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393篇
预防医学   17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2篇
  5篇
中国医学   357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口服抗凝剂被推荐用于房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预防卒中再发。目前指南对于房颤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启动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方面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就近些年在抗凝启动时机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更合理地启动抗凝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71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3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多重耐药菌分布、医院感染率及住院情况,并对对照组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对照组分离出68株多重耐药菌,观察组41株;耐药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所占比例由14.7%增加至36.6%;对照组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医院存在严重多重耐药情况及医院克隆传播感染;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同时也是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因此,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患者之间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53.
古今文献多以得气、气至与针感等概念来表述针刺感应,而对于三者含义的异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分析了得气的内涵,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异同及关系。认为得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得气是针灸治疗的前提,气至为广义得气,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针感是针刺后机体的所有感觉。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 H 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 H 高血压患者根据 Hcy 水平分为 A 组(15~30μmol/L)和 B 组(>30μmol/L),并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C 组),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均记录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组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的各项参数。结果 A 、B 组的颈动脉 IM T ,强、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明显高于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较 A 组的颈动脉 IM T ,强、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 Hcy 水平与颈动脉 IM T 呈正相关,与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成负相关(r=0.410,P<0.05;r=-0.484,P<0.05)。结论 H 型高血压患者的血 Hcy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随着血 Hcy 水平的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1例应用胸腔镜行右肺上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治疗右肺中心型肺癌病例临床效果,同时进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的文献复习。方法: 胸腔镜下游离、处理上叶动静脉后,楔形切除部分右主支气管,纵行缝针挂线,间距3.0 mm,由两侧向中心依次系紧缝线完成吻合重建通畅气道。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5 d拔管。病理回报为右肺上叶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术后复查胸部CT右肺中下叶膨胀良好。结论: 病例选择适当,胸腔镜行右肺上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治疗右肺上叶开口处的右肺中心型肺癌是可行的,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拟设计一种在无操作时能完全隔离感染动物,又能在日常照料动物时形成定向气流的实验装置,保证非人灵长类动物正常生物学特性表达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气溶胶感染。方法 使用具有氯霉素抗性的大肠杆菌(Cl+, E.coli, Rosetta菌株)作为指示微生物,观察处于本实验装置中非人灵长类在实验中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气溶胶采集装置及沉降菌采集的方法对本实验装置内外的指示微生物进行监测。结果 在内笼指示菌富集时,本实验安全装置的外笼无论在开启还是关闭状态下,房间内、笼外及外笼均未检测到指示菌及气溶胶。结论 本实验装置能保证非人灵长类正常生物学特性的表达,并可有效防止气溶胶感染。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术后护理措施与效果。结果 45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处理后,均栓塞成功,术后仅发生2例并发症,1例穿刺点血肿、1例脑血管痉挛,皆对症处理缓解或消失。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并采取精心的术后护理措施处理,能保障栓塞成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8.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活化的炎性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或炎症应答期主动释放的一种串珠样纤维网状物质,由染色质DNA和多种胞内蛋白成分组成,可通过缠绕致病菌限制其扩散,同时通过各种抗菌蛋白杀伤致病菌,被认为是中性粒细胞除吞噬和脱颗粒作用外的第三种杀菌机制。近年研究显示,NETs也参与抗寄生虫免疫过程。本文就NETs在抗寄生虫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研究以及相关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罂粟碱霜辅助扩张皮瓣的本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吕庆海  霍然  巩玲  吴海默 《山东医药》2004,44(18):20-21
我们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了罂粟碱霜辅助扩张皮瓣的本构关系及其意义,为药物辅助扩张皮瓣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与分组取白色去势小型实验猪16只,体重25~30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用药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8只,每只猪置入4个150ml矩形扩张器。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