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瓜蒌通脉丸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左心室功能及心肌结构的保护作用. 方法 皮下注射ISO,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瓜蒌通脉丸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标准Ⅱ导联心电图ST段、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各组心肌结构的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瓜蒌通脉丸能明显抑制ISO引起的ST段位移(P<0.05),改善左室收缩压(LVE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血清LDH、CK含量,以瓜蒌通脉丸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5或P<0.01). 结论 瓜蒌通脉丸能明显减轻急性心肌缺大鼠的心肌损伤,改善左心室功能及心肌结构.  相似文献   
72.
目的总结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诊治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患儿55例,年龄6d~6岁。51例临床表现为呕吐,6例伴便血,3例伴腹痛。36例合并呼吸道感染,28例合并营养不良,25例合并贫血。7例予内科保守治疗;48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10例经胸手术,38例经腹手术),其中43例加行Nissen手术,1例加行Belsey手术,3例加行Boerema手术,1例未行抗返流手术。7例保守治疗患儿症状缓解,48例手术患儿中,45例治愈,2例症状缓解,1例放弃治疗。结论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加抗反流手术是提高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考察并优化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银耳多糖肠溶微粒(ETPP)工艺条件.方法 以Eudragit L30-D55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滑石粉为抗黏剂,同时考察包衣后微粒的累计释放度,制备直径小于190 μm肠溶微粒.结果 载药量为40.62%,包封率为79.29%,酸中累计释放度小于10%,碱液中累计释放度大于75%,制备的微粒其平均粒径在115~190um之间,圆整度、堆密度、总收率均较理想.结论 应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ETPP,其工艺简便,稳定可行,适合小鼠药物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需要和大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对下肢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接受杂交手术的32例(35条下肢)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探讨杂交手术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血管通畅率及保肢率.结果 33条患肢获得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4%(33/35).患者术后次日、术后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分别为1.06±0.17与0.96±0.16.与术前(0.49±0.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手术失败中1例因术中并发脑梗死,终止手术;1例膝下动脉开通失败而截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87%(26/30);随访时间2~28个月,平均随访(11.0±1.3)个月.术后6个月动脉通畅率为93%(26/28),保肢率为96%(27/28).2例术后5~6个月膝下动脉再闭塞,其中1例引起肢端坏疽加重行膝下截肢术,另1例给予保守治疗.结论 杂交手术对于下肢动脉多节段闭塞性病变具有较好效果,风险相对较低,近期通畅率较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hybrid operation for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 of the lower extremit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5 ischemic limbs in 32 ASO cases receiving hybrid operation from May, 2007 to August,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The indications, clinical result,complications,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vascular patency rate and limb salvage rate was evaluated.Results Thirty-five ischemic limbs in 32 cases underwent hybrid operation. Procedures were successful in 94% cases (33/35).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ABI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0.49 ±0. 18 to 1.06 ± 0. 17 ( one day after surgery) or 0. 96 ± 0. 16 ( six months after therapy). One patient suffered limb amputation due to surgical failure, one case wa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he operation was terminated. No patient died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Twenty-six cases (28 ischemia limbs) were followed-up from 2 month to 28 months, the follow-up rate was 87% (26/30). Vascular patency rate in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as 93% (26/28), and limb salvage rate was 96% (27/28). Two cases suffered from below-knee reocclusion 5 -6 months after therapy, and one of these two cases needed a limb amputation.Conclusion Hybrid operation is the therapy of choice for multifocal lesions in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with a low risk and higher patency in short term.  相似文献   
75.
76.
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发生,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和实验经验,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到“三到位”,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特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选取10例身高在120.0 cm左右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上下两段行螺旋断层治疗(HT)实现全身照射(TBI),通过分析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的变化情况,寻找最佳靶区间隔距离所对应的计划设计参数。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定位CT获得层厚为5 mm的全身图像,同时在髌骨上方10 cm处放置铅丝,作为上下两段靶区的分割线。在美国瓦里安Eclipse 13.5医生工作站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其中上下靶区在铅丝分割处依次分别内收不同距离,然后传至HT计划工作站进行计划设计,其中射野宽度(FW)分别选择5.0、2.5、1.0 cm,螺距分别选择0.430与0.287,调制因子1.8,剂量计算网格(最精细:0.195 cm×0.195 cm),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将其分两段照射的上下靶区依据不同参数进行计划设计,并将设计好的不同参数的计划分别对应叠加在一起进行分析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螺距和射野宽度所对应不同间隔距离的衔接处靶区的剂量分布,发现只有射野宽度才影响衔接处靶区的剂量分布:当射野宽度为5.0 cm时,靶区间隔距离为5.0 cm在衔接处的剂量分布最佳;同理当射野宽度为2.5和1.0 cm时,靶区间隔距离分别为2.0和1.0 cm时最佳,即衔接处靶区的最佳剂量分布所对应的间隔距离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而螺距对衔接处靶区剂量和总治疗时间比值没有影响,总治疗时间长度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反比关系。结论 对于HT进行分段式TBI治疗时,采用如上的计划设计参数,同时靶区勾画时间隔距离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能保证在进行分段TBI治疗时衔接处靶区不会出现剂量冷热点,确保了治疗的精确与安全。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达到治疗效果与效率的平衡,需要选择合适的计划参数。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评价在盆腔炎的治疗中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以及具有的安全性.方法 该院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所收治的盆腔炎患者共80例作为评价的重要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治疗,观察组予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 2组在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相比于对照组(80.00%),明显更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产生率(5.00%)相比于对照组(22.50%),明显更低;实施统计学分析以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将分析价值增高.结论 对于盆腔炎患者实施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方案,能够将疗效提升、将不良反应产生减少,具有极高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实现推广目标.  相似文献   
79.
Eph受体亦称之为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的肝细胞受体,其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通过一种双信号传导模式与其配体Ephrins结合,调节细胞粘附、转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新近研究表明,Eph受体与其配体Ephrin参与多种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因此,关于Eph受体与其配体Ephri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会有助于深入理解胃癌的机制,并有助于寻找抗癌治疗靶点.本文将就目前关于Eph受体和其配体与胃癌相关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