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益气补肾颗粒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应用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前后32例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并分析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Th细胞、非HLA依赖的细胞毒T细胞、γδT及NKT细胞、CD8+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CD45RA细胞、淋巴细胞和CD4+细胞中CD45RO表达均降低,CD8+细胞中CD45RO百分数升高,CD8+细胞和CD56+细胞分泌的颗粒酶增加,穿孔素降低,树突细胞正常。经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后NK细胞、CD8+细胞中CD45RA升高,Th1/Th2、Tc1/Tc2平衡有所恢复,γδT、NKT细胞、CD28+细胞、颗粒酶及穿孔素水平无明显改善。结论: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应用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后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229例眼外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受累神经以外展神经麻痹多见,其次为动眼神经,单纯滑车神经麻痹少见,另有复合神经麻痹.结论 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复杂多变,接诊病人时应仔细检查,全面分析,查明病因,防止误诊,漏诊,延误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利用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可使培养基电阻率降低的特性,研制一种电阻抗法细菌药物敏感快速检测装置。方法测量培养基电阻抗,并将细菌在培养期间内取得的阻抗值描记成阻抗曲线图,因正常细菌培养基所产生的阻抗曲线图与在细菌培养基中滴加了抗菌药物所形成的阻抗曲线图形态有明显形态差别,利用这种阻抗曲线的形态差别判断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检测装置大大缩短了细菌药物敏感检测的时间。结论该检测装置对实现医学临床快速药物敏感试验,药敏检测自动化、智能化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酶酞组和单酶组,每组各50例,单酶组患者给予常规吸氧、补液、抗血小板聚集、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和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酶酞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100 mL丁苯酞静脉滴注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β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酶酞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酶组(P<0.05); 酶酞组和单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S100β水平均下降,但前者下降值更高(P<0.05); 酶酞组和单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P>0.05); 酶酞组和单酶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上升,但前者末次随访上升值更高(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恢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的治疗预测因素。方法:选取1992年1月至2016年5月西苑医院血液科病房住院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型患者151例,以补肾中药治疗为主,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ALG/ATG,并后期辅以环孢霉素A、雄性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等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观察临床疗效、预计生存率等指标。所有可以评价的14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生存期自用药第1天开始计算,观察结束时间为2016年4月,观察1~276个月,中位观察时间54个月。结果:基本治愈30例(42.3%),缓解11例(15.5%),明显进步18例(25.4%),无效12例(16.9%),总有效率为83.1%。观察结束时整体生存率为83.6%。5年、10年的预计生存率分别为82.8%、80.3%。与疗效相关的15个因素,另外加上系数(常数),构成了预测疗效的4个方程,交叉验证试验显示该方程的疗效预测准确率为83.8%。结论:以补肾中药联合ATG/ALG为主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进一步提高有效率,疗效预测方程操作简单,在治疗早期可以进行疗效预测且疗效判别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56.
对“大承气汤”颗粒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通过薄层色谱法鉴别大黄、厚朴、枳实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君药大黄游离型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 ,采用 ODS(3) 5μm色谱柱 ,4.6 m m× 2 5 0 mm ,流动相 :甲醇 - 1%高氯酸水溶液 (85∶ 15 ) ,流速为 1.0 m L / min,检测波长 :2 5 4nm;测定回收率 :游离型蒽醌以大黄素、大黄酚为指标 ,回收率为 10 1.97% ,RSD=3.44 % ,总蒽醌以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为指标 ,回收率为 98.99% ,RSD=1.5 3%。测定结果 :3批样品的平均含量 ,游离型蒽醌为 0 .0 30 3mg/ g,总蒽醌为 13.6 14mg/ g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别对全膀胱切除术后行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Bricker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价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我科共行98例全膀胱切除术,其中57例行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造瘘术组),41例行Bricker术(Bricker术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4±0.3)h,显著低于Bricker术组(5.8±0.3)h(P<0.05),但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瘘术组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2.0%vs.11.2%)、造瘘口周围皮炎及疤痕发生率(0.0%vs.10.2%)均显著低于Bricker术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随访时间、术后TNM分期、漏尿、肠梗阻、肾积水、膀胱结石、回肠造瘘口坏死或狭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Bricker术相比,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临床疗效可靠,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更低、造瘘口并发症更少,可弥补Bricker术的不足,有望成为更加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58.
黄褐斑(chloasma),又称肝斑或黧黑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临床常见,为损害美容的重要病症之一,多发于妊娠妇女和口服避孕药者,或其它原因不明者,迄今仍无理想治疗方法。有人采用针灸治疗收到一定效果。从1989年以来,我们以针刺配合穴区按摩和药物渗透(以下简称药渗)方法治疗,使效果又有所提高,并同时进行部分实验观察,为解释其作用机理提供  相似文献   
59.
1998年9月~11月,我们对市、县、区党政机关、医院、银行、商场、影剧院等131个单位,1130名干部、职工进行了健康知识、健康行为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1 调查内容1.1 健康教育普及率 合格标准>95%。现场考查机关、单位的健康知识行为读本和卫生科普刊物的覆盖率,以及健康知识行为的教育、培训、考核情况。1.2 健康知识知晓率 合格标准>80%。1.3 个体健康行为形成率 合格标准>70%。内容包括个人卫生状况(指甲、头发、服装、刷牙习惯)、吸烟情况、锻炼身体、定期体检、有病就医、预防接…  相似文献   
60.
红外光谱能表征分子的结构,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可分析大白鼠血红蛋白红外光谱变化。用高压电场和磁场照射大白鼠一年,结果表明,实验组大白鼠血红蛋白的红外光谱图发生了改变,说明输电线工频电磁辐射引起了大白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