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王爱云  常俊丽  李丽娜 《全科护理》2010,(33):3062-3063
我科于2007年2月-2009年5月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宫外孕病人34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年龄20岁~35岁,平均27.5岁;输卵管壶腹部妊娠30例,输卵管伞部妊娠4例;未破裂25例,破裂伴出血9例;病人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B超检查显示异位妊娠包块〈5cm。  相似文献   
132.
mTOR是处于调节细胞代谢、生长、增殖等整个过程中心环节的重要激酶。干扰或抑制mTOR会引起细胞尤其是癌细胞的生长停滞继而死亡,因而也被公认为是癌症治疗当中的一个潜在靶标。一系列的mTOR抑制剂Rapamycin及类似物已经形成并在临床抗肿瘤中有所应用,但其展示的效应非常有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mTOR信号通路存在反馈激活机制:即抑制mTOR能反馈性激活多个与细胞生长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并且认为是这些反馈激活机制削弱了mTOR抑制剂的效能,也是其临床效应未达预期的原因。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较深入的mTOR-AKT,mTOR-ERK,mTOR-eIF4E反馈信号通路做详细概述,并阐述目前采取的防止这一反馈机制形成的Rapamycin类似物与特定通路抑制剂的联合用药策略,使mTOR抑制剂在临床抗肿瘤中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相似文献   
133.
肿瘤休眠中断引起的转移复发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休眠是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又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打破最终引起肿瘤转移复发。肿瘤休眠使得在无法根除肿瘤细胞的情况下,允许通过诱导其休眠防止肿瘤复发或通过靶定存活机制、耐药机制来诱导残留休眠细胞死亡;休眠标志物的发现还有助于判断预后。因此肿瘤休眠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肿瘤休眠疗法在临床抗癌治疗中已获得明显的进展。中医药在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无病阶段使用极为普遍,中医药有可能通过诱导或维持肿瘤休眠状态,从而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34.
钱文慧  王颖钰  王生  赵扬  王爱云  陆茵 《中草药》2011,42(4):814-818
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临床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肿瘤转移并且寻找出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肝素被证实在各种临床前和临床的恶性肿瘤模型中均有效,但其引起较大的出血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与其生物活性十分相似的海参糖胺聚糖(hGAG)因不良反应小而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总结了hGAG与肝素理化性质的异同,综述了二者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并以肝素为参照,分析了hGAG抗肿瘤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5.
我科于2008—02—2009—12对298例妇科恶性肿瘤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婴幼儿气质对母亲反应方式的影响,使母亲在与婴幼儿的互动关系中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和理性。[方法]分别从活动性(ACT),适应性(ADA),趋向性(APP),反应阈限(THR),反应强度(INT),心境(MOOD),注意力分散度(DIST),注意持久性(PERS)6个方面探讨4个月至3岁婴幼儿气质对母亲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婴幼儿活动性(ACT)与母亲应对方式中消极反应的F检验为38.982,婴幼儿适应性(ADA)中母亲的积极、消极反应的F检验分别为35.490和32.919,婴幼儿反应强度(INT)与母亲的过分、消极反应的F检验分别为10.89和15.974,婴幼儿心境(MOOD)与母亲积极、消极反应的F检验为6.243和4.685,婴幼儿注意力分散度(DIST)与母亲消极、强制性的F检验分别为6.367和5.643,婴幼儿注意力持久性(PERS)与母亲对婴幼儿的积极反应F检验为7.428,因此婴幼儿反应强度与母亲敏感性反应方式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越高的适应性、积极乐观的心境和较高的注意力持久性容易引发母亲的积极反应行为;影响母亲敏感性反应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有:高活动性、高趋向性、高反应强度、低反应强度、消极心境和中性注意力分散度。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研究骨生康胶囊对骨折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治疗的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在家兔桡骨中上段1/3交界处造成其骨折,术后次日灌胃给予骨生康胶囊,分别于给药后14,28d,测定骨折处骨矿物密度,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测定血小板、血浆黏度。结果给药14d后,骨生康胶囊高、低剂量组的骨密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给药28d后,骨生康胶囊高、中剂量组的骨密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8d的骨密度比14d增加。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损伤后骨组织于14,28d给药组的组织学形态都有所增生修复。给药14,28d后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28d时还可以降低血液黏度。结论骨生康胶囊可以加快骨矿沉积速率,提高骨密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家兔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8.
目的:为探讨脐带绕颈对孕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脐带绕颈初产妇60例为A组.抽取同期分娩无脐带绕颈初产妇60例为B组,对两组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状况、产时监护、新生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率A组83.3%,B组91.7%;剖宫产率A组10.0%,B组5.0%;胎儿窘迫发生率A组20.0%,B组15.0%。A、B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发生。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脐带绕颈的孕妇分娩时须严密观察.正确处理,绕颈1周甚至2周的产妇,无其他剖宫产指征的头位妊娠脐带绕颈者可以阴道分娩,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9.
近年来,科学界对于微生物研究呈爆发式增长,微生物相关研究逐渐成为抗癌研究前沿。人体携带大量微生物存在于内脏、皮肤、口鼻和生殖系统,其中益生菌是一类对机体健康有益的菌类。尽管大多数研究显示了细菌菌群的促肿瘤作用,但也观察到了益生菌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证实,益生菌能防治结肠癌和非结肠癌,主要通过调整肠道菌群,调节机体免疫、抗炎、代谢使致癌物失活、抗氧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作用。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最新人体研究发现,肠道细菌能够同机体所摄入的饮食相互协作,降低或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作为一种癌化学预防策略,益生菌对肿瘤防治作用的研究还需要投入更多实验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0.
通塞脉微丸改善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液流变状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考察通塞脉微丸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电凝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缺血性中风模型,给药观察对大鼠血流变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凝血酶时间(T 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结果通塞脉微丸对全血粘度有较好的降低作用,对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血浆粘度、血沉、压积及TT、APTT、PT的影响不大。结论通塞脉微丸能通过降低血粘度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使中风大鼠血瘀状态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