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介绍鼻中隔体外成形在歪鼻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6例歪鼻患者行常规的截骨整形术,同时行鼻中隔体外成形术。术中取出鼻中隔软骨,将鼻中隔软骨进行切除、切割等处理后植入原位并缝合固定,矫正歪鼻畸形和鼻中隔偏曲畸形。结果:26例患者中23例治愈,无鼻背塌陷和鼻中隔穿孔发生。结论:鼻中隔软骨体外成形术用于矫正严重歪鼻畸形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吸人陛肺炎为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自2001年6月至21306年6月共收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31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6例,脑出血后遗症期患者15例,共并发吸人性肺炎32例(占8.4%)。现将临床资料特点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全部经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病,吸人性肺炎均发生于脑血管病后1-14d,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3-89岁,平均年龄(61±7)岁。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比较阿苯达唑自微乳(ABZ-SMEDDS)与阿苯达唑(ABZ)片剂对仓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药效,探讨ABZ-SMEDDS体内代谢浓度与药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肝脏接种泡球蚴组织(E.m)建立动物模型,接种60 d后开始给药。治疗组口服ABZ25,50,75 mg.kg-1.d-1剂量给药,对照组口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周,末次给药4 h后将动物处死,取血、肝、泡球蚴组织。观察指标:(1)泡球蚴组织湿重及抑囊率;(2)脾脏指数,再观察病理组织结构的改变。采用HPLC测定4h后血、肝脏及囊内的ABZ及其代谢产物阿苯达唑亚砜(ABZSX)的浓度,并对药效学/代谢活性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ABZ-SMEDDS组(po-A-S)(总体)抑囊率与口服ABZ片剂组(po-A)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切片观察包虫囊壁生发层和角质层在感染对照组结构清晰完整,而在治疗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与po-A比其能代谢产物ABZSX集中于靶器官,肝药浓度提高(1.5~1.9倍),囊内药物浓度提高(1.3~1.9倍)。经统计分析药物代谢浓度-药效相关系数:血:rABZ=0.803,rABZSX=0.966;肝脏rABZ=0.888,rABZSX=0.907;囊内rABZ=0.958,rABZSX=0.947。结论:阿苯达唑发挥抗包虫病作用与主要代谢产物ABZSX浓度呈正相关,自微乳能显著提高ABZSX在血、肝及囊内的浓度,抑制囊泡的增殖,增强ABZ抗泡球蚴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索脑电线性与非线性特征进行跨任务脑力负荷评估的有效性.方法 基于N-Back范式分别设计不同信息类型和不同脑力负荷的工作记忆任务,任务执行过程中同步采集18名受试脑电信号,提取信号线性与非线性特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各任务下能够有效反映脑力负荷大小的指标.结果 四种任务下,随着任务负荷的增大,额叶Theta能...  相似文献   
2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n ultrasound-guided locsl comprression and surgical to treat iatrogenic fem- oral artery pseudoanerurysms. Methods 197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iatrogenic 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s from Apri 1199 to April 2008.There were 122 male and 75 female, aged 59.7 years (rimed 40- 81 years). One. Hundrel and severty-one stahle cases were managed by ultrasound-guided local compression initially and 26 patients were directly treated with surgical repair because d the rupture of femoral artery pesudoaneurysms or the pseudoaneurysms≥40mm in diameter. Results 171 patients received llocal com- pression therapy, 137 cases were cured directly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0%), but the last failed 34 cases were required conversion to surgical reparr. The nymber of the surgical repaired patients was 60 (incluing 26 cases with direct operation and 34 cases with required conversion to surgical repair). Forty-seven patients received direct excision of 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 six patients underwent angioplasty with autogenously saphenous vein patch, and seven patients got bypass operation with artificial vascular graft.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bleeding, neuralgia, and lymphatic fistula even arterio venous fis- tula and so on, no death occurred.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month to5 years after the procedures, no local FAP recurred, no limb ischemia developed and no deaths occurred. Conclusion Uitrasound-guided compression, surgical repair, and ultrasound- guided percutaneous thrombin injection are the three main modalities of treating iatrogenic FAP, while ultrasound-guided compresson and magical therapy get popularized domestically. Ultrasound-guided comperession seems a safe, inexpensiv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managerment of iatrogenic 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s. It may be used as a lust-line therapetic modality for mint of the un-complicated patients. However, surgical repair can be reserved for those who failed comperssion therapy or unsuitable as mentioned above.