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眼科学 | 64篇 |
药学 | 37篇 |
中国医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长时间人工光环境及应用中医阴阳钟理论干预对大鼠眼压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8组,1~4组为雄鼠,分别予自然光照射、单纯长时间光照(每天18 h人工光照)、长时间光照+中药1组干预(子时前补阴药,午时前补阳药)、长时间光照+中药2组干预(子时前补阳药,午时前补阴药);5~8组为相应处理的雌鼠。大鼠周龄8周时测量其48 h眼压,时间点间隔3 h左右。结果 1.长时间光照使雌雄大鼠眼压峰值时间点前移,与自然光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组干预后大多数雄鼠眼压峰值时间与自然光照组接近,与单纯长时间光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2组干预的雄鼠眼压峰值时间未见明显变化(P>0.05);雌鼠各中药干预组较单纯长时间光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长时间光照使大鼠眼压数值普遍下降,与自然光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仅对雄鼠眼压谷值及48 h眼压值有影响(P<0.05)。结论长时间光照对大鼠眼压峰值出现时间点及眼压数值均有影响,应用中医阴阳钟理论给予适时中药补阴补阳方治疗对其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2.
73.
目前,激光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其副作用抑或误操作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损伤,其中以视网膜损伤为甚,本文将对视网膜激光损伤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防治办法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眼底新生血管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对132例眼底新生血管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专科检查及中医辨证,统计中医症状、病位、证候等情况,分析新生血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1.症状:出现频率超过20%的症状依次是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头晕、大便稀溏、耳鸣、易感冒。2.证型:以脾气虚为多(59.84%),其次是心血虚(40.15%)、肾阴虚(35.60%),其他证型所占比例较少。3.证型与新生血管分级:气虚、阳虚证者的新生血管以Ⅲ级最多,血虚、阴虚者以I级最多,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证型与新生血管病位:视网膜新生血管者主要表现为脾气虚、心血虚、肾阴虚和肾阳虚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者主要表现为脾气虚、肾阴虚和心血虚证。结论眼底新生血管本质上由虚证所致,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气虚、阳虚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治疗时要考虑从虚论治。 相似文献
75.
近视眼中央前房深度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OrbscanⅡz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对63例(125只眼)近视眼患者中央前房深度(ACD)、角膜横径(WTW)、瞳孔直径进行测量,并测量等效球镜度(SE)、角膜屈光力、中央角膜厚度(CCT)和非接触眼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ACD(3.18±0.21)mm,男性平均ACD(3.24±0.22)mm,女性平均ACD(3.10±0.18)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深度与WTW、瞳孔直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11、0.229,P=0.000、0.01,ACD与SE、CCT、眼压相关系数分别为r=0.043、0.047、0.087,P=0.633、0.605、0.334,ACD与年龄、角膜中央平均K值相关系数分别为r=-0.351、-0.275,P=0.000、0.002。结论ACD与WTW、瞳孔直径正相关,与年龄、角膜中央平均K值呈负相关,与SE、CCT、眼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80.
目的探讨房角虹膜前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9例(9只眼)闭角型青光眼行房角虹膜前粘连分离术,观察术后眼压、房角及并发症的情况。随访时间6周至4个月。结果 9例(9只眼)术前平均眼压(39.44±12.86)mm Hg,至最后1次随访,术后平均眼压(13.33±1.80)mm Hg,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示:术后房角大部分或全开放。并发症:3例发生前房出血渗出,逐渐吸收,无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房角虹膜前粘连分离术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