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8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用不同来源(绵羊、牦牛、人)棘球蚴囊壁切制成4μm厚的冰冻切片和绵羊棘球蚴内原头节涂片作抗原,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人体包虫病并进行比较。结果认为羊源细粒棘球囊壁抗原和头节抗原对诊断人体包虫病有一定价值。将IFAT和其它免疫学方法合用,能提高包虫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92.
<正> 青藏高原有海拔高、低温、低湿和紫外线强等自然特点,为藏、回、土、蒙古、撒拉等少数民族世居地区。为了解蠕形螨在该地区中的感染情况,于1989年7月  相似文献   
89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90例成人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休克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129例和脓毒性休克组61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148例和死亡组42例。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CD64、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6)等化验,计算入院24 h内APACHEⅡ、SOFA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WBC、PCT、CRP、CD64、IL-6、IL-8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CD64及PCT是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其预测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799、0.795、0.778,CD64的AUC高于其他任一单个血标本检测项目,其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66.7%。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894.
目的 比较腔隙性脑梗死后发生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48例,其中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133例(脑梗死组); 急性脑出血患者152例,其中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78例(脑出血组); 收集并比较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既往病史、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并对有差异的指标绘制ROC曲线以确定其诊断价值。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史、既往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比例及入院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组总胆固醇水平、NIHSS评分、心房纤颤、癌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胆固醇以4.945 mmol/L为临界点,此时总胆固醇水平鉴别腔隙性脑梗死发生脑出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43.9%和81%。结论 伴有心房纤颤、癌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史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脑梗死; 2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史的比例、血脂(除外总胆固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腔隙性脑梗死后继发脑梗死和脑出血可能存在共同的潜在机制; 总胆固醇水平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易发生脑出血诊断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9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 medial support plate and a row of screws in the treatment of Schatzker type IV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nvolving the postero-lateral condyl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f the data of 26 patients who had been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Trauma, Honghu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or Schatzker type IV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nvolving the postero-lateral condyle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20. There were 17 males and 9 females, aged from 19 to 51 years (average, 36. 1 years). All their fracture lines involved the postero-lateral condyle and all fractures were fixated with a medial support plate and a row of screws via one medial and one lateral incisions. Recorded were th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blood loss, incision length, fracture healing, complications, quality of knee joint reduction and knee joint function at the last follow-up. Result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anged from 8 to 16 days, averaging 10. 4 days. The 26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 to 18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14. 3 months. All the fractures got united after 11 to 17 weeks (average, 13. 7 weeks). During the follow-up, no reduction loss, 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 or surgical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asmussen radiographic scores at the last follow-up ranged from 11 to 18 points, averaging 16. 1 points.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knee joint ranged from 0° to 140。, averaging 120. 8°. The Rasmussen scores of the knee function ranged from 14 to 28 points, averaging 24. 4 points.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hatzker type IV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nvolving the posterolateral condyle, the use of a medial support plate and a row of screw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 © The Author(s) 2022.  相似文献   
896.
目的探讨基于低剂量CT肺癌筛查构建影响肺癌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于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放射科行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13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肺癌分为发生肺癌组与未发生肺癌组。通过调取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筛选出影响低剂量CT肺癌筛查构建影响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利用R软件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51,95%CI:0.128~12.257)、年龄(O^R=0.046,95%CI:0.001~1.612)、吸烟史(O^R=5.789,95%CI:0.360~13.134)、胸部放射性检查(O^R=42.425,95%CI:1.922~3.126)、肺部阳性结节(O^R=2.377,95%CI:0.348~16.256)以及职业接触(O^R=0.779,95%CI:0.037~16.287)等指标为基于低剂量CT肺癌筛查构建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以上6项指标建立相应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17(95%CI:0.748~0.886),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准度与区分度。结论性别、年龄、吸烟史、胸部放射性检查、肺部阳性结节以及职业接触为低剂量CT肺癌筛查构建影响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低剂量CT可较为有效地检出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97.
目的:基于IQon Spectral CT平扫图像,通过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其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7例(161个结节)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CT平扫图像,应用RadCloud平台对影像学特征进行提取分析,采用k-Nearest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VM)和logistic回归(LR)分类器建立预测模型(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训练组和测试组的比例为4∶1),并评价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KNN、SVM和logistic回归三种模型预测效能相当,其中SVM模型性能相对较优,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可信区间:0.750~0.890),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77%;在测试组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95%可信区间:0.640~0.940),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68%。结论:基于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算法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98.
背景:血栓弹力图对于识别人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升高与血栓有一定相关性,那么血栓弹力图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联合诊断对血栓预测是否更加准确。目的:通过平均血小板体积联合血栓弹力图来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血液的状态及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2年3月间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20例,根据术后第7天的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全血细胞和血栓弹力图检查,采用多因素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血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测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结果与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最大振幅的相关性最强,凝固角其次;术后第1天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凝固角是血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栓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血小板体积预测血栓的最佳临界值是10.73 f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5(95%CI:0.568-0.762,P <0.05);而采用平均血小板体积联合凝固角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0.750-0.879,P <...  相似文献   
899.
为培养合格的口腔临床医生,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性考核,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影像专业基地实施了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改革。在过程性考核部分,首先,通过增加学员工作量表的填写,及时反馈学员培训情况,真实反映考勤记录;其次,在临床培训与理论教学中,综合评价学员的课堂表现,提升其综合思考临床问题的能力。在结果性考核部分,弱化传统理论考核方法,强化综合性临床问题研究能力。考核前指导学员灵活选题,规范PPT格式;考核后综合评分,由专家提出意见,提升学员的临床自信、科研自信,帮助学员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拓展学习深度与广度。通过对考试方式的梳理、考核结果的分析,“全过程、多元化”考核模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员培训成果,为规范化培训进一步地改进和推广建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00.
背景:既往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对术后短期疗效的影响,然而对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短期疗效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对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因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科行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的120例患者(122膝)为研究对象,分别由2名医师基于术后X射线片测量单髁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内外翻角、胫骨假体内外翻角、股骨假体屈伸角以及胫骨假体后倾角。排除其余3个角度的影响后,将胫骨假体内外翻角测量结果分为<-2°、-2°-2°、> 2°3组,分别记为第1,2,3组。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及人工关节遗忘指数,并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120例患者(122膝),根据术后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大小进行分组,第1组37例,第2组60例,第3组23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侧等基线资料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