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2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52篇 |
内科学 | 1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94篇 |
预防医学 | 51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7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如何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鼓室内注射操作,减少和防止药物从鼻部及口咽部溢出,避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交叉感染风险,并尽可能降低鼓室内注射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耳内镜下(426例,共1278次)与普通额镜下(712例,共1928次)鼓针注射的患者资料,比较2组注射操作中耳痛、眩晕、穿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鼻部和口咽部药物溢出率的不同;分析耳内镜下长5号针鼓室内注射的2796例(共8948次,其中疫情期间注射223例,312次)及鼓针鼓室内注射的426例(共1278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不同注射针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耳内镜组总不良反应率、鼻部和口咽部药物溢出率低于额镜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内镜下注射时,将鼓针更换为长5号针头后,患者眩晕发生率降低,疼痛减轻,鼓膜出血减少,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内镜下采用长5号针头行鼓室内注射可以减少操作的不良反应,降低鼻部和口咽部的药物溢出率,最大限度地避免2019-nCoV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2.
老年人多数体弱多病,服药机会也多.据调查,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80%患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甚至35%的老人还不止患有一种疾病.可见,患病的老人多,老年病多,吃药亦多,从而由于服药对身体造成损害的机会也多.有不少药物不仅能治好老人的病,也能给老人"造"出许多新病,这不能不引起老人们及其后辈的加倍关注.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P450酶系的CYP19和CYP1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PCR-RFLP)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AS-PCR)对100例ICP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孕妇CYP19基因第3外显子Rsal酶切多态和CYP1B1基因外显子3密码子432(C-G)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CYP19的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30.0%、50.0%、20.0%,ICP组分别为38.0%、45.0%、1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55.0%、45.0%,ICP组分别为60.5%、39.5%,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CYP1B1的基因型CC、CG频率分别为80.0%、20.0%,ICP组分别为70.0%、30.0%,两组均无突变纯合子(G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C、G频率分别为90%、10%,ICP组分别为85%、15%,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S)。结论:CYP19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和CYP1B1外显子3密码子432基因多态性与ICP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中央型肺癌心包探查的安全和可靠性,评价其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41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实施术前电视辅助胸腔镜心包探查术。结果 胸腔镜心包探查后行肺切除术并心包内处理肺动脉8例(合并心包部分切除2例)、肺静脉10例,心包外全肺切除术9 例;螺旋CT手术预测符合率仅为65.8 %,平均心包探查(23±10)min。结论 胸腔镜技术除可广泛应用于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等手术方式外,为提高中晚期局部中央型肺癌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电视辅助胸腔镜心包探查可减少剖胸探查术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6.
107.
解毒祛斑汤对大鼠Arthus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毒祛斑汤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Arthus反应模型,在整体条件下从细胞免疫的角度进行解毒祛斑汤抗SLE的实验研究。结果解毒祛斑汤对大鼠Arthus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Arthus反应大鼠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及血清IL-2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解毒祛斑汤可通过降低Th类细胞因子IL-2水平,从而抑制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抗体产生减少,导致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减少,产生显著抑制Ⅲ型变态反应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SLE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宁波市某社区18岁以上居民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对卒中事件的识别能力。方法随机抽取宁波市鄞州区年龄18岁以上的社区居民546人,进行高血压、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对不同人群进行对比。结果社区人群脑卒中的防治知识得分,男性为(41.03±13.92)分,女性为(37.94±14.2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文盲组与高中以上组得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与健康人群得分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卒中危险因素认知上,"高血压"为79.23%,"高血脂"为51.36%、"吸烟饮酒"为49.25%,"糖尿病"为48.74%,"冠心病"为46.72%,"动脉硬化"为37.57%等。在院前卒中事件识别上,"正确识别"的占54.40%,"部分识别"的占37.36%,识别"完全错误"的为8.24%,患者人群和健康人群识别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宁波市某社区居民脑卒中的认知和识别能力普遍较低,脑卒中的防治知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究经宫腔镜与腹腔镜治疗子宫壁间肌瘤的效果,评估不同方案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9年8月收治的73例子宫壁间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宫腔镜组(36例)和腹腔镜组(37例)。宫腔镜组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3个月月经恢复情况、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腹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宫腔镜组月经期短于腹腔镜组,月经量评分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术后首次妊娠时间短于腹腔镜组,妊娠率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宫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促进月经及卵巢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术后妊娠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苯巴比妥钠在白内障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120例拟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前,患者分别接受鼻内喷注右美托咪定和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观察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爱荷华州麻醉满意量表(ISAS),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和眼内压,术中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与苯巴比妥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有较低的VAS评分和较高的ISAS评分、术中收缩压更稳定、能更好地降低术中眼内压,且有较低的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与苯巴比妥钠比较,右美托咪定在白内障围手术期经鼻给药有较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