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泡球蚴囊液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5个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与不同蛋白浓度的泡球蚴囊液(0.01、0.025、0.05、0.1、0.2、0.4、0.9、1.7、3.4、6.8和13.5 mg/ml)共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同时收集对照组(未加泡球蚴囊液干预)细胞,显微镜下观察HSC-T6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表达情况。结果蛋白浓度为13.5 mg/ml泡球蚴囊液与HSC-T6细胞共培养24 h后,大部分细胞发生固缩,呈脱落前兆。6.8 mg/ml囊液组部分细胞固缩,呈脱落前兆;而部分HSC-T6细胞收缩,呈长梭形,细胞生长出许多细长的伪足,是正常状态的2倍以上。3.4 mg/ml囊液组部分细胞呈收缩的长梭形,生长出许多细长的伪足,但大部分细胞仍呈现为贴壁的胞体较大的不规则多边形,且伸出较短的伪足与其他细胞连接成片状。1.7 mg/ml囊液组与对照组细胞形态上无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泡球蚴囊液浓度0.4 mg/ml时,ERK1/2、JNK1/2和p38 m RNA水平显著增加;囊液浓度为6.8 mg/ml时,ERK1/2、JNK1/2和p38 m RNA较对照组高表达(P0.05)。结论浓度为6.8 mg/ml的泡球蚴囊液可显著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ERK1/2、JNK1/2和p38 m RNA水平。  相似文献   
82.
<正>包虫病是棘球绦虫寄生于人体及某些动物等宿主体内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等各地牧区。致病的包虫病主要是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两类包虫均主要侵犯肝脏。其中泡型肝包虫危害性更大,主要体现在致病性更强、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1]。晚期可能导致肝硬化、黄疸和肝功能衰竭[2]。泡型肝包虫病以出芽或浸润方式增殖[1],因类似于肿瘤生长方式,可侵入肝内血管引起周围组织感染和远处器官转移。目前肝泡型包虫根治性肝切除术作为治疗首选。本例肝泡型包虫侵犯S7段及整个尾状叶并包绕大部分下腔静脉,术中显露困难,容易出现大出血,而左右联合手术入路均不能很好地显露并切除病灶,笔者采用经正中裂入路联合左右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切除病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胃肠转流术(gastric bypass,GBP)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方法,已被美国糖尿病协会写入2009年的指南[1],国内也有报道其确切疗效[2],但对其机制并不明确,有人认为一些内分泌因子可能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84.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13岁。2岁始发现左上腹部有一约鸽蛋大小包块,随年龄增长包块逐渐增大,无疼痛,未引起重视。后因包块有明显触病,尤以活动后加重,并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随在当地县医院求治,行“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术中具体情况不详。患儿因精神差,持续低热,尿少色黄,腹胀腹痛和频繁呕吐逐渐加重,于术后第3天转入我院(住院号9693)。入院后查体:TIs.5℃,R25次lmin,Phs次Indn,Bpe.7/4.ski,a。神情淡漠,反应迟钝,面色苍白,强迫体位,查体欠合作。呼吸急促,双肺未闻及罗音。心音…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肝癌晚期患者采用干扰素辅助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确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癌晚期的9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多个常规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在TACE基础上加用干扰素0【皮下注射,(3-5)×10^10IU/m^2,1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甲胎蛋白(AFP)水平,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AFP分别为(446士89)、(101±55)、(70±28)μg/L,对照组分别为(452±91)、(15I±44)、(112±32)μg/L。观察组治疗前AFP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46/48)、79.2%(38/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辅助TACE可以有效控制肝癌晚期患者AFP的增长,抑制肿瘤增长。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囊切除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 胆囊切除综合征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排除胆管残留或再生结石、肿瘤等病变,对最后诊断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17例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扩约肌切开术治疗。观察其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7例患者治疗后显效7例(41.2%),有效8例(47.1%),无效2例(11.8%),总有效率为88.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评价胃肠减压在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同时从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查找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减压组与非胃肠减压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RR=2.29,95%CI(1.87,2.79)〕、咽喉炎发生率〔RR=0.19,95%CI(0.10,0.40)〕、呼吸道感染发生率〔RR=0.44,95%CI(0.21,0.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肠梗阻发生率〔RR=1.01,95%CI(0.20,5.09)〕、切口感染发生率〔RR=0.87,95%CI(0.32,2.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不推荐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  相似文献   
89.
良好的血液循环是组织和器官获得充足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并排出代谢产物的基本保证,组织和器官血液灌注量的减少均可使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因此,尽快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就成为了减轻缺血性损伤的根本措施,近年来的溶栓疗法、动脉搭桥术、导管技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等方法的建立和推广明显减轻了缺血性损伤,提高了临床疗效.但是在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中也发现,恢复血流再灌注后,部分动物和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进一步加剧,因此提出了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的概念,并且最早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得到了证实,现已明确在脑、肾、肝、肺、胃肠道、肢体及皮肤等多种组织器官都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目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主要与氧自由基的生成、钙离子的超载和白细胞的激活有关,细胞因子作为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对发生缺血性疾病的患者生命威胁很大,尤其是对器官移植治疗效果的影响,也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急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联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AOSC患者行急诊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梗阻部位后,行ENBD留置鼻胆管至梗阻上方,术后给予清热解毒、消炎利胆中药治疗。结果:78例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腹痛、发热、黄疸等临床症状、腹部压痛,肌紧张等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结论:急诊ENBD联合清热解毒、消炎利胆中药治疗AOSC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