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儿餐前、餐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其与喂养耐受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0例足月窒息儿第1次喂养及足量喂养(150ml·kg-1·d-1)餐前、餐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有无发生喂养不耐受及达足量喂养的天数。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本组喂养耐受组22例,不耐受组18例。第1次喂养后与不耐受组比,耐受组餐前、餐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值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量喂养时,不耐受组餐前、餐后肠系膜上动脉RI和PI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耐受组PI值配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组第1次喂养餐前、餐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与达足量喂养天数无相关关系。结论喂养可使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可通过检测足月窒息儿第1次喂养和达足量喂养时餐前、餐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来评估喂养风险,从而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部分切除术对于反复性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反复性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病例65例,在鼻内窥镜下行常规的鼻中隔粘膜下剥离术基础上,切除糜烂出血的黎氏区部分粘膜。结果:经1年临床观察,65例中63例未再出血。结论:该手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适合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患者。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耳鸣的疗效。方法将22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对照组加用维生素B1治疗,治疗15d后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62.73%(69/110)高于对照组的30.91%(3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主观性耳鸣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内镜下双灌注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H方法治疗组35例44耳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灌洗和鼻内镜下咽鼓管灌洗双灌洗;对照组35例44耳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单灌洗。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25耳,有效13例15耳;无效3例15耳,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治愈12例16耳,有效14例17耳,无效9例11耳,总有效率71.4%,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窥镜下双灌洗法可作为治疗SO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用显微电动吸切器下鼻甲骨磨削术治疗下鼻甲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 显微电动吸切器下鼻甲骨磨削术治疗下鼻甲肥厚。结果 全部有效,鼻塞消失或显著减轻。结论 该方法为下鼻甲骨切除的改良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6.
综述了手术室工作环境中损害护理人员的常见因素,包括手术室内存在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化学性、物理性、生理心理损伤等多种危害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合理应用各种措施进行防护.手术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护措施大大减少职业损伤因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27.
耳鼻咽喉手术,由于术中术后出血,机体对手术刺激的反应等因素,术后可出现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气短懒言等症状,结合舌苔脉象,一部分属中医气血两虚证。自2000年以来,我们对术后有气血两虚证候者40例,应用八珍汤治疗,经临床观察,对改善症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疏水性聚胺类pH-敏感凝胶作为长效药物控释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俊  曹志农  王讯华 《药学学报》2000,35(6):469-472
目的 考察疏水性聚胺类pH-敏感凝胶作为长效药物控释载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9-氨基吖啶(9AA)为模型药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疏水/亲水组成的珠状凝胶在不同pH的药物释放速度。结果 甲基丙烯酸乙酯(EMA)与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共聚得到的凝胶,在DEA含量仅为10 mol%时仍保持高度的pH-敏感溶胀性质。该凝胶在pH≥6时可完全不释放药物,在pH 5的柠檬酸缓冲溶液中的释药时间可持续320 d以上。结论 通过选择聚胺类凝胶中适当的疏水性单体及调节凝胶中疏水/亲水成分的配比,有可能按不同释药周期的需要,制备用于pH-敏感长效释药体系的载体。  相似文献   
29.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LAK细胞本质上是NK细胞,在IL-2诱导下其细胞毒活性增强,为LAK现象。在LAK细胞研究中,关于IL-2诱导下LAK活性增高与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文献报道互有矛盾。鉴于HNK1抗原选择性地表达于NK和K细胞,LAK细胞HNK1亦为刚性,本实验从IL-2诱导前后HNK1阳性率的变化及LAK功能的流式细胞仪分析,探讨了LAK细胞活性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IL-2可诱导出LAK活性,但HNK1阳性细胞数不增加,提示LAK细胞活性可能与细胞增殖无关。实验中还观察到去单核细胞使IL-2诱导的LAK活性下降,提示单核细胞在IL-2诱导下也有LAK活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自制改进的 Marmarou 模型建立不同损伤高度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大鼠模型,探讨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 staining,HE)染色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免疫组化互相验证结合的方式对大鼠脑干原发性功能损伤程度进行定量研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 24 只,随机分为 0 m正常组、1.25 m致伤组和 2.25 m致伤组,采用改进的经典Marmarou模型制作大鼠脑干部位的DAI模型,正常组不进行打击.在致伤后进行过量麻醉取材制作HE染色切片和β-APP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其中对HE染色切片计算脑干感兴趣区域内出血占比、脑水肿个数和锥体束出血占比;对 β-APP 免疫组化切片测定脑干感兴趣区域内的阳性细胞面积和累计光密度值(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将不同损伤程度脑组织切片的HE染色分析与β-APP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致伤高度组的HE染色切片在光镜下可见神经束疏散、紊乱,血管淤滞,出现不同程度的散点状或长条状出血,细胞核显示不清,突触结构模糊不清等经典DAI病理特征;β-APP免疫组化出现轻度轴索损伤变化.测定脑干感兴趣区域内β-APP的阳性细胞面积和IOD值与HE染色的出血面积占比和锥体束出血面积占比呈正相关.结论:采用HE染色计算的大鼠脑干位置出血面积占比和锥体束区域出血面积占比和β-APP免疫组化计算的阳性细胞面积和IOD值可以定量区分大鼠脑干损伤程度,为判断大鼠脑干原发性功能损伤提供新角度,有助于为交通事故和法医检测等脑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