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1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DF化疗、放疗序贯应用治疗食管癌疗效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食管癌化疗序贯放疗和单纯放疗疗效对比研究。方法 248 例食管癌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125 例和单纯放疗组123 例。综合组:DDP(50mgm2>/sup> ,D1 ,8)5 FU(750mgm2>/sup> ,D2 6) 静脉注射,3 周为一周期,潘生丁50mg,口服,每天三次。2 3 周期化疗后放疗(DT60 70Gy6-5 7-5周).单纯放疗组直接放疗(DT60 70Gy6-5 7-5 周).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别,综合组完全缓解率及1 ,3,5 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p < 0-05).结论 化疗后序贯放疗是治疗食管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含长春瑞滨系列联合方案治疗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在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加顺铂(Cisplatin,DDP)方案基础上进一步针对病理学分类和癌细胞分化程度的系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ce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低、中分化程度的肺鳞癌和低分化肺腺癌仍采用基础方案即NVB+DDP方案治疗,高分化肺鳞癌在基础方案之上加用博莱霉素(BLM),中、高分化肺腺癌在基础方案之上加用多柔比星(阿霉素,ADM)。50例NSCLC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腺癌30例,低、中、高分化程度分别为13、11和6例;鳞癌16例,低、中、高分化程度分别为5、6和5例;混合型病理诊断3例,均为低分化程度。Ⅲb期32例,Ⅳ期18例。结果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9例,稳定(S)13例,进展(P)4例,总有效率为66%。中位缓解期39月,KaplanMeier估计半数死亡概率为12个月。系列方案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00%,注药局部反应发生率为48%。结论NVB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疗效确切,在NVB+DDP联合化疗方案中适当增加抗癌药物品种似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对老年人、中晚期原发生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不能手术的老年人中、晚期肝癌76例,用顺铂、表阿霉素、IL-2、丝裂霉素、碘油、明胶海绵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HAE)继而全身应用IL-2。HAE与应用IL-2交替进行。结果1年生存率为51.3%,其中以临床Ⅱ期患者,单发结节型及巨块型患者疗效较好。主要副作用为栓塞术后综合征,个别患者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可提高老年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从鲨鱼软骨中分离纯化血管生成抑制剂(CDAI)并对其性质加以研究。方法2MNaCl抽提;CM-SephadexC-50离子交换层析;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50凝胶层析。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度鉴定。MTT法测定CDAI对1H11内皮细胞的作用。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CAM)观察CDAI对血管生成的作用。结果得到电泳纯的CDAI,分子量为36280,CDAI对内皮细胞产生强的抑制作用,0.65mg/L时对1H11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50%。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显示CDAI对血管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鲨鱼软骨中含有血管生成抑制剂,能抑制血管生长,对具有病态血管形成的疾病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5.
两种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合用方法的不良反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叶酸钙(citr、rumfactor,Cn能增强5一氟尿喀唤(5-FU)的抗肿瘤活性,CF/5-FU的给药方法和用量有多种,但对不同用法进行比较的报道并不多。本文观察两种常用CF/SFU用药方法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04例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KPS评分在60分以上,主要脏器功能正常,无化疗禁忌证,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分为A、B组。A组(用活A):男47例,女19例,年龄27岁~68岁。食管癌52例,结肠癌8例,胃癌6例。第五~5天,CF100~200mp·d‘,静脉滴注2h;5-FU每日375~400mp·m-’…  相似文献   
26.
应用顺氯氨铂、鬼臼乙叉甙和平阳霉素联合治疗食道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应用顺氯氦铵(DDP),鬼臼乙叉甙(VP—16)和平阳霉素.(PYm)联合治疗33例中晚期食道癌病人。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审,微效(MR)11例,缓解率(CR+PR)45.4%,总有效率(CR+PR+MR)78.8%。本方案非随机分组分为大剂量DDP组:大剂量DDP组的缓解率(40.9%)低于小剂量DDP组的缓解率(54.5%),而总有效率大剂量DDP组(81.8%)高于小剂量DDP组(72.7%)。中位缓解期7个月。主要毒性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冷热反应。  相似文献   
27.
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生成是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及调控 ,对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 ,并探讨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1消化道的基本功能 1.1消化系统主要由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组成,具有人体获得能源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1.2食物(包括维生素、金属盐类和一些微量元素)在胃肠道内经过胰腺、胃肠腺分泌的水解酶、肝脏分泌的胆汁及肠菌酶参与的酶促反应等,一系列复杂的消化分解过程成为小分子物质,被肠道吸收,肝脏加工变为体内物质,供全身组织利用。而未被吸收或无营养价值的磅渣,构成粪便,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IL-8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6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IL-8 mRNA表达,分析IL-8mRNA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IL-8 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1.106±0.420 vs 0.792±0.374,P<0.05).癌组织IL-8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血管侵犯、肝转移及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无关.结论:IL-8高表达同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 取健康山羊16只,体重22.65~31.22 kg,建立L5腰椎峡部不连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为单纯植骨组(于峡部不连处单纯植入自体髂骨0.8~1.1 g)和内固定植骨组(先安装内固定器再于峡部不连处植入自体髂骨0.8~1.1 g).于术后8周处死动物行影像学、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取自愿捐赠椎体标本5个,来源于男4例,女1例;年龄35~51岁.于L5椎体左峡部横断,造成腰椎峡部不连模型.将微型位移传感器置于峡部断端,电子万能试验机模拟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施力方向,以2 mm,min的速度匀速加载,用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同步收集峡部断端的形变值.全部加载直至标本发生骨破坏,观察位移传感器是否发生形变及腰椎峡部断端处是否发生闭合. 结果 实验动物均无凶手术原因造成的神经损伤或死亡,术后麻醉清醒后即活动,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8周腰椎双斜位X线片和大体观察均显示,内固定植骨组峡部融合率为100%,显著高于单纯植骨组的62.5%(P<0.05).组织学观察示,单纯植骨组3只峡部未融合动物腰椎峡部断端骨小梁骨陷窝空虚,骨细胞消失;内固定植骨组峡部断裂处骨小梁连接成网状,小梁问为骨髓组织,骨小梁局部呈现不同程度的"镶嵌样"结构.椎体标本生物力学测试与数据处理结果 显不,匀速加载过程中,当外载荷为40 N时,位移传感器发生形变,腰椎峡部断端缝隙开始闭合;随着外载荷进一步加大,传感器位移呈线性上升趋势;当外载荷为212N时,位移传感器不再发生形变,腰椎峡部断端缝隙完全闭合,紧密接触,开始呈现加压效应. 结论 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具有明显的稳压和加压的双重力学功效,且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