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0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阐明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saphenous nerve,SN)能否引起扣带回前部(anterior cingulategyrus,ACG)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伤害性电刺激SN后不同时间,ACG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尾静脉注射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海人藻氨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kainate,AMPA/kainate)受体拮抗剂受体是谷氨酸受体之一,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6-cyano-7-nitroquinoxaline-2,3-dike-tone,CNQX)对该变化的影响。结果伤害性电刺激SN后30 min ACG神经元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60 min增加最明显,120 min后开始消退;并且尾静脉注射CNQX拮抗了伤害性电刺激SN引起的ACG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显著增加。结论伤害性电刺激SN能够引起ACG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显著增加,这种表达呈时间依赖性,提示ACG存有SN代表区,能够感受SN传入的伤害性信息;CNQX拮抗了伤害性电刺激SN引起的ACG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显著增加,提示AMPA/kainate受体参与此过程。  相似文献   
32.
目的跟踪调查新一轮医改三年多来在试点地区的实施效果,了解其具体成效和不足之处。方法查文献、访谈、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等方法相结合。结果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缓解了百姓的看病负担,方便了群众就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患关系。结论改革尚有许多不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利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对β受体的抑制作用,在运动试验阳性的患儿中再行普萘洛尔后运动试验,以除外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频发室性早搏和器质性室性早搏。方法(1)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小儿心血管专业门诊或病房住院的频发室性早搏患儿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5~12岁,平均6.7岁);(2)除外心肌炎、心肌病和先心病;(3)运动试验:<2岁儿童采取辅助仰卧起坐运动试验;2~6岁采取蹲起运动试验,>6岁,按Bruce方案,采取平板运动试验;(4)判定标准:心率达到预定频率(≥180次/min或心率较运动前增加>30%)后,室性早搏明显减少或消失者为阴性;无明显改变或增多者为阳性,后者再口服普萘洛尔按照0.5 mg/kg,最大20 mg,1.5 h后再行运动试验,如果运动中患儿心率较运动前心率增加>30%、室性早搏明显减少或消失者考虑β受体功能亢进引起的频发室性早搏;无明显改变或增多者,考虑病理性室性早搏。结果(1)34例中32例运动后早搏减少均>50%,甚至消失;1例10岁患儿平板运动后频发室性早搏无明显减少,经口服普萘洛尔后再行运动试验达目标心率后早搏消失;另1例2.5岁患儿蹲起运动试验后频发室性早搏较前增加,经口服普萘洛尔后再行运动试验,早搏较前无改变。(2)34例患儿提前指数均>0.85;易激指数均<1.1,均提示不易引起室颤及室速。结论在除外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小儿中,即便有感染史,其多为良性的;部分年长儿运动后室性早搏不减少的患儿还可能是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所致;口服普萘洛尔后行运动试验早搏仍未减少者,尤其是幼儿,病理性早搏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4.
职前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社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然而,针对医学院校职前教育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有人关注或关注不够。为进一步探析医学院校职前教育的可行性路径,将对国内高校职前教育现状及具体实施建议展开研究,并以H医科大学为例,展示一条适合医学职前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总结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 disease,LDD)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LDD的临床资料,本例LDD系经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其在T2WI上具有典型的混杂多发条带状长T1长T2影,手术方式选择远外侧入路左侧小脑半球占位切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寰枕减压术。结果 术后病人相关症状逐渐减轻。该例病人确诊为Cowden综合征并经基因检测证实伴PTEN基因突变。结论 LDD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较为罕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临床应总结其特点及与Cowden综合征的关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影响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50例。分别记录2组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与性别、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的关系。结果:开颅瘤颈夹闭组与介入栓塞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766)。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的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与预后不良相关(均P<0.05),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影响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的预后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评价正念认知治疗联合度洛西汀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38)及单药治疗组(n=42),治疗周期为8周,分别在基线期、治疗后2、4、6、8周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aire,FFM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正念技能及焦虑症状改善的效果。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正念技能提高较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462,P <0.001);联合治疗组中高学历组较低学历组正念技能提高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85,P <0.001);联合治疗组FFMQ各维度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疗效方面,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更早得到缓解。结论 正念认知治疗联合度洛西汀能明显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正念技能及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不同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治疗深部、较深部及浅部骨不连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11月—2022年9月采用ESWT治疗各类骨不连87例。深部骨不连选择聚焦式ESWT(focused ESWT, fESWT),浅部选择发散式ESWT (radial ESWT, rESWT),较深部选择聚焦式联合发散式ESWT (f-rESWT)。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分析影响愈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87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至末次随访时,深部骨不连愈合24例,愈合率75.0%;较深部愈合36例,愈合率78.3%;浅部愈合7例,愈合率77.8%。按治疗方法,三组间年龄、性别、骨不连分型、临床愈合时间和影像不同时间点愈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末次随访时患者是否达到影像愈合分组,愈合组的年龄显著小于不愈合组[(34.3±10.5)岁vs (40.5±10.1)岁, P=0.042],而愈合组治疗次数显著多于不愈合组[(22.6±9.8)次vs (8.3±3.6)次...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探求布洛芬改进剂型通过缓释凝胶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作用。方法聚乳酸一乙醇酸共聚物(PLGA)是缓释布洛芬缓释凝胶的基础辅料,在体外布洛芬缓释凝胶的释放程度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来具体检测。研究对象为该院于2012年1月—2013年2月进行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8例共136颗患牙,选取每位患者口腔内病况相近的2颗患牙作为自身对照,即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药物注射前仔细完成牙周洁刮治及根面平整,实验组将实验药物缓慢注射入牙周袋内,两周内每周一次;对照组仅仅进行药物注射的前段操作。截取三个时间点分别为基线、药物治疗第二周和第四周,仔细观察患者患牙局部症状的改变、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程度4个指标的变化。将两组结果详细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布洛芬缓释凝胶影响下,两组描绘牙周炎患牙改善情况的4个临床监测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监测结果观察布洛芬缓释凝胶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能控制病情蔓延,改进不良症状,减少组织损伤,具有极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