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9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31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摘要】 目的 研究皮肤黑素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VEGF-IL-6-STAT3信号交互作用机制。 方法 将血管内皮细胞EC-304分成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在含VEGF165(50 μg/L)的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培养;A375共培养组,与黑素瘤细胞A375共培养。24 h、48 h、72 h后收集培养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量。将A375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培养;A375 + EC-304组,与EC-304共培养;A375 + EC-304 + IL-6组:与EC-304细胞在含STAT3通路激动剂IL-6(50 μg/L)的DMEM中共培养;A375 + EC-304 + JSI-124组:与EC-304在含STAT3通路抑制剂JSI-124(1 μmol/L)的DMEM中共培养。分别在24 h、48 h、72 h后收集细胞,用Western印迹、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活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EGF组、A375共培养组EC-304培养基中IL-6分泌量均升高(FVEGF = 29.63,P < 0.001;FA375 = 11.09,P = 0.020)。与对照组比较,A375 + EC-304组A375细胞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 < 0.001),细胞活性增强(P < 0.001),侵袭细胞数从(86.13 ± 7.24)个增加到(152.66 ± 16.04)个(t = 4.43,P < 0.001);与A375 + EC-304组比较,A375 + EC-304 + IL-6组细胞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 < 0.001),细胞活性增强(P < 0.001),侵袭细胞数量增加至(187.34 ± 14.38)个(t = 2.17,P < 0.001);与A375 + EC-304组比较,A375 + EC-304 + JSI-124组细胞的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 < 0.001),细胞活性减弱(P < 0.001),侵袭细胞数减少至(124.92 ± 8.72)个(t = -1.86,P < 0.001)。结论 皮肤黑素瘤A375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存在VEGF-IL-6-STAT3信号交互作用机制,这种机制可促进A375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93.
新生儿湿肺症(wet lung disease)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或称Ⅱ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一种暂时性呼吸功能不全现象[1].该病病程短,X线征象变化快,愈后良好.所以正确及时认识本病是治疗的关键所在.笔者对我院几年来临床X线资料完整的45例新生儿湿肺症进行分析,讨论有关影响诊断的因素和特点. 相似文献
94.
患女 ,5 8岁 ,农民。以突然全腹剧痛伴大量鲜血便 1 d急诊入院。入院前 1 d,因“盆腔炎”在院外静滴头孢拉定 2 .0 g后无不适感。次晨起床前出现持续性全腹钝痛 ,阵发性绞痛 ,随即出现腹泻 ,呈鲜血样大便 ,无脓性粘液 ,约数十分钟 1次 ,总量约 80 0 ml,伴轻度腹胀、恶心、纳差。无发热、呕吐及里急后重感。当时院外按“急性菌痢”给服用“氟哌酸”、“颠茄片”,又静滴头孢拉定 2 .0 g,约 3 h滴完后症状复加重 ,腹痛剧烈 ,坐卧不宁 ,大便频繁量少 ,仍为鲜血便。急诊以“急性出血性肠炎”收住。查体 :T3 6.7℃ ,P66次 /min,R2 0次 /min,BP1 … 相似文献
95.
目的:为临床经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45具(男28例、女17例)成年防腐尸体,测量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及穿刺点至左右头臂静脉中线交点上腔静脉间的距离,然后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的平均长度男80.02mm、女84.4mm;经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平均长度男右108.91mm、男左123.32mm;女右103.81mm、女左117.34mm。结论:测出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的长度代入回归方程计算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近似长度。 相似文献
96.
97.
98.
当今,膀胱癌的治疗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大量资料证明,膀胱癌的预后与浸润深度关系甚密切。大部分的膀胱癌是未浸润固有膜的表浅性肿瘤,若治疗适当,预后良好。近10年来,表浅膀胱癌的治疗原则有很大改变,疗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一、细胞毒性药物膀胱灌注多数灌注药物为局部毒性,抑制核糖核酸 相似文献
99.
<正>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体外反搏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与体外反搏配套的导电膏是电极与病人皮肤间的接触状态,是能否通过最大电流的决定因素.改善电极的接触状态即导电膏的选择,从而降低电极与病人皮肤间的阻抗和人为影响及信号的干扰,使体外反搏心脏监护更加可靠和准确.1990年我院购进体外反搏以来,我们根据仪器的原理,试制了数种导电膏,从中选出一种,经临床3年多的应用,认为下列处方的导电膏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