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小鼠颅脑损伤(TBI)后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丁苯酞处理组1和丁苯酞处理组2。采用压缩损伤法建立TBI模型,丁苯酞处理组1给予100 mg·kg-1·d-1丁苯酞腹腔内注射,丁苯酞处理组2和假手术组给予200 mg·kg-1·d-1丁苯酞,手术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和Y型迷宫行为学测试评估小鼠空间认知功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和前额叶内侧皮质BDNF表达水平,TUNEL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TBI后7 d及14 d,丁苯酞处理组2小鼠自发轮替行为增多(P<0.05);TBI后14 d,丁苯酞处理组1和组2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TBI后28 d,丁苯酞处理组2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TBI后14 d,丁苯酞处理组1海马组织与丁苯酞处理组2海马组织及前额叶内侧皮质BDNF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各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比较:假手...  相似文献   
22.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1999—2002年解放军151医院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SAH急性期颅内动脉瘤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脱水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经常应用,易造成低钠血症,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如不及时纠正或处理不当,多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本文总结近3年应用脱水剂后造成低钠血症662例,分析误治情况,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比较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期放化疗与奈达铂增敏放疗对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9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接受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对照组接受放疗联合奈达铂静脉滴注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0%(44/50)比67.5%(27/40)、96.0%(48/50)比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0%(36/50),对照组为65.0%(26/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呕吐及肝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满意,近期疗效及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奈达铂增敏放疗,两者不良反应相当,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对一家系4代9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部分患者的基因测序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先证者建立家系图谱,收集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和死亡患者的年龄,建立该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先证者和其无症状女儿的SCA1、SCA2、SCA3、SCA6、SCA7、SCA12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路易斯核萎缩(DRPLA)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数目,确立其遗传类型。结果该家系4代9例患者,第Ⅰ代发病年龄55岁,死亡60岁;第Ⅱ代发病年龄50岁,死亡60岁;第Ⅲ代发病30~47岁,死亡60岁;第Ⅳ代发病20岁。主要症状均为走路不稳和语言含糊不清,从发病到死亡的持续时间1~30年;基因测序表明先证者SCA3相关基因的CAG重复数目20/73,其女儿为15/78;其余SCA1、SCA2、SCA6、SCA7、SCA12、DRPLA基因测序均在正常范围内。确诊为SCA3。结论基因测序可以帮助确诊SCAs和无症状患者。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在治疗前后,用测量法、体积描计法或多普勒检查下肢周径及深静脉血流。结果:脑卒中后DVT的发生率为3.5%,卧床7d以上DVT的发生率可达11.1%。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诱发DVT的主要原因。结论:脑卒中后卧床,早期活动瘫痪肢体,补充血容量及使用抗凝、溶栓药物,是预防和治疗DVT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7.
<正>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主要是由肾小管间质细胞产生,是人体内促进骨髓红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主要细胞因子。为进一步明确恶性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和癌性贫血水平之间的关系,为这类贫血患者临床使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提供依据,笔者对14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EPO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运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变化。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到眼科会诊的患者和同期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糖尿病组患者40例(80只眼),非糖尿病组50例(100只眼)。所有患者均行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T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TBUT)、非侵入式泪河高度(NITMH)、脂质层厚度分级、睑板腺腺体完整度评分检测。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相比,FTBUT、ATBUT缩短,NITMH变低,睑板腺完整度的评分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以客观、精确地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的功能变化,这类患者是干眼的高发人群,要重视其防治。  相似文献   
29.
目的:合成Src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塞卡替尼,并对其工艺改进。方法:以2,4,6-三氟苯腈为原料,经氨解、水解、环合、取代得到塞卡替尼。结果:合成了塞卡替尼,目标产物结构经1H-NMR,MS确证,总收率为24.54%。结论:本方法具有可行性,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常规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联合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方对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166例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辨证方(1剂/d,最多8周)联合常规剂量的rHuEpo(10 000 U/次,皮下注射,3次/周,最多8周)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剂量的rHuEpo,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一般行为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可评价疗效者共11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5例和57例。治疗第2、4、6、8周治疗组患者的Hb、Hct水平(除治疗第6周的Hct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贫血治疗的有效率为76.4%,对照组为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均为(70&#177;10)分,治疗后治疗组为(90&#177;5)分,对照组为(80&#177;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uEpo联合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辨证方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rHuEpo治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