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7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16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52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31篇 |
内科学 | 92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4篇 |
特种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75篇 |
综合类 | 396篇 |
预防医学 | 14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53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371篇 |
肿瘤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患者男性,21岁.因右眼打球时手指戳伤后疼痛伴视力下降1天于2011年11月20日就诊.查:Vos:0.2,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充血,水肿,鼻侧角膜瓣皱折移位,边界清楚,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射灵敏.追问病史,患者于2010年8月11日行双眼LASIK术,诊断为角膜瓣皱褶移位.即予平衡盐溶液500ml加入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单位冲洗角膜瓣,其基质面用平衡液浸泡30秒钟,将皱褶移位的瓣膜仔细复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改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n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使用改良PLIF术和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改良PLIF术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8~72岁,平均55.5岁。传统PLIF术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0岁,平均53.0岁。结果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2~50个月,平均26.5个月。改良PLIF组和传统PLIF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5±1.3)分、(6.5±1.2)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2.6±2.3)分、(12.4±2.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3.1±1.7)分、(13.2±1.6)分。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9±1.6)分、(7.8±1.6)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2.5±1.2)分、(2.5±1.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2±0.1)分、(1.2±0.2)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日无差异性,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差异性。影像学检查内固定均无松动和折断,椎间融合良好。2例改良PLIF术病例和3例传统PLIF术病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结论改良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传统PLIF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ABO血型与HBV、HCV、HIV感染的关系,以便更好预防、控制病毒血液传播。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8月苏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329 653份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原、HCV抗体、HIV抗体的初复检测,ABO血型鉴定采用微板法或试管法。结果:329 653份血液样本中共检出790份(2.40‰)HBsAg抗原阳性,HBsAg携带率O型(2.58‰)>A型(2.51‰)>B型(2.35‰)>AB型(1.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不同血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B血型HBsAg阳性率1.41‰最低。不同血型间HCV抗体、HIV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献血者HCV抗体阳性率为1.56‰,高于男性的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血型女性阳性率1.71‰,高于男性献血者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间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州地区ABO血型与HBV、HCV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B血型感染HBV的风险低于非AB血型,而A血型女性人群HCV病毒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Merkel 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来源、发病原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2例 Merkel 细胞癌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主要位于皮肤真皮层,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大小形态较一致,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癌细胞排列呈巢索状或弥漫片状,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CK20和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其组织来源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结论 Merkel 细胞癌是一种皮肤原发的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其生物学行为的最新研究可能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随机抽选9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根据简单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5例.给予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并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工作实施完毕后,再对研究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与SAS评分、治疗28天后SAQ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DS[参照组评分为(57.88±10.65)分,研究组评分为(58.77±11.44)分]与SAS评分[参照组评分为(58.99±11.88)分,研究组评分为(58.21±11.2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治疗后的SDS[参照组评分为(48.59±7.81)分,研究组评分为(30.01±2.66)分]与SAS[参照组评分为(44.36±7.94)分,研究组评分为(28.96±2.87)分]评分比研究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参照组心绞痛稳定以及躯体活动评分均低于研究组,该组心绞痛发作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HIV/HBV)共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白细胞和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17例HIV/HBV共感染患者(共感染组)、40例HIV单纯感染者(单纯感染组)及32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的抗凝血及血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及CD8+T淋巴细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共感染组、单纯感染组CD4+、CD8+、CD4+/CD8+、CD4+/CD3+、CD8+/CD3+、CD4+CD8+、CD4+CD8+/CD3+、淋巴细胞(LYMPH)等8个项目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HBV共感染患者在疾病进程中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LYMPH、AST、ALT、GGT、ALP密切相关,对评价HIV/HBV共感染患者的免疫状况、疾病进展和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组于优质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舒适度和手术应激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1),但干预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护理后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时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舒适度,减少各种手术应激发生,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慢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蛋白代谢酶的影响,探讨艾灸可能的调脂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模方法制备慢性高脂血症模型。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药物组,药物组以洛伐他汀混悬液灌胃,治疗结束后取大鼠血清,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及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活性。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C、TG、LDL-c明显升高,HDL-c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药物组均具有降低TC、TG、LDL-c,升高HDL-c的效应(P<0.01);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PL活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活性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LPL、HL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药物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发挥调节血脂组分代谢的作用,可能与调控LPL和HL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