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鼻空肠营养管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获得性食管瘘的疗效。方法 9例获得性食管瘘患者,其中3例食管胸腔瘘,6例食管气管瘘。采用鼻空肠营养管置入行肠内营养治疗。结果良性疾病导致的获得性食管瘘均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恶性疾病导致的食管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生存时间得到延长。结论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食管瘘患者,采用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2.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代谢功能紊乱,可导致广泛性血管病变,使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黏膜保护作用减弱,易发生消化性溃疡。临床上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并不少见。本研究通过比较老年2型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  相似文献   
10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疾病,一般认为其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病变多发生于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一般采用静脉给药和保留灌肠治疗,本文对保留灌肠最佳方法进行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104.
UC和其它肠道疾病肠道菌丛结构的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其它肠道疾病的肠道细菌DNA指纹图谱以分析其肠道菌丛的整体差异。方法采集19例UC、11例急性胃肠炎、6例IBS患者及11例正常对照者的粪便标本,提取肠道细菌总DNA;应用ERIC-PCR技术建立各组肠道细菌DNA指纹图谱,分析UC、急性胃肠炎、IBS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肠道菌丛的整体差异。结果经分析发现四组研究对象的肠道菌丛存在整体差异:UC组ERIC-PCR指纹图谱电泳DNA条带较少,IBS组、急性胃肠炎组和正常对照组ERIC-PCR指纹图谱电泳DNA条带多;UC组中有18个样本主带分布非常一致,均出现在约0.7 kb处,急性胃肠炎组主带分布也非常一致,均出现在约1.1 kb和0.8 kb处;正常对照组和IBS组主带位置无统一趋势。结论与IBS、急性胃肠炎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UC组肠道优势菌群种类少;UC组和急性胃肠炎组各有分布较一致的主带;UC可能存在较单一的肠道优势细菌,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特定的肠道优势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王继恒  王海红 《胃肠病学》2007,12(7):446-447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较易出现功能性肠道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与肠道活动性炎症关系不大,却与肠功能紊乱有关,说明IBD的发病在某些方面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相似。5-羟色胺(5-HT)信号系统异常可致胃肠动力、分泌功能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性,与多种功能性胃肠病密切相关。而IBD的发病机制中亦存在功能性因素,提示IBD与IBS可能存在某些分子水平的联系,有必要对5-HT信号系统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炎症性肠病与肠道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可能的病因包括由基因决定的宿主易感性、黏膜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与IBD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关于肠道病原微生物在IBD发病机制及其引起的一系列免疫学、微生态学、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出现了研究和报道,同时微生态制剂在肠道免疫调节、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的优点已有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其中微生态制剂之一益生菌在IBD应用较普遍,本文就IBD与肠道菌群研究进展及益生菌制剂治疗IBD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早期诊治,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结果 3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钙、尿钙、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磷水平降低。CT及放射性核素扫描99mTc-MIBI有助于定位诊断,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措施。结论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要重视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监测,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0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结肠镜下诊断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60岁以上患者占58.0%(51/88),临床上表现为便血占19.3%(17/88),表现为腹泻、腹痛和腹胀等患者占25.0%(22/88),合并结肠息肉占48.9%(43/88),无症状占55.7%(49/88);病变位于右半结肠占48.9%(43/88),左半结肠占36.4%(32/88),全结肠占14.8%(13/88)。针对便血患者行结肠镜下局部止血5例[其中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止血2例,聚桂醇注射及凝血酶止血1例,钛夹钳夹止血2例],12例予以对症处理。结论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多见于老年患者,大多无症状,少数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病变位于右半结肠多见,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合并出血者可考虑结肠镜下局部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4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134例患者中,共植入144枚支架.全组技术成功率100%,行支架植入术前血管平均狭窄率为67.3%,术后残余狭窄率≤30%.术后出现心率慢、血压下降者18例;脑出血2例;术中发生血管痉挛28例;1例在拔出导管鞘时出现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休克症状;皮下血肿23例.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6例有昏迷史的DEACM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高压氧、脑细胞活化剂、中药制剂改善脑供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15天一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在15天、30天、60天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30天、60天时,好转于治愈之间,均有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无效与总有效无论在15天、30天、60天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DEACMP,可提高治愈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