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评价应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1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4mm或瘤颈与瘤体比≤1/0.75)患者,采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结合电解脱弹簧圈(GDC)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半年~1年。结果10例宽颈动脉瘤均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或球囊保护对动脉瘤进行了成功栓塞,无死亡病例。8例患者经临床随访行MRA或CTA复查,无动脉瘤复发。结论球囊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的手术适应征、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操作技巧,总结初步经验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自2001年至今显微手术13例脑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手术方式、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4例,中脑腹外侧、局限性星形细胞瘤2例,延髓背侧血管母细胞瘤2例。次全切除5例,均为星形胶质细胞瘤I~Ⅱ级。部分切除4例,为胶质瘤Ⅱ-Ⅲ级。术后症状明显改善9例,好转2例,加重1例,死亡1例。结论脑干肿瘤位置、性质、生长方式决定手术能否全切,并影响疗效。对外生性的肿瘤,或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局限性呈囊变的低恶性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3.
24.
报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种方法。血肿碎吸术及血肿腔置管尿激酶引流术。显示两种方法均有效,疗效基本相同。其中尿激酶引流术创伤更小、更安全、更简便。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11例脑干肿瘤,术后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结果:肿瘤全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临床痊愈7例,好转3例,死亡1例,为星形细胞瘤。其中2例次全切除者在术后6~18月内因肿瘤复发死亡。结论:脑干肿瘤根据不同的生长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术后防治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对我科4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大型听神经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切或近全切26例(93%),大部分切除2例(7%),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78.5%),面神经功能保留13例(46.4%),死亡2例(7%)。结论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显微解剖知识,操作技巧和术后处理是提高全切率,保留面神经功能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脑梗死治疗后炎症反应是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1]>.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脑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和IL-12是重要炎症因子,其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具有重要调节作用<'[3]>.本实验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和IL-12水平,探讨依达拉奉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例,根据头颅CT,采用体表定位法,建立手术工作通道,神经内镜观察并在直视下清除血肿。结果神经内镜可提供良好的照明和清晰、放大的图像,清除血肿及止血方便可靠,术后立即行头颅CT检查,示血肿清除比较理想;术后1周复查头颅CT,示出血区周围水肿不明显。对侧肢体轻度瘫痪16例,重度瘫痪5例,死亡2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损伤轻微,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相对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4例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治疗的相对宽颈前交通动脉瘤,其中常规可脱弹簧圈技术6例,占总病例25%,球囊再塑形技术1例,占总病例4.2%,微导管辅助可脱弹簧圈技术1 7例,占70.8%。结果:24例患者共发现相对宽颈前交通动脉瘤24个,全部予以栓塞,其中栓塞率>95%21例(占87.5%),栓塞率85%-95%3例(占12.5%),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微导管辅助可脱弹簧圈技术治疗相对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简单经济,安全有效,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0.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是采用CT增强扫描,利用最大密度投影或三维重建技术显示颅内血管的一种新的检查手段。我们自1999年9月~2002年12月,对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颅内CAT检查,发现出血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