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方向、速度)的外界干扰对健康人上、下肢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s)阶段、代偿性姿势调整(CPAs)阶段的调整活动影响。方法:使用无线表面肌电采集13例(6例男性,7例女性)健康青年受到活动平板在前后方向、3种不同速度的位移后,分析相关肌肉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代偿性姿势调整(CPA)阶段时的活动。结果:(1)在APA与CPA阶段,胫骨前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平均积分肌电值在前向外部干扰时显著大于后向(P0.05)。(2)除不同的速度对三角肌在APA阶段平均积分肌电值没有显著差异之外(P=0.061),干扰速度越快引起的其余6块肌肉平均积分肌肉值显著增大(P0.05)。(3)仅在"向前中速"与"向后快速"的2种条件下,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平均积分肌电值在APA阶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姿势调整中,外部干扰的方向与强度对上、下肢相应肌肉在干扰发生前的预活动及发生后的调整活动均有影响,且前向干扰与越快的干扰速度所引起的姿势调整活动更强烈。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测试中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为该检测方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例有平衡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例组或A组)和20例年龄、身高、体重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或B组),在两天内分别接受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和Pro-KineLine平衡反馈仪的测试,每种测试进行2次。对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2次结果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其重测信度;对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和平衡反馈仪的测试结果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以检验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效度;对两组受试者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试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测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敏感度。结果:①两组受试者坐位及立位下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各参数的重测信度良好(坐位ICC:A组为0.621—0.979,B组为0.672—0.980;立位ICC:A组为0.653—0.934,B组为0.613—0.974)。②两组受试者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与平衡反馈仪相对应的参数之间均有中到高度的相关性(A组:坐位r=0.636—0.793,立位r=0.716—0.883;B组:坐位r=0.453—0.700,立位r=0.495—0.628);③A组的三维运动分析各项参数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可以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2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性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信息愈来愈被人们看作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图书馆作为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中心,其服务手段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无围墙、无国界的文献资源共享模式已具雏形;获得知识、信息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大为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因此,面对这种新的形势,作为一个医院图书馆,应进一步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以满足每一位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9.
周正  王盛 《新疆中医药》2007,25(4):69-70
新疆地区结核病自80年代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区结核病管治人数逐年增加,肺结核病伴发咯血患者占较大的比例。据笔者观察:咯血患者多出现真阴久虚之象,阴虚则气火失敛,虚火上炎,肺金受灼,肺络受损,故咳嗽夹红,缠绵难愈。因此,我们针对结核病咯血,在常规使用抗结核药的基础上,以中药(丹溪心法)咳血方加减,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上肢功率车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截瘫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SCI截瘫患者的心肺功能状态,探讨SCI截瘫患者有氧运动适合的评价指标。方法:招募20例SCI截瘫患者(试验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在K4b2气体分析仪的监测下,采用智能主被动上肢功率车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受试者进入实验室,休息10min后开始上肢功率车运动,转速主动控制在50—60r/min。起始功率为0W,并以每2min增加10W的幅度递增,直至测试者出现限制性症状终止试验,监测整个运动过程的心肺指标、主观劳累程度、心率、血压等。结果:测试过程中两组受试者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在时间效应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峰值摄氧量(19.38±2.56ml/min/kg,26.49±3.45ml/min/kg)、最大心率(143.35±20.01bmp,170.95±11.93bmp)、无氧阈时心率(102.35±12.16bmp,120.25±10.07bmp)、呼吸交换率的最大值(1.15±0.04,1.22±0.05)、运动时间(12.55±0.61min,13.47±1.13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无氧阈时所对应的主观劳累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获得的最大心率约为预期值的67%,对照组获得的最大心率约为预期值得85%。结论:对SCI截瘫患者采用上肢功率车运动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SCI截瘫患者的心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主观劳累程度可作为此类患者有氧运动强度的适宜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