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1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91.
目的评估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TM,山东吉威医疗制品有限公司)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长期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06年6月至11月在4个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的59个中心共有2077例接受单一ExcelTM支架治疗的患者连续入选CREATE研究。以靶病变两端参考血管直径≤2.75mm作为小血管标准(有一支靶血管直径≤2.75mm即为小血管病变患者),将患者分为小血管病变组(886例,42.7%)和非小血管病变组(1191例,57.3%)。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随后单用阿司匹林长期治疗,比较两组术后9个月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复查结果及18个月临床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心性死亡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非小血管组相比,小血管组女性(29.0%比24.5%)、高血压(59.9%比52.6%)、糖尿病(23.4%比19.6%)、既往有心肌梗死(14.O%比9.2%)的患者较多,平均年龄(61.9±10.6)岁比(59.6±11.4)岁。氯吡格雷用药时间两组(200.1±55.0)d比(197.4±55.0)d。小血管组患者病变较长(23.23±14.14)mm比(21.43±11.79)mm,人均支架置人数多(2.23±1.33)枚比(1.49±0.82)枚。术后9个月QCA结果显示,小血管组和非小血管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20±0.38)mm比(0.21±0.42)mm和再狭窄率(3.9%比3.4%)。在合并有直径〉2.75mm的非小血管病变的小血管组患者中,小血管和非小血管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23±0.40)mm比(0.31±0.60)mm和再狭窄率(4.4%±8.4%)。18个月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小血管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2.8%比1.2%)高于非小血管组,但两组MACE(3.9%±2.5%)、心性死亡(0.9%±1.3%)和支架内血栓(1.0%±0.8%)发生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血管病变并非ExcelTM支架置人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OR=0.848,95%CI 0.482—1.491,P=0.567)。结论ExcelTM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与非小血管病变相近,但还需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92.
目的回顾分析45岁以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C反应蛋白(CRP)与女性AMI之间的相关性,探讨AMI危险因素及CRP对青年女性AMI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0年6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MI的45岁以下女性患者31例的AMI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检测CRP、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尿酸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青年女性AMI的关联性。结果青年女性AMI较同龄男性,AMI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心源性休克、CRP水平显著升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VD)病变为主,LAD相关的AMI病变约32.3%左右。完全血运重建率及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所占比例也较少,与男性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45岁以下女性AMI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AMI家族史、心源性休克、MVD、CRP的比例较高,但完全血运重建率低,PCI治疗后1年死亡率高。因而有必要对年青女性人群最佳的AMI治疗策略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3.
本文综述肾动脉狭窄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药物及介入治疗进展。1 定义及病因 临床上所谓肾动脉狭窄(RAS)是指一侧或两侧肾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狭窄≥50%。  相似文献   
294.
普通电极导管经股静脉床旁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紧急床旁应用普通电极导管经股静脉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拟择期安置永久起搏器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58±19.3)岁.全部患者均在非透视条件下床旁经股静脉置入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达稳定起搏器后,摄床旁X线床头片观察起搏电极导管尖端位置.结果:32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均取得成功,成功率100%.安置起搏电极导管所花时间2~12 min,平均(8.3±3.8)min.无一例出现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心肌穿孔、感染或穿刺并发症.结论:在非透视条件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行经股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安全、便捷、成功率高.适合于紧急床旁临时起搏,避免因患者病情危重,搬动造成生命危险,又同时保护了永久起搏器入路及术区.  相似文献   
295.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后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EVAR治疗5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筛选出术后死亡患者,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特征。结果本组554例患者中,47例患者术后死亡,占8.5%。其中,12例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占总死亡患者的25.5%;35例患者于术后中远期死亡。31例(66.0%)患者为急性期主动脉夹层,16例(34.0%)患者为慢性期主动脉夹层。24例患者死于AD破裂占51.1%;7例患者为心源性死亡,占14.9%;6例为脑源性死亡,占12.8%;4例为肿瘤源性死亡,占8.5%,其他原因死亡患者6例,占12.8%。结论主动脉破裂是Stanford B型降AD患者行EVAR治疗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注重术中操作、术后近期患者管理有利于降低术后近期病死率,长期血压控制及影像随访有利于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96.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置入短支架与过长支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02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79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行TEVAR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覆膜支架置入长度将其分为A组(长度≥200 mm,n=182)与B组(长度<150 mm,n=197)。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以及在院期间、术后30 d与远期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男性、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20 mm、病变撕裂过膈肌、在院服用降糖药、他汀类药比例及入院舒张压、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主动脉参考血管平均直径、置入覆膜支架平均数、覆膜支架平均长度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院期间,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新发卒中、截瘫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两组患者全因死亡、新发卒中、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总体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中,B组患者全因死亡、新发卒中、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总体临床不良事件发...  相似文献   
297.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急性胸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近远期疗效差别。方法 连续筛选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确诊为急性胸主动脉综合征行TEVAR患者796例,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634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n=521例)与女性组(n=11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的临床效果。结果 入选的634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6∶1,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及住院期间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比例,入院舒张压,主动脉参考血管内径,支架近端平均直径,支架远端平均直径及支架长度均低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围术期、术后1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组远期主动脉源性死亡率(8.8%比3.1%,P=0.017)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组远期全因死亡率(11.8%比7.2%,P=0.126)高于男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  相似文献   
29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监护病房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急诊行PCI术的患者1 685例。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组(n=932)和≥60岁组(n=75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观察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及3年两组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情况。结果 ≥60岁组患者CI-AKI发病率高于<60岁组患者(14.7% vs 8.6%,P<0.001)。年龄、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对比剂剂量是CI-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3年,≥60岁组患者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均明显高于<60岁组患者(4.2% vs 1.5%,P<0.001;1.5% vs 0.2%,P=0.011)。结论 临床医师应慎重对待高龄患者,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心功能,在术中尽量精准使用对比剂剂量,以期预防CI-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9.
目的探讨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合并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血压控制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02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确诊为AAS且行TEVAR、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1年, 及此后每2年随访, 记录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依据患者的平均收缩压, 分别以140、150 mmHg(1 mmHg=0.133 kPa)作为血压达标界值, 将平均收缩压<140或150 mmHg者分为血压达标组, 其余为血压未达标组。终点包括全因死亡、主动脉原性死亡、卒中、肾功能不全、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和以上事件组成的复合终点(即总体临床不良事件), 以及再次TEVAR。比较各随访时段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共纳入987例合并高血压的TEVAR术后患者, 年龄(55.7±11.7)岁, 其中男性779例(78.9%)。以平均收缩压<140 mmHg为血压达标标准时, 术后1个月、1~12个月、1~3年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1.2%(703/987)、66.7%(618/927)、65.1%(542/...  相似文献   
300.
目的观察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连续入选2002年6月至2021年8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依据性别进行分组。收集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及主动脉影像学资料, 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 d内及1、5年全因死亡(按死亡时间分为院内死亡、院外死亡, 其中院内死亡包括术前死亡、术中死亡和术后死亡;按死亡原因分为主动脉原性死亡、心原性死亡及其他原性死亡)、卒中、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等的发生情况。30 d内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新发截瘫、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及主动脉原性死亡;远期(出院后1年及以上)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主动脉原性死亡、再发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覆膜支架内漏及远端溃疡事件。对比不同性别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在不同性别组中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临床因素与30 d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 09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年龄(53.9±12.1)岁, 其中男性861例(78.7%), 女性233例(21.3%)。(1)临床特征:与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