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吉国泰  彭昌鼎  王艳霞  王昌铭  孙鸣 《内科》2008,3(2):207-208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在我国人口死因中居第二位。目前普遍认为脑梗死尚无特效治疗。近两年来我院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与脑囊虫病的关系。方法采用Cytospin-2型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中制片和迈格-姬(MGG)染色后以高倍镜对已确诊的85例脑囊虫病患者(脑囊虫病组)的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进行检测,并将治疗前后结果及与健康对照组(85例)进行比较。结果脑囊虫病组治疗前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囊虫病组治疗后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脑囊虫病与免疫反应关系密切,临床检测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不仅是一种简便易行且较敏感的诊断脑囊虫病的方法,而且对病情观察及疗效判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影响,并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7/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七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15~18月龄Wistar大鼠4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摸球法将48只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进行假手术),其余组大鼠均采用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中药组:以0.45g/(kg·d)剂量灌胃步长脑心通混悬液,由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由黄芪、乳香、没药、全蝎、地龙等16味中药组成,0.4g/粒;西药组:以0.32mg/(kg·d)剂量灌胃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混悬液,该药由瑞士山德士药厂与天津华津制药厂合作生产,生产批号:970141,1mg/片;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同容量生理盐水;每天分早、中、晚3次。术后当天开始用药,连续8周。②于造模前,造模后2,4,8周进行穿梭箱检查,以主动回避反应比率表示大鼠的认知能力。于给药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下丘脑、海马血管紧张素Ⅱ、精氨酸加压素含量。③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均数间多重比较q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处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造模过程中如有动物死亡则补充相应只数,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的大鼠保持为48只。①主动回避反应比率:模型组和中、西药组大鼠术后2,4,8周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2个治疗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②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下丘脑和海马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西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两治疗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③精氨酸加压素含量: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下丘脑和海马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中、西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大脑皮质、下丘脑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在海马与西药组相近(P>0.05)。④相关性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与主动回避反应比率呈负相关(r=-0.894,-0.872,-0.928,-0.880,P<0.05),而上述各组大鼠海马精氨酸加压素含量与主动回避反应比率呈显著正相关(r=0.912,0.892,0.937,0.897,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海马等脑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提高精氨酸加压素含量而实现,作用效果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血管紧张索Ⅱ、精氰酸加压素含量的影响,并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作用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5—07/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七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15~18月龄Wistar大鼠48只,雌雄不拘,体质最(200&;#177;20)g。按随机摸球法将48只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进行假手术),其余组大鼠均采用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中药组:以0.45g/(kg&;#183;d)剂量灌胃步长脑心通混悬液,由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由黄芪、乳香、没药、全蝎、地龙等16味中药组成,0.4g/粒:西药组:以0.32mg/(kg&;#183;d)剂量灌胃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混悬液,该药由瑞士山德士药厂与天津华津制药厂合作生产,生产批号:970141,1mg/片: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同容量生理盐水;每天分早、中、晚3次。术后当天开始用药,连续8周。②于造模前,造模后2,4,8周进行穿梭箱检查,以主动回避反应比率表示大鼠的认知能力。于给药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下丘脑、海马血管紧张素Ⅱ、精氨酸加压素含量。③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均数间多重比较q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处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造模过程中如有动物死亡则补充相应只数,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的大鼠保持为48只。①主动回避反应比率:模型组和中、西药组大鼠术后2,4,8周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2个治疗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②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下丘脑和海马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西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两治疗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③精氨酸加压素含量: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下丘脑和海马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中、西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大脑皮质、下丘脑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在海马与西药组相近(P〉0.05)。④相关性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与主动回避反应比率呈负相关(r=-0.894,-0.872,-0.928,-0.880,P〈0.05),而上述各组大鼠海马精氨酸加压素含量与主动回避反应比率呈显著正相关(r=0.912,0.892,0.937,0.897,P〈0.05)。 结论:步长脑心通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海马等脑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提高精氨酸加压素含量而实现,作用效果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将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入2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体内,每例平均输注6份(细胞数1×108/份),每份间隔3~6 d,监测细胞移植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其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移植前明显降低(t=-12.31,P<0.01);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均较移植前明显升高(t=17.82,t=21.02,P<0.01)。在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颈内动脉或手背浅静脉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中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是否表达nestin抗原及表达量的多少;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潜能.方法采集正常分娩胎儿的脐血.以淋巴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细胞(human cord blood cells,HUCBCs).用免疫组化法测定HCMNCs及外周血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cells,HPBCs)中nestin阳性细胞;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分析HCMNCs中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及细胞周期.结果脐血中有nestin阳性细胞,约占HCMNCs的(4.32±0.66)%.HCMNCs的G1/0期细胞显著少于外周血而S期细胞则显著多于外周血,G2/M期细胞无显著差异.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确能表达nostin抗原.这将为HCMNCs在神经系统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治疗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电极安置于患者的两侧乳突,每次通电40min,2次/d,共10d,仪器设置参数为模式1,频率为131%~136%,强度为70%~90%。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1.4%,二者差异显著(χ2=4.860,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比单用药物好,提示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梗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能促进脑梗塞的恢复,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行为学改善的作用以及对VD大鼠血清脑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cific enolase,NSE)和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组大鼠又分为2、4、8周3个时相点。以穿梭箱对大鼠行为学进行检测。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NSE和S-100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穿梭箱结果显示HCMNCs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sponse,AAR)比例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HCMNCs治疗对VD大鼠的行为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说明HCMNCs治疗对脑组织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