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有时会发生一些意外的并发症。充分了解起搏引起的并发症,可确保起搏器治疗之疗效,提高医疗质量。现将我院17例25次起搏治疗的并发症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7例,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在10-70岁,30岁以下3例,30岁以上14例。其中冠心病5例,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例,病窦综合征4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风湿性心肌炎1例及心肌病1例。此14例心律失常的类型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高度房  相似文献   
72.
目的:总结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ALCAPA)的手术效果和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LCAPA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左室射血分数( EF)8%~65%,其中16例EF<40%。20例患儿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移植左冠状动脉至升主动脉,其中8例行急诊手术,其余12例为亚急诊手术。6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住院死亡3例(15%),1例为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死于术后顽固性室颤。失访1例,另16例存活患儿无院外死亡,随访3~67个月。术前EF<40%的患儿中有61.5%(8/13)在术后3~6个月期间EF升至50%以上;术前EF<40%、随访1年以上的患儿中有90.9%(10/11) EF升至50%以上。结论外科手术移植左冠状动脉至升主动脉是治疗ALCAPA的有效方法。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死亡原因。患儿如能安全度过围术期,心功能有望恢复正常,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肺炎3号与阿奇霉素合用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肺炎3号治疗,观察2组患儿症状体征量化总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统计2组总体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量化总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症状体征量化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CD8+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衣原体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3号与阿奇霉素合用治疗支原体肺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4.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acute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ASSEH)起病凶猛,进展迅速,多数病因不明,是一种罕见的急症,若不及时诊治可致残,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75.
青岛低龄女性性工作者HIV/STD相关因素调查和血清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娱乐场所低龄女性性工作者(FSWs) HIV/STD相关因素和血清学状况,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青岛地区娱乐场所FSWs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采取末梢血检测抗HIV、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病毒2型抗体(抗HSV2-IgG).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36份,其中<20岁问卷132份,平均年龄(18.5±1.2)岁,首次性交年龄(16.8±1.5)岁,首次商业性行为年龄(17.9±1.3)岁.HIV/STD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9.7%, HIV/STD知识与年龄、受教育水平及与固定性伴带套率呈正相关.66.7%最近一次与固定性伴性交时未使用安全套.血清TRUST、TPPA、抗HSV2-IgG阳性率分别为3.8%、7.6%、28.8%,抗HIV抗体均阴性.结论:对低龄FSWs需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 HIV/STD的危险.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人T流产与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比较两种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178例曾行人工流产和180例药物流产史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同时以200例无流产史的正常孕产妇体对照,比较3组孕产妇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组的先兆流产和前置胎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胎盘残留以及胎盘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过期妊娠、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流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结论流产术可增高育龄妇女再次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药物流产较人工流产者再次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威海市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市某医院2006-2010年报告的498例性病疫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年间报告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共498例,男356例,女142例,33例患两种以上性病;发病构成比先增高后降低,由2006年的14.26/万,先上升至2009年的28.11/万,后降至2010年的21.08/万。梅毒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发病比例逐年增高,尖锐湿疣最高,平均为32.60%,淋病逐年下降;21~2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44.18%),50岁以上年龄组构成比逐年增高;职业以待业者为主。结论梅毒等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高年龄组性病发病比例逐年增高,因此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应有针对性的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氨酚曲马多片治疗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治疗组37例正在经历疼痛的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给予氨酚曲马多片1片,3次/d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1片/次,2次/d连续用药10d,评价疼痛的缓解度。结果治疗组效率为83.78%,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氨酚曲马多起效快,显效率高,安全性好,是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9.
硫化氢抑制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ICAM-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 6周龄雄性C57BL/6J和apoE-/-小鼠分为C57BL/6对照组、apoE-/-组、apoE-/-+硫氢化钠(NaHS)组和apoE-/-+炔丙基甘氨酸(PPG)组,每组各8只,普通饮食饲养10周。硫电极法测定血清中H2S的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ICAM-1的含量;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测定主动脉组织中ICAM-1 mRNA的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 与C57BL/6J小鼠相比,apoE-/-小鼠血清中H2S的含量明显下降(P 0.01),血清中ICAM-1的含量和主动脉组织中ICAM-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 0.01),主动脉根部出现明显斑块;给予NaHS后,apoE-/-小鼠血清中H2S的含量明显升高(P 0.05),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中ICAM-1的表达明显降低(P 0.01和P 0.05),动脉粥样斑块明显缩小(P 0.05);给予PPG后,apoE-/-小鼠血清中H2S的含量明显降低(P 0.05),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中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P 0.05和P 0.01),动脉粥样斑块明显增大(P 0.01)。结论 气体信号分子H2S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ICAM-1的表达与分泌。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中曾向同性"买"性的亚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定向抽样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全国9城市1959名MSM的有效匿名问卷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应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及非参数Mann-Whimey Test检验.比较曾同性"买"性者与无此经历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差异.结果 9城市1959名MSM中曾同性"买"性者相对年长,其特征为在婚、在大城市且收入高(P<0.01);其累计同性性伴数、累计同性肛交和口交性伴数(中位数)分别为50.0人、20.0人、20.0人;近6个月同性性伴数、同性肛交及口交性伴数(中位数)分别为5.0人、4.0人、5.0人,均高于无此经历者(P<0.01).曾向同性"买"性者近1年31.5%曾参加群交,OR值(95%口)为2.288(1.702~3.077),48.0%曾去外地并与同性性交OR值(95%a)为3.231(2.462~4.241),近6个月70.5%在MSM活动场所与陌生同性性交过,OR值(95%CI)为2.840(2.140~3.770);以上百分比均高于无此经历者(P<0.01).曾向同性"买"性者45.7%与女性性交时使用安全套,OR值(95%CI)为0.685(0.476~0.986),低于无此经历者(P<0.05).结论 MSM中曾向同性"买"性者有较多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应针对不同亚人群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