75.08%), 其次为裂片状出血(164/297, 55.22%)、甲下角化过度(133/297, 44.78%)、油滴征(126/297, 42.42%)、甲完全分离(121/297, 40.74%)、甲分离近端的线状边缘(107/297, 36.03%)和甲分离边缘的线状红斑(77/297, 25.93%)。两组间相比, 趾甲银屑病中甲下角化过度[81处(58.27%)比52处(32.91%), P < 0.001]、点状或块状出血[22处(15.83%)比11处(6.96%), P < 0.05]、纵向条纹[34处(24.46%)比10处(6.33%), P < 0.001]、甲纵裂[24处(17.27%)比9处(5.70%), P < 0....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综述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研究进展,从而寻找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的新方向。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总结。结果:群体感应系统是细菌依赖细胞密度,通过自诱导分子进行细胞间交流的信号传递系统。当自诱导分子达到阈值时启动群体感应系统从而调节基因表达。结论:群体感应系统参与细菌毒素的释放和生物膜的形成,因此通过抑制群体感应系统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成为抗感染治疗药物新靶点。  相似文献   
29.
随着皮肤镜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皮肤镜在非色素性皮肤病中的应用,并已积累大量资料[1?3]。鳞状细胞肿瘤(squamous cell neoplasms)是皮肤非色素细胞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色素性肿瘤相比,非色素性肿瘤的皮肤镜特征较难评估。本共识涉及的鳞状细胞肿瘤包括:光线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鲍恩病(Bowen disease)、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皮肤镜可为此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线索,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描述脂溢性角化病(SK)的常见皮肤高频超声及皮肤镜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8 - 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46例SK患者,对其50处SK皮损行50 MHz和20 MHz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检查。对SK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特征进行总结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50 MHz和20 MHz超声对SK的评估结果差异,并对SK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下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简单匹配系数进行分析。结果 SK皮损特征自上而下50 MHz和20 MHz超声表现分别为增强高回声(48处和39处,P = 0.007)、角质层块状或点状增强高回声(22处和11处,P = 0.019)、伴后方声影(34处和13处,P < 0.001)、皮损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46处和41处,P = 0.137)、皮损内不均质低回声(50处和47处,P = 0.079)和点状高回声(25处和2处,P < 0.001)、基底位于同一水平面(40处和36处,P = 0.349)、皮损下方真皮回声减低(50处和28处,P < 0.001)。50 MHz超声对SK皮损的8个皮肤高频超声特征整体评价显著优于20 MHz超声(P = 0.002)。50处SK皮损常见皮肤镜下特征为边界清楚(50处),粉刺样开口(45处),沟嵴/脑回状模式(31处),发卡样血管(30处),多发粟粒样囊肿(24处),虫蚀状边缘(21处)和亮白色条纹(3处)。50 MHz和20 MHz超声下,SK皮损角质层块状或点状增强高回声与皮肤镜下粉刺样开口的简单匹配系数分别为42%(21处)和20%(10处),皮损内点状高回声与皮肤镜下多发粟粒样囊肿(> 3个)的简单匹配系数分别为58%(29处)和48%(24处)。结论 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对SK皮损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50 MHz超声比20 MHz超声对SK的皮损成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