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精神病人拒食是一种异常的摄食行为,在临床相当常见。儿童患者拒食不仅妨碍药物治疗和精神康复的顺利进行,而且可能导致精神症状的恶化。因此了解儿童精神病人拒食行为的原因,加强护理,对于患儿康复十分重要。对象与方法自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共观察56例有拒食行为的儿童病人,  相似文献   
192.
肿瘤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肿瘤转移的关键始动因素。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分泌物抑制肿瘤转移、阻止肿瘤招募抑制性免疫细胞、影响特定组织部位基质组分的炎性极化。中药作用具有多靶点、微效、双向调节等特点,可通过影响肿瘤的功能基因网络,在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基因的组合上发挥多因微效的整合调节作用,这与以信号转导动态网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策略相契合。因此,通过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路径。对中药调控肿瘤转移微环境的现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究海参粘多糖(hGAG)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介导的凝血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模型,观察经不同浓度的hGAG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采用S-2222发光底物检测凝血因子Xa(FXa)的生成;以Fluo-4/AM为荧光探针,在荧光酶标仪下检测细胞Ca2+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组织因子(TF),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分别对TF的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hGAG对AKT、MAPK、NF-κB等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hGAG 0.01~1μmol.L-1可以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延长肿瘤细胞诱导的血浆复钙时间,并降低FXa的生成,对Ca2+无明显影响,而能够下调TF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p38的磷酸化而对其它信号通路无明显影响。结论 hGAG通过下调TF的表达及p38的磷酸化而抑制MDA-MB-231细胞诱导的凝血过程。  相似文献   
194.
Wnt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从而具有侵袭转移的能力,是肿瘤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既往研究发现Wnt信号通路调节控制着许多生命过程,也发现其是诱导EMT不可缺少的重要通路。通过对Wnt信号分子的调控,可以有效的阻断甚至逆转EMT。Wnt诱导EMT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也为抗肿瘤新药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药物的研发。该文旨在对近年Wnt信号通路诱导EMT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5.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8月~1998年8月,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黄菌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患者60例,并与消心痛联合黄茂注射液治疗的45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按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诊断及分型“’。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8~83岁,平均(57.0±8.9)岁;其中心绞痛4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伴高血压病15例,心律失常(房性早搏、结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早博伴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伴短阵室速,结性早搏伴房颤,以下同)用例,高脂血症15例。对照组45…  相似文献   
196.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干预机制。方法 以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姜黄素对PDGF诱导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I型前胶原(α1I胶原)和纤黏蛋白的表达,以及对调控细胞外基质降解平衡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与其组织抑制剂(TIMP-1)蛋白与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可显著下调α-SMA、α1I胶原和纤黏蛋白的蛋白与mRNA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还可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平衡,表现为TIMP-1表达下调和MMP-2的表达上调。结论 姜黄素能够抑制PDGF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合成与分泌细胞外基质增加,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的沉积,进而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通过阻断免疫负调节信号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临床试验表明,ICI仅对部分晚期癌症患者有效。而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尽管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对患者的生存期却未体现出改善,且存在耐药等应用局限。肿瘤免疫反应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同时,肿瘤血管生成高度依赖于免疫抑制微环境。近来一些研究表明,ICI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不但可以减轻其治疗耐药性,且疗效优于任何单一疗法。联合疗法加强血管正常化和免疫重编程之间的正反馈循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以诱导机体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该文对ICI联合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最新进展展开论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8.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转移,癌症将会变得更加难以治疗,许多研究已经观察到转移患者循环系统中存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CTCs的检测可以用于预测临床结果,并可用于监测抗转移药物干预措施的疗效。CTCs在血行转移的过程中,偶尔会以团簇的形式出现,这些聚集的肿瘤细胞团与单个CTC相比,具有更高的转移特性,循环肿瘤细胞簇(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lusters,CTC clusters)捕获技术的发展为肿瘤转移提供了新见解。该文讨论了CTC clusters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血行转移中的作用,并评价了其在治疗中作为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9.
PTEN是具有磷酸脂酶活性的抑癌基因,是双特异蛋白磷酸酶家族(DSPs)的成员,同时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而在肿瘤增殖,侵袭,迁移的过程中,肿瘤血管生成作为肿瘤发生发展中一个关键因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抑癌基因PTEN可以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钠氢交换调控因子1等血管生成相关信号以及一些机体氧化产物来影响肿瘤血管生成。根据近年来PTEN基因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最新研究信息,该文综述了其目前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0.
目的研究川芎嗪衍生物H168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观察药物对LDH活性的影响;MTT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方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率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药物对凋亡相关细胞因子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毒性实验发现当H168作用终浓度低于150μmol.L-1时,不具有明显细胞毒作用;MTT实验研究发现药物浓度为10μmol.L-1和25μmol.L-1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发现H168具有促进HSC凋亡的作用,且呈量效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168通过提高Bax/Bcl-2蛋白的比值和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H168具有促进HSC-T6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提高Bax/Bcl-2蛋白的比值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