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由于 Guyton、Staub 及 We-il 等人的研究,对肺水肿水力学的各种改变有了进一步认识,为我们了解临床常见肺水肿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现将这方面的进展情况并结合多年来我们的临床经验体会分别作一介绍。一、控制肺内水转移的动力研究近况:Guyton 等研究结果,肺毛细血管的静水压为7mmHg,胶体渗透压为28mmHg;肺泡中隔间质(肺泡与毛细血管间  相似文献   
12.
维持病人的适当循环血量甚为重要,低血容量如不能及时矫正或输血输液过量,均易招致不良后果。尤其在急性循环衰竭合并高血容量及原发于血浆减少所致的低血容量的病人,常不易正确判断。近十余年来,一些学者在临床上用中心静脉压测定,作为对危重或复杂病人,决定血容量及心脏情况的指标。1957年Levowitz应用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于体外循环病人。1959年Hughes及Magovern报告测定右房压力,作为胸科病人术后确定血容量的指标。Wilson等于1961年及1962年先后报告应用此法于体外循环及一般危重病人。1962年Smith及Moore也曾应用于休克病人的治疗。继之,Theye及Moffitt,,Scott,Jones等应用于临床麻醉工作中。近年来,此法的临床应用更加普遍。我们自1962年初开始应用于临床,颇感有其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六十年代后期起,使用呼气终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简称PEEP),纠正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其他原因换气弥散障碍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病理性肺分流已取得肯定效果。然而,由于气道内的连续正压可造成一系列循环呼吸并发症(如肺泡破裂、右心衰竭、大静脉回流受阻等),使不少临床家使用时存在顾虑。一般构成PEEP的工具多为机械通气机及其呼气活瓣。  相似文献   
14.
对急腹症病人液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1.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丢失;2.纠正酸硷失衡;3.补充生理性水分丢失;4.提供为机体代谢所需的能量。为更好的理解急腹症患者功能性细胞外液的变化,首先复习一下细胞外液的生理功  相似文献   
15.
解放后三十多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在心、肺、脑复苏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有的项目至今在世界范围内仍居领先地位。例如,我院在胸外心脏按压术方面,1955年即获得成功,较1960年Kouwenhoven发表的报告早达5年之久,且在Kouwenhoven的报告前,我们已作过三次经验总结,虽在操作方面彼时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出现过肋骨骨折的并发症,但对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著者等曾治疗4例晚期三联症患者,2例采用体外循环合并低温进行直视性纠治术,术后均因心脏复苏失败而死亡。2例采用 Brock 氏手术,均获满意疗效。初步认为对心脏极度扩大、有心力衰竭或右心严重肥厚与劳损之晚期三联症患者,直视性手术将遭遇心脏复苏之困难。如需行直视性纠治术,于术中不采用人工停跳、连续灌注冠状动脉,采用右室横切口及对较小房间隔缺损不予缝合等措施将有利于心脏之复甦。  相似文献   
17.
一:本文分析了自1957年1月至4月底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治疗之中毒性休克27例之症状及检查所见。二:根据临床观察及化验室检查之结果,就其病理生理之发展过程进行了讨论,尤其对循环系统的讨论较详尽,并结合此理论基础提出了我们对中毒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一、根据文献及作者之經驗,介紹了胸壁外心脏按摩法的理論基础及操作方法。二、报告了自1964年后的8年间,采用作者提出的方法施行胸壁外心脏按摩救治23例心跳骤停病人之結果及体会。三、此种按摩方法的优点是按摩效果确实;方法簡便而迅速,于任何地点均可立即施行;对病人的损伤性較小。其存在的缺点不多且不严重。四、著者认为除胸腔或腹腔手术期間发生心跳驟停可采用經胸或經肤腔按摩外,在其他情况下均可考虑采用胸壁外心脏按摩术。  相似文献   
19.
自临床应用导管法连续硬脊膜外阻滞后,发现麻醉效果不完全或失败率较单剂量阻滞法明显增高,且亦难以正确解释其原因。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而促使作者等寻求一安全而无痛苦的硬脊膜外腔造影术,借以了解保留导管的位置及麻醉剂的扩散情况,使能确知效果不完全或失败的原因,然后加以改进,以提高麻醉效果。本文重点介绍硬脊膜外腔造影的方法,并根据83例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对导管法连续硬脊膜外阻滞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一)本文报告临床应用强化麻醉209例之经验。并简单阐述了其应用药物之药理作用及麻醉操作方法。(二)对其优缺点及适应症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一件较合乎理想的全身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