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目的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究水溶性姜黄素制剂对血栓形成和炎症消退的作用。方法 随机挑选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水溶性姜黄素制剂(姜黄素质量分数为10%,125、250、500、1 000、2 000 μg·mL-1)组、普通姜黄素(姜黄素质量分数为95%,125、250、500、1 000、2 000 μg·mL-1)组,每组30尾。除对照组外,其余组使用花生四烯酸、脂多糖、五水合硫酸铜分别诱导建立血栓、细菌性炎症和神经性炎症模型。通过观察分析斑马鱼红细胞染色强度和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个数来评价水溶性姜黄素制剂抑制血栓形成和抗炎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明显减少(P<0.001)、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个数明显增多(P<0.001);与模型组比较,水溶性姜黄素制剂≥250 μg·mL-1质量浓度时能显著抑制血栓形成、消退炎症,主要表现为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显著升高(P<0.001)、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个数明显减少(P<0.05、0.01、0.001);姜黄素在≥1 000 μg·mL-1时能显著抑制血栓形成(P<0.01、0.001),≥500 μg·mL-1时能显著消退炎症(P<0.05、0.01、0.001)。姜黄素为水溶性姜黄素制剂给药浓度2~8倍的条件下,才能达到相同的抑制血栓和炎症形成的效果。结论 与普通姜黄素组比较,在相同给药浓度下,水溶性姜黄素制剂具有更好的抑制血栓形成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52.
目的:观察化瘀清络脑安汤结合脑栓通胶囊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研究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焦作市中医院脑病一区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脑栓通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瘀清络脑安汤结合脑栓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shworth量表评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压积、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Ashworth量表评级优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RBC...  相似文献   
653.
背景: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具有挑战性,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外置接骨板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其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不同负重情况时的骨折端应变、应力遮挡情况未见报道。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探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逆行髓内钉及外置接骨板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应用及康复锻炼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1名40岁健康男性的胫骨CT数据,建立胫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构建胫骨逆行髓内钉、外置接骨板固定模型及骨痂模型并根据骨折的固定原则进行装配。使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骨折愈合不同时期时逆行髓内钉及外置接骨板2种固定方式的骨折端位移、胫骨应力遮挡、骨痂应力、胫骨及固定装置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胫骨骨折端相对位移随着骨折愈合的进行逐渐减小,在术后3个月后位移明显减少;术后0,1个月,外置接骨板组的垂直位移及总位移均大于逆行髓内钉组,2种固定方式的Z轴位移(水平内外侧位移)均较X、Y轴位移明显,且接骨板模型的Z轴位移差异最明显;2种固定方式的Z轴位移最大位置均位于胫骨外侧,位移最小位置均位于胫骨内侧;(2)骨折愈合的应力遮挡率随骨折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逆行髓内钉的应力遮...  相似文献   
654.
目的 探讨性儿饮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模型小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营养不良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二儿饮口服液及健脾糖浆,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发锌、血红蛋白的含量,对实验小鼠进行结药前后红细胞SOD活力检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9.77%)明显高于对照组(63.46%),2组比较者显著差异(P〈0.05),实验小鼠模型组红细胞SOD的活力  相似文献   
655.
目的 研究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病理组织中含有IQ 基序GTPase激活蛋白2(IQ motif containing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2,IQGAP2)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 年2 月~ 2019 年2 月期间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诊治的83 例初诊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诊治的50 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reactive lymph node hyperplasia,RHL)患者为RLH 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组织中IQGAP2 和CDC42 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DLBCL 组织中IQGAP2 和CDC42 的表达差异。Kaplan-Meier 生存分析IQGAP2 和CDC42 表达对DLBCL 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影响DLBCL 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DLBCL 组中IQGAP2(83.13%),CDC42(85.54%)蛋白阳性率高于RLH 组(8.00%,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016,69.230,均P <0.05)。DLBCL 组织中IQGAP2(1.21±0.23 ),CDC42(1.34±0.25)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RLH 组织(0.61±0.18,0.75±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59,14.377,均P<0.05)。Hans 分型非GCB 型,Ann Arbor 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织中IQGAP2(90.00% vs 69.70%,91.67% vs 71.43%),CDC42(92.00% vs 75.76%,93.75% vs 74.29%)蛋白阳性率大于GCB 型,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1 ~ 6.200,均P <0.05)。IQGAP2 阳性组(50.72% vs 85.71%),CDC42 阳性组(50.70% vs 91.67%)完全缓解率分别低于IQGAP2 阴性组,CDC42 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1,7.013,均P<0.05)。IQGAP2 阳性组(56.52% vs 85.71%),CDC42 阳性组(56.34% vs 91.67%)三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低于IQGAP2 阴性组和CDC42 阴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4.963,均P<0.05)。Ann Arbor 分期Ⅲ~Ⅳ期(OR=1.618,95%CI:1.019 ~ 2.569),IQGAP2 阳性(OR=2.036,95%CI:1.174 ~ 3.532),CDC42 阳性(OR=1.763,95%CI:1.114 ~ 2.789)是影响DLBCL 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LBCL 组织中IQGAP2,CDC42 表达升高,是影响DLBCL 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是新的DLBCL 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656.
目的:探讨蔡圣朝教授在自己四十多年的临证基础上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经验。方法:蔡圣朝教授认为言语以五脏为基础,依肾虚为根本,治疗上在补肾的同时勿忘其他脏腑功能的调理。阐述蔡圣朝教授治疗要点和典型病例的分析。结果:总结了蔡圣朝教授针刺结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经验。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失语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5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入PACU的全麻老年患者262例,男110例,女152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低氧血症定义为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30 min时的氧合指数≤300,根据PACU内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分为两组: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将单因素分析后P<0.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患者全麻后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105例(40.1%)患者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低氧血症组年龄明显增大,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输液量和出血量明显增多,ASAⅢ级、合并高血压、术前SpO2<95%、术前压疮风险评分11~17分、术前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5分、俯卧位、术中输血、术后入PACU体温<36℃的比例明显升高(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OR=3.475,95%CI 1.781~6.781,P<0.001)、术前SpO2  相似文献   
658.
目的:观察益气解郁颗粒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气虚血郁、脑脉痹阻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解郁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乌灵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5天、第30天、第60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5天、第30天、第60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郁颗粒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气虚血郁、脑脉痹阻证,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减轻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659.
目的观察针刺“面八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周围型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例,分别在西医常规治疗上给予“面八针”和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依据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治疗组有效率为95.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面八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而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0.
目的 观察针刺“百会五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针刺“百会五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观察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百会五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