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VCAM-1、TNF-α、IL-6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周血清细胞粘附分子 - 1 (VCAM - 1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测定 6 0例HDCP孕妇 (孕妇期高血压 1 8例、轻度子痫前期 2 2例、重度子痫前期 2 0例 )和 30例正常孕妇血清VCAM - 1、TNF -α、IL - 6水平。结果 ①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VCAM - 1、TNF -α和IL - 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 <0 0 1 ;P<0 0 1 ,P <0 0 1 ;P <0 0 5 ,P <0 0 1 ) ;②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VCAM - 1、TNF -α、IL - 6水平呈高度正相关 (r=0 72 ,P <0 0 1 ;r=0 5 9,P <0 0 1 )。结论 VCAM - 1、TNF -α、IL - 6在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33.
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娟  路芳 《医学信息》2010,23(13):2204-2204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坏死,常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我们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坏死,常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我们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正常中脑导水管与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观察正常中脑导水管及鞍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筛选32例正常志愿者,分别测量其中脑导水管及鞍区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图像上选择鞍区及中脑导水管层面,编码速率20cm/s,计算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流量率等情况,并研究其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结果正常志愿者中脑导水管及鞍区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即收缩期向下流动、舒张期向上流动,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平均向下流速、平均向上流速、平均流速在中脑导水管分别为(5.45±1.64)cm/s[(49.33±40.59)ms]、(5.35±1.91)cm/s[(505.33±106.27)ms]、(3.16±1.12)cm/s、(3.14±0.95)cm/s、(3.12±0.91)cm/s,在鞍区分别为(1.46±0.98)cm/s[(304.69±246.17)ms]、(1.18±0.62)cm/s[(332.12±224.52)ms]、(0.48±0.42)cm/s、(0.69±0.46)cm/s、(0.56±0.32)cm/s;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率、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率、平均向下流量率、平均向上流量率、平均流量率、平均净流量率,在中脑导水管分别为(0.053±0.017)ml/s、(0.053±0.019)ml/s、(0.030±0.011)ml/s、(0.031±0.010)ml/s、(0.031±0.010)ml/s、(0.045±0.034)ml/s,在鞍区分别为(0.016±0.010)ml/s、(0.013±0.008)ml/s、(0.044±0.046)ml/s、(0.055±0.003)ml/s、(0.055±0.003)ml/s、(0.036±0.032)ml/s;平均心动周期在中脑导水管为(717.97±89.79)ms,在鞍区为(777.36±175.12)ms。各项测量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脑脊液循环路径中,中脑导水管与鞍区脑脊液流动的参数及时间-速度曲线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6.
笔者就我院近5年来所见早期特殊表现的破伤风误诊10例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2~56岁,其中12岁以下儿童4例,22~42岁4例,50岁以上2例。发病原因:牙周炎、拔牙、化脓性中耳炎、右足甲沟炎、皮肤裂伤各2例,足外伤2例,手指外伤2例。1.2就诊时表现:本组发病至就诊时间为7~60天。4例以突然腹痛起病,临床表现急性腹膜炎体征;5例以颅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其中4例起病时出现口角歪斜,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卫例因左耳流脓,伴有头痛、.呕吐、发热等颅内感染征象;1例以胸部发作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 usion-weighted imaging,MR-DWI)在评估Crohn’s肛周 瘘管炎症活动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和/或肠镜证实的Crohn’s病伴发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2周后分别行MRI检查。根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34例)和无效组(21例),分析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MRI图像,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 usion coeffi cient,ADC),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前后ADC值 的变化;同时以MRI评分作为参照,分析两组患者ADC值与MR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有效组治疗后ADC值高于 治疗前(P<0.05),无效组治疗前后ADC值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ADC值与MRI评分呈 强负相关(r=–0.672, P<0.01),有效组+无效组治疗前后ADC值与MRI评分亦呈强负相关(r=–0.638,P<0.01)。结论:肛周 瘘管ADC值变化与病灶炎症活动度相关,MR-DWI及ADC值测量可以较准确地判断Crohn’s肛瘘的炎症活动度。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磁共振静脉造影(MRV)非增强髂静脉成像诊断Cockett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采用Ingenia 3.0T超导型MRI系统,选择腹部表面线圈,扫描序列为M2DIPEAR (TR/TE=45/5.8 ms,翻转角60°)、THRIVE(TR/TE=6.8/3.5 ms,翻转角10°)、BTFE-SPAIR(TR/TE=3.4/1.7 ms,翻转角80°)和FLAIR(TR/TE=9 000/120 ms,翻转角90°),层厚均为3 mm,平均采集次数3次.结果 Cockett综合征MRV表现为受压骼静脉前后径变窄,横径增宽,血管前缘可见弧形压迹,侧支血管形成等;轻、中、重患者左侧髂静脉平均直径分别为7.52、4.83、2.76 mm,平均受压率分别为37%、69%、83%.结论 非增强MRV是可行的髂静脉狭窄诊断方法,尤其适用于特定人群检查需要.  相似文献   
39.
王绍娟 《广东医学》1999,20(10):789-790
目的 探讨脐动脉收缩/舒张压比值和尿雌三醇测定在监测胎盘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多普勒测定脐动脉S/D值,同时测定24h尿E3含量,观察它们与胎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脐动脉S/D〈3,E3〉15mg/24h,胎儿预后良好;S/D≥3,尿E3〈15mg/24h,胎儿预后不良,S/D〈3,尿E10-15mg/24h,胎儿预后良好,S/D〈3中无一例尿E3〈10mg/24h。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谷胱苷肽转移酶(GST-π)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生物素-酶标链霉亲和素(SP法)检测47例卵巢癌组织石蜡标本MDR1(P—gP)、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在生存率方面,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在患者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②在临床分期生存率方面,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在Ⅲ-Ⅳ患者的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③在化疗疗效方面,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与患者化疗疗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④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与初发患者复发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在患者3年的生存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在Ⅲ-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MDR1(P—gP)、GST-π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率降低。②MDR1(P—gP)、GST-π阴性、阳性表达与化疗有效率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阳性表达的患者化疗疗效差。因此,MDR1(P—gP)、GST-π的阳性表达水平直接相关于铂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并最终决定了化疗疗效及预后。③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与初发患者复发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阳性表达的患者复发率增加。④MDR1(P—gP)、GST-π的表达与化疗耐药及预后存在相关性,阳性表达的患者比阴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应用铂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