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用ELISA法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sICAM-1、IL-6的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SICAM-1和IL-6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 P <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 P <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IL-6的水平,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分型对泪道探通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86眼)先天性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患者泪道探通术,首次探通失败患者于术后4周进行再次探通,按照患者泪道阻塞状况分为复杂型与单纯型,依据泪道探通年龄将其分为幼龄组与大龄组。观察患者临床分型、首次与再次泪道探通治愈率。结果不同月龄组患者予以泪道探通术后,效果很好。单纯性幼龄组总治愈率(91.31%)明显高于大龄组(86.3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性幼龄组总治愈率(90.00%)明显高于大龄组(81.8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泪道探通痊愈患者予以6~18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现象,无皮下水肿、假道、泪小点撕裂、感染等后遗症。结论大龄复杂型先天性泪道阻塞患者泪道探通治愈率低,泪道探通治疗单纯型患者疗效颇佳,首次探通失败患者于术后4周予以再次探通,复杂型患者给予气囊导管扩张或者硅胶管植入,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逆转录酶 (RT)区蛋白的反式调节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DNA聚合酶RT基因的表达质粒pcDNA3 1( -) RT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平行对照 ,提取mRNA并进行SSH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 ,克隆RT反式调节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 ,并测序证实 ,因其可以被HBVDNA聚合酶逆转录酶RT反式激活 ,故命名为DNA多聚酶反式激活蛋白 1(DNAPTP1) ,已在GenBank中注册 ,注册号 :AY45 0 3 89。DNAPTP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 43 5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14 4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结论 HBVDNA聚合酶逆转录酶RT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RT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 ,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 ,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免疫应答水平 ,引起病变。逆转录酶RT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 ,为进一步研究RT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抗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计算合并敏感性、合并特异性、诊断比值比(DOR),分析文献的异质性,采用综...  相似文献   
15.
王春花  林海 《四川中医》2020,38(1):131-134
目的:观察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原发性MGN患者疗效及炎症指标和miR-145的影响,为临床患者诊疗提供一些借鉴。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8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MGN患者6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3例)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肾汤;酶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谷氨酰转肽酶(GGT)、尿素氮、谷丙转氨酶(ALT)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24h尿蛋白定量使用双缩脲法检测,并检测肾组织血管内miR-145表达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C、LDL、HDL、IL-6、hs-CRP及TNF-α含量比对照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血清GGT、ALT含量比对照组、治疗前上升,24小时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含量比对照组、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内血管中miR-145表达量比对照组、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可降低老年原发性MG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改善肝肾功能,提高肾组织血管内miR-145表达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抗凝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的抗凝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后采用不同的抗凝剂,一次使用肝素抗凝(肝素组),一次使用阿加曲班抗凝(阿加曲班组).监测患者治疗前血路管动脉端、治疗中2h血路管动、静脉端、治疗结束后1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治疗过程中管路和透析器凝血情况,治疗后穿刺点压迫止血平均时间及组织器官24h内有无出血情况(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结膜出血、皮下出血点和黑便等).结果 阿加曲班组HD治疗中APTT明显延长,达到HD抗凝治疗要求,与HD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加曲班组与肝素组相比,治疗中2h及治疗后1h的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加曲班组与肝素组治疗中管路和透析器凝血情况比较差别不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与肝素组治疗后穿刺点压迫止血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加曲班组治疗后组织器官出血较肝素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在HD抗凝治疗中抗凝效果确切,出血风险较普通肝素少,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有出血倾向的HD患者.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固定化生长的酵母细胞和黑曲霉菌丝体 ,对酸法水解的氨基酸水解液进行发酵 ,除去水解液异臭味 ,使调味液的口味和风味得到明显改善 ,产品既有氨基酸调味液的特点 ,又具有酱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8.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en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亦有称为“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等,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据病因RPH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三类,其中以胰源性最为常见。可能的原因为随着酒类、脂质类消费上升,诊疗技术水平及认识程度的提高,目前对RPH、特别是胰源性RPH的发现率日益增高。  相似文献   
19.
20.
富勒烯对人胚肝细胞L-02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富勒烯(C60)对人胚肝细胞(L-02)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L-02细胞液分别暴露于0、1.25、2.5、5、10、20、40μg/ml的C60悬浊液中染毒24 h后,检测细胞内LDH、GSH含量和SOD活力,并比较不加和加入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条件下的细胞存活率.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25、2.5、5、10、20、40μg/ml C60单独染毒组细胞存活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加人抗氧化剂NAC后,1.25、2.5、5、10μg/ml联合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25、5、10、20、40μg/ml C60染毒组LDH活力较高,5、20、40μg/ml C60染毒组SOD活力和10、20、40μg/ml C60染毒组GSH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氧化损伤可能是C60对L-02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