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精细的手术操作、持续有效的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术后正确锻炼患肢等综合治疗。结果:160例女性乳腺癌,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有l3例,发生率8.1%。结论:正确放置引流管,保证引流通畅,术后正确锻炼患肢才能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足母)甲皮瓣再造拇指供区的处理方法,再造拇指同时尽量减少供足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 在切取(足母)甲皮瓣时将末节趾骨带在皮瓣中,利用保留在供趾胫侧的舌状瓣直接闭合供趾创面,不能直接闭合者则将舌状瓣覆盖供趾跖侧负重面,剩余部分游离植皮.结果 供趾去除末节趾骨者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2年,外形稍短,无趾甲,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去除未节趾骨是避免和减少供趾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容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尽早复苏,以便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因此需要合理的麻醉方案来满足上述要求.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是目前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最为常用的镇痛剂,分析比较其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将有助于临床对麻醉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注入大鼠海马后光镜和电镜下的炎性反应,检测炎性反应相关酶-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并研究葛根素对这些变化的影响.方法 取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葛根素组、β-淀粉样蛋白组(Aβ组)、对照组,每组8只.葛根素组和Aβ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对照组行假手术,双侧海马注射0.9%氯化钠溶液.葛根素组按150 mg·kg-1·d-1经腹腔注射葛根素治疗14 d;Aβ组和对照组给予3.75 ml·kg-1·d-1 0.9%氯化钠溶液假治疗14 d.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后处死,取海马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并用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 检测海马组织COX-2和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训练的第1、2、3天,对照组、葛根素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AEL)与A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的第4、5天各组AE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对照组、葛根素组大鼠跨平台次数与A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到Aβ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炎性反应较对照组强烈,而葛根素组的炎性反应较Aβ组减弱.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 均显示,iNOS、COX-2蛋白在Aβ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葛根素组与Aβ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β可能通过激活COX-2、iNOS引发大鼠海马炎性反应,从而导致其神经元损伤、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而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Aβ激活海马炎性反应的作用,改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长效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对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熵指数的影响.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持续监测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反应熵、状态熵,以及反应熵与状态熵之差值.结果 (1)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所有观察时间点反应熵值和状态熵值降低(均P<0.05).气管插管后1、3和5 min,美托洛尔组患者反应熵值、反应熵与状态熵之差值显著降低(P<0.05);而状态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心率有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0.05),但气管插管后1、3和5 min时,对照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同组气管插管前相比,美托洛尔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3和5 min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平稳(P<0.05).结论 美托洛尔可抑制喉镜直视和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引起的熵指数变化,降低手术应激引起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升高,稳定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预防方法处理,干预组患者除常规接受预防方法外,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空气压力泵联合微波理疗仪进行预防性物理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时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差异,并探讨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干预组有99例患者纳入分析,对照组有96例患者纳入分析。(1)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0%(2/99)比9.4%(9/96)]和术后1年时[5.1%(5/99)比17.7%(17/96)],干预组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45,P=0.008)、肿瘤位置(OR=1.72,P0.001)、TNM分期(OR=2.01,P=0.033)、腋窝阳性淋巴结数量(OR=1.15,P=0.005)及术后放疗(OR=1.23,P=0.016)均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年龄60岁,肿瘤位于外上及外下象限,TNM分期为Ⅲ期、腋窝阳性淋巴结数量5枚以及术后接受放疗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较高。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尽早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对于具有上肢淋巴水肿高危发病因素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预防性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98.
[目的]基于沉默调节蛋白1(SIRT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信号通路探究西黄丸抗乳腺癌作用及机制。[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西黄丸低剂量组(5 g/L)、西黄丸中剂量组(7.5 g/L)、西黄丸高剂量组(15 g/L)、SIRT1激活剂(SRT 1720)组(6μmol/L)、西黄丸高剂量+SRT 1720组(15 g/L+6μmol/L);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SIRT1、SOX2蛋白表达;体内移植瘤实验检测各组裸鼠肿瘤体积、质量及PCNA、MMP-2、MMP-9、SIRT1、SOX2蛋白表达。[结果]西黄丸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SIRT1激活剂SRT 1720促进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高剂量西黄丸加SIRT1激活剂组可以减弱高剂量西黄丸对MDA-MB-...  相似文献   
99.
王文胜 《现代保健》2010,(36):41-42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融合器植入加内固定手术对胸腰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10月行脊柱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融合器植入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131例,观察手术后椎体融合情况、结核复发情况、神经症状恢复情况、纠正畸形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本组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重建后的椎体稳定,无内植物的移位,1例内固定松动;后凸畸形较术前平均改进17°;3例结核复发;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4.26%,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率为75.41%;3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出现肺栓塞,经积极治疗症状消除.结论 脊柱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网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手术具有矫正畸形、加速骨融合、预防结核复发、内固定确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丁苯酞低、中和高剂量组(25、50和100 mg/kg)为灌胃干预组,每组12只。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HE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 real-time-PCR检测海马神经元中Tau蛋白及凋亡因子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神经元中mTOR、AKT和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1~5天逃避潜伏期及第1次找到原始平台时间明显延长,跨越原始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升高,模型组Tau、Bax、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 Bcl-2 mRNA表达及mTOR、AKT、GSK-3β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 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低、中和高剂量组第3~5天逃避潜伏期及第一次找到原始平台时间明显缩短,跨越原始平台次数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降低,Tau、Bax、caspase-3 mRNA降低,Bcl-2 mRNA及mTOR、AKT、GSK-3β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 05)。结论丁苯酞具有显著的抑制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调节凋亡因子和激活mTOR/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