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芩连抗病毒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用棉球包埋法引起大鼠肉芽肿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方法.观察芩连抗病毒胶囊抗炎作用;采用热板致病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芩连抗病毒胶囊的镇痛作用:结果芩连抗病毒胶囊能抑制肉芽肿组织的增殖;能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和肿胀百分率;能提高小鼠热板痛阀值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出现的潜伏期,减少15min内的扭体反应次数。结论芩连抗病毒胶囊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不同产地地黄中梓醇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氯仿-甲醇-水(7:4:0.5)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为显色剂。413nm为扫描波长,测定了不同产地地黄中梓醇的含量。其中以河南温县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高。以山东嘉祥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23.
HPLC法测定地黄中地黄苷D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地黄中地黄苷 D的 HPLC测定方法 ,提出地黄苷 D的含量限度。方法  Hypersil C1 8分析柱(2 5 0 mm× 4.6mm,5μm) ,流动相为乙腈 -水 (4∶ 96) ,流速为 1m L /m in,柱温为室温 ,检测波长为 2 0 5 nm。结果 地黄苷 D回收率为 10 0 .6% ,RSD为 2 .1% ,8个产地的 16份完整药材中地黄苷 D的含量为 0 .13 7%~ 0 .691%。结论 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可用于地黄质量控制 ,建议地黄苷 D的含量应不低于 0 .15 %。  相似文献   
24.
曹卫宾  李更生  王慧森  刘明 《中医研究》2011,24(4):76-78,F0003,F0004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nnia glutino-saLibosch)的块根,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而怀地黄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具有滋阴清热、补血止血等功效。由于药效的差异,药材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及熟地黄。地黄为常用滋补药,以地黄为主的中成药有几十种之多。  相似文献   
25.
地黄化学成分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对地黄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为地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比较对照品、含药血清、空白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地黄的入血成分。结果:在给药血清中发现梓醇、地黄苷D均以原型入血。结论:从血清药化的角度确定这两种化学成分为地黄的药效物质。  相似文献   
26.
对中药材中鞣质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鞣质一词首次是Seguin于1796年提出的,仅仅指槲树皮内的能使生皮成革的成分,并指出鞣质能使明胶沉淀。1981年以来,Haslam将“植物鞣质”改称为“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s)或“复杂酚”,而对药用植物中鞣质的研究是在1975年以后,由日本学者奥田拓男(Okuda)和西冈五夫(Nishioka)首先开始的。迄今为止,已发现了400多种新的鞣质及多元酚类化合物。 1 药用植物中鞣质的化学分类 最初鞣质分为可水解鞣质(hydrolyzable tannins)和缩合鞣质(condensed tannins)两类,后来又发现了这两种类型的结合体,称之为复合鞣质(complex tannins),目前将其分为三大类。又根据其水解所得的酚酸及多元醇的不同,分为没食子鞣  相似文献   
27.
液相色析法分离制备地黄活性成分梓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液相层析法分离制备了地黄活性糖成分梓醇,低压柱层析:流量为20-22ml/min,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水(8:2:1),高压柱层析:吸附剂ODSC18(10-40μm)以甲醇/水(10%)为洗脱剂,流速20-25ml/min, φ40×30min,第10-12流份得到纯品梓醇,经测定含量达97%,本法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28.
不同产地的地黄中梓醇含量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的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方法:以氯仿-甲醇-水(7:4:0.5)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为显示剂,413nm为扫描波长,反射法扫描。结果:河南温县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高,山东嘉祥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低。结论:怀地黄作为道地药材有其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9.
熟地黄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熟地黄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 TLC 法对熟地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苷 A和地黄苷 D 的含量。薄层色谱使用硅胶 G 薄层板,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2:8:1)为展开剂,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为显色剂;液相色谱采用 Inertsil NH_2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40℃。结果:TLC 色谱系统中,地黄苷 A 和地黄苷 D 分离效果良好,可以用于熟地黄药材的鉴别;HPLC 中地黄苷 A 和地黄苷 D 进样浓度分别在0.064~0.320 mg·mL~(-1)和0.044~0.22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值分别为0.9999和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7.3%和98.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用于熟地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0.
王慧森  刘明  李更生 《中草药》2007,38(11):1732-1733,1744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1]。地黄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环烯醚萜苷类,此类成分结构近似,极性普遍较大易溶于水,热稳定性较差[2]。研究发现地黄从鲜品加工成生地黄及熟地黄,梓醇的量降低至原来的1/10[3],而地黄苷A、D比较稳定,且生地黄中的量较高。地黄苷A、D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4,5],为地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国内外尚未见同时测定地黄中地黄苷A和D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