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391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577篇
预防医学   260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73篇
  7篇
中国医学   234篇
肿瘤学   9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跖腱膜炎与腓肠肌挛缩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9月~2010年1 1月足踝外科门诊收治的20人跖腱膜炎患者和31人正常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9足跖腱膜炎中16例(55.2%)合并腓肠肌挛缩.62正常足中 11例(17.7%)合并腓肠肌挛缩.结论 跖腱膜炎与腓肠肌挛缩关系密切,跖腱膜炎的患者多伴有腓肠肌挛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从脐带中分离内皮祖细胞(EPCs),考察其体外增殖、基因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的行为.方法 以酶消化法从脐带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对内皮祖细胞进行鉴定,以Lipofectamine 2000为转染试剂考察了内皮祖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的行为.结果 从脐带中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在第9天形成了典型的内皮细胞集落,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CD133和激酶插入区受体(KDR)的含量均有所提高,并具有内皮祖细胞结合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荆豆凝聚素1(FITC-UEA-1)和吞噬DiI标记的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的功能,能较好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结论 从脐带中分离的内皮祖细胞体外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增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并能较好地表达外源基因,是基因与细胞治疗理想的载体.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外伤后手足痛风误诊原因,以提高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外伤后手足痛风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3例均为外伤后发现指(趾)末端肿痛,活动受限,病初均误诊为外伤性骨感染,后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诊断为痛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痛风及外伤性骨感染认识不足,未行实验室相关检查,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本病最终确诊仍须依据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994.
背景:临床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剂毒性大,过敏反应发生率高。 目的:研制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3.125,6.25,12.5,25,50,100 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观察25 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形态变化,并观察0,12.5,25,50 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3.125-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与紫杉醇均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且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显示出明显的缓释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其抑制率显著增加,72 h时抑制效果最好,但紫杉醇此现象不明显。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且随着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作用时间的增加这一现象更加典型;12.5,25,50 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且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质量浓度越高、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近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径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经近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入路,行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例;额窦巨大囊肿4例;额窦骨瘤2例;额部良性肿块2例,分析、观察总结此切口的优缺点。结果 28例疗效满意,所有切口均Ι期愈合,无面部切口瘢痕遗留、术后面神经瘫痪、脑膜撕裂脑脊液漏出现。结论 近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入路,在颅脑及颌面外科经常使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应用此切口,术野显露充分,对比颜面部中上份一些传统入路难以操作的手术更方便,更能提高手术质量。直视下的手术能避免在该区域手术操作中的面神经损伤脑膜损伤脑脊液鼻漏的并发症,同时也隐藏了颜面部的手术切口瘢痕达到术后面部美观之功效。该切口是面中上份手术切口径路的理想选择,值得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后的鼻部形态变化。方法 21例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在正畸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通过12个测量参数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数据资料用SPSS 13.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结果 患者经上颌扩弓和正畸治疗后,鼻背长由(37.0±2.3)mm增加到(41.5±4.2)mm,P<0.05;鼻背深度1由(16.1±1.3)mm增加到(18.3±1.5)mm,P<0.05;鼻背深度2由(18.5±1.9)mm增加到(20.4±2.3)mm,P<0.05;鼻唇角由(66.9±5.6)°增大到(72.2±6.6)°,P<0.05;面型角由(-5.0±2.1)°变为(4.6±3.4)°,P<0.01。结论 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经过正畸治疗后,患者的鼻部长度及深度增加,鼻部形态改善,患者侧貌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合成一种含有活泼环氧基和羟端基的聚己内酯(PCL)/聚醚嵌段共聚物,这个新聚合物具有更理想的亲水性,并可通过与环氧基团的反应进一步衍生化。方法采用双官能团的环氧基化合物作为交联剂,通过化学偶联的方法合成嵌段共聚物,用1H核磁共振(IH-NMR)、热分析和接触角测定法表征其结构和性能。通过多官能环氧基化合物将肝素偶联到嵌段共聚物的端羟基上,用3H标记的肝素定量测定肝素的结合量和结合稳定性。采用溶液浇注和压膜方法制备含牛血清蛋白(BSA)的共聚物膜,37℃恒温摇床中进行体外模拟释放,用分光光度法(595nm波长)测定BSA的释放量。结果1H-NMR测定证明共聚物中环氧基团(EO)对CL单元的比例与原始配方的计算值相符,热分析曲线表明嵌段共聚物有两个吸热峰,证明它具有微观相分离结构。接触角测定表明,随着共聚物中亲水组分的增加其亲水性增加。选择聚醚的类型和比例可以调控其亲水性,嵌段共聚物上化学偶联肝素的量可达到15%,具有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的结合稳定性和很好的抗凝血活性。共聚物中亲水性聚醚组分的存在促进蛋白质的释放,而且通过改变聚醚片段的组成可以对蛋白质的释放速率进行调控。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合成预设片段长度的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的新方法,并提供了一类新的肝素化的释放蛋白和多肽类药物的控释新材料。  相似文献   
998.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是近年发现的Bcl-2家族成员,因其可被p53快速诱导并具有强大促凋亡作用而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PUMA不仅能够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还能增加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是非常有前景的肿瘤基因治疗靶点.也有新的研究发现PUMA还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STAT3信号转导通路对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凋亡的影响以及与Survivin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宫颈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分组,AG490单用或联合顺铂(DDP)处理各组裸鼠,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计算肿瘤体积、肿瘤生长抑制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用药后裸鼠体重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移植瘤P-STAT3、Survivin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AG490与DDP可以抑制宫颈癌移植瘤生长,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同时使宫颈癌细胞P-STAT3、Survivin表达与活性明显下降;联合应用AG490与DDP,可以起协同作用,AG490可以增强DDP的药物敏感性并且减轻药物副作用。结论:JAK激酶抑制剂AG490与DDP联合应用可能为治疗宫颈癌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周士铭  李明  王海  郑超  翁刘其  周海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09-3211
目的:探讨Pemberton手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前倾角、颈干角及关节囊等因素对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采取Pemberton手术治疗DDH 82例(98髋),术前双侧髋关节行薄层平扫及3D重建测量AI、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及颈干角(collodiaphyseal angle,CDA),指导术中行旋转截骨、造盖术及适当修整关节囊并行关节囊紧缩术,术后复查患儿AI、FNA及CDA,并随访12~48个月.结果:82例患儿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4个月.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76髋(77.55%),良16髋(16.32%),可6髋(6.12%),差0髋(0%),AI平均缩小(17.5±0.7)度,FNA平均缩小(13.8±3.7)度,CDA平均缩小(13.0±3.5)度,采取SPSS17.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术后患侧的AI、FNA、CD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极有统计学意义(t>t0.01,97,P<0.01).结论:对于儿童DDH行Pemberton手术治疗,AI、FNA、CDA及关节囊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四个重要方面,AI、FNA的矫正有利于髋臼成形及维持髋关节稳定,CDA的矫正则有利于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度,术中视关节囊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关节囊修整重建、紧缩术非常重要,对于股骨头的复位尤其是防止术后再脱位有重要作用.Pemberton手术治疗时常会涉及到其中的一个或全部,因此,术前准确评估,术中精确操作,对任何一方面的矫正适当与否均关系到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