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与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12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镇痛开始的时间分为潜伏组和活跃组,各60例。潜伏组于宫口扩张0.5~3.0cm的时候进行分娩镇痛,活跃组于宫口扩张超过3.0cm的时候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VAS评分、血浆皮质醇浓度、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长度以及剖宫产率;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血浆皮质醇浓度、脐带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和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 (1)两组产妇在开始镇痛前时刻、宫口扩张7~8cm时候与宫口扩张10cm时候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妇在开始镇痛前时刻、胎儿娩出的时候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脐带血浆的皮质醇浓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脐带血浆中游离的罗哌卡因浓度均低于其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游离阈值。(4)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和催产素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婴儿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活跃期分娩镇痛一样,潜伏期分娩镇痛并未增加母婴风险,说明采用潜伏期分娩镇痛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加强医院供应室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以保障人体健康.方法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的素质,制定制度,强化细节与流程管理,并采取系统有效的监控措施.结果 保证了无菌物品的优质供应,防止了因供应室监控工作的失误而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由于采取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使质量管理制度化、物品处理程序化、消毒灭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53.
为总结维生素K1用于肝病中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对我科2005年7月—2007年8月应用维生素K1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6例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胸闷、头晕、呼吸困难、面部潮红、出汗、心动过速、低血压等。认为使用维生素K1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临床合理使用,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与肝细胞癌患者手术风险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HBVDNA载量将患者分为低复制组(40例)和高复制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分析HBV-DNA载量与手术风险的相关性。结果:高复制组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高于低复制组,半阻断例数高于低复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较低复制组显著延长(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ALT、AS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高复制组显著高于低复制组(P0.05),术后3、7 d两组ALT、AST水平均下降,且高复制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低复制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3、7 d TBIL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复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复制组(P0.05)。低复制组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低于高复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肝细胞癌患者血清HBV-DNA载量越高,围手术期肝功能恢复时间长,住院时间延长,且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相关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55.
刘靖  王煜  米卫东  张宏 《北京医学》2010,32(8):648-650
目的评价DOSI-FLOW3可调节输液器输注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30套可调节输液器均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复方乳酸钠组、5%葡萄糖组、10%葡萄糖组、万汶组及血定安组。室温20℃下,可调节输液器理论标示流速均设置为100ml/h,观察时间均为1h,记录下列4种情况下输液器的实际流量。①不同液体种类的影响:选择上述6组液体,每组5套,悬挂高度(液面距量杯底部距离)80cm,输液器前端不接针头,测1h流量。②不同悬挂高度的影响:增加上述6组液体悬挂高度至160cm,输液器前端不接针头,测1h流量。③不同型号针头的影响:选择24G、22G双翼式套管针及23G头皮针,接于输液器前端,悬挂高度均为80cm,测1h流量。④静水压力的影响:将连接上述3种型号针头输液器置入预先盛20cm高度生理盐水的量杯底部,悬挂高度均为80cm,测1h流量。结果①液体种类的影响:万汶组及血定安组流量明显低于其他4组及标示流量(P〈0.001),其余4组流量与标示流量接近。②悬挂高度加倍后,各组流量也加倍,万汶组及血定安组流量接近于标示流量,但其他4组流量明显高于标示值(P〈0.001)。③使用23G头皮针的实际流速显著低于24G、22G双翼式套管针(P〈0.01)。④静水压为20cm水柱组复方乳酸钠及血定安流速显著低于静水压为0组(P〈0.001)。结论不同液体种类、悬挂高度、静脉穿刺针型号及静脉压力对可调节输液器的实际流速均可产生明显影响;临床上应结合其他监测手段对患者的容量状况进行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6.
目的了解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间呼吸科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110株,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用等电聚焦电泳、耐药质粒电转化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AmpC酶基因型。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9.30%(4/43),4.48%(3/6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酶株对头孢西丁全部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氨曲南、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较敏感。7株产AmpC酶菌株中有5株通过电转化试验可将头孢西丁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经PCR扩增和测序证实为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已经出现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其耐药性能够水平传播,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157.
患者,女,41岁。因毒蛇咬伤39h,昏迷、呼吸困难、无尿12h入院。患者于39h前左足被毒蛇咬伤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麻木、恶心、呕吐、胸闷等不适,在当地医院予中草药外敷,无好转,病情逐渐加重。12h前,感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加重,并解酱油样尿,尿量逐渐减少至无尿,随之昏迷,遂转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牛磺酸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百草枯染毒组、百草枯染毒+小剂量牛磺酸组和百草枯染毒+大剂量牛磺酸组。采用生化检测仪检测大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标本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评估氧化应激状态;另以ELISA法检测血标本中IL-6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评估炎症反应;DHE荧光探针检测肾脏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标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中p-P38 MAPK、p-JNK和pERK1/2的蛋白水平;并以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肾脏内TNF-α、TGF-β1及IL-6的mRNA水平。结果: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增高,牛磺酸干预后降低了中毒大鼠的肌酐及尿素氮水平,且大剂量牛磺酸组的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更低。牛磺酸的干预不仅明显减轻了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同时也降低了百草枯中毒大鼠肾脏的MAPK活性。结论:牛磺酸干预能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了肾脏MAPK活性、减轻了肾脏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8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肝门胆管癌58例,胆总管下端癌29例,患者均以黄疸为主要表现;5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包括肝门胆管癌33例(56.9%,33/58),胆总管下端癌23例(79.3%,23/29),其余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或未予治疗。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5.1%、27.0%;AJCC分期和淋巴转移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AJCC分期、淋巴转移、肝脏侵犯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胆总管下端癌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1.6%、54.2%、37.5%;影响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AJCC分期(均P0.05)。肝门胆管癌与胆总管下端癌患者间,全部患者的总生存期、根治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及非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位置的肝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均是有效治疗方式,AJCC分期系统可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60.
目的:观察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预处理后心肌细胞膜KATP通道在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方法: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5 min后开放5 min,如此重复3次完成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预处理,分别于处理后1、4、24和48 h处死大鼠,取其左心室肌组织,检测其心肌细胞膜KATP通道各亚基表达变化.结果: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预处理后,心肌细胞膜KATP通道的表达量增加,在4~24 h内增加最明显.结论: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预处理可上调心肌细胞膜KATP通道的表达,这种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了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预处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