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黑质内注射脂多糖(LPS)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探讨帕金森病(PD)的炎症机制。方法立体定向黑质内注射15μgLPS,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大鼠黑质TH阳性细胞的减少以及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LPS注射后6h、24h、14d、30dTH阳性细胞较对侧分别减少10%、43%、84%和85%。黑质小胶质细胞6h出现部分激活,24h和14d几乎全部激活,30d时又恢复静止状态。结论黑质内注射LPS能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多巴胺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 相似文献
32.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严重时大脑白质及视神经亦可受累.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多见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笔者2001-2006年收治11例SCD患者,均未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4.
35.
1例女性患者主因走路不稳17年,视物模糊13年,大小便控制不利8年入院治疗,诊断为橄榄-桥脑-小脑萎缩。患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言语困难加重,伴头晕,视物成双,吞咽困难等。入院后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蛛网膜下腔注射移植术。术后有轻微发热,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术后3 d,患者自觉说话较前省力,颈部发紧感减轻,复视消失,查体发现面部表情较前好转,表情肌较前协调,面部及颈部肌张力较前下降,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较前好转。出院3个月后随访,症状仍在进一步恢复中。 相似文献
36.
银杏叶提取物对鱼藤酮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PC12细胞的鱼藤酮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损伤的模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胞外多巴胺(DA)水平.结果:同毒物组比较,EGB在0.35、0.70、1.40 mg/ml浓度下能减轻MPP 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在1.40 mg/ml浓度下能减轻鱼藤酮引起的损伤,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增高胞外DA水平:2 mmol/L MPP 和10 μmol/L鱼藤酮作用下胞外DA分别为(6.875±0.201)和(5.321±0.167) ng/ml,而1.40 mg/ml EGB分别与2 mmol/L MPP 或10 μmol/L鱼藤酮共同作用,DA升高至(7.595±0.139) ng/ml(P<0.05)和(6.917±0.201) ng/ml(P<0.01).结论:EGB对鱼藤酮和MPP 体外诱导PC12 细胞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背景:研究证实脑室内、纹状体内移植骨髓基质细胞,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症状,并增加脑内多巴胺的水平,目前仅有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个例报道。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对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对象:2006-200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由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作出明确诊断。
方法:移植前1 d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动员。取患者自体骨髓,体外分离培养制成骨髓基质细胞悬液(细胞总数1×107),注入蛛网膜下腔,移植后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抗帕金森病治疗手段。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partⅠ、Ⅱ、Ⅲ、Ⅳ分别评价心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运动神经特性、并发症的治疗)、国际共济失调量表(包括姿势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4项因子)、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易智力量表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评定。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临床疗效及各量表评分的变化。
结果:7例患者均完成12个月随访,其中自觉症状明显好转4例,移植后轻度好转或病情未进展2例,基本无效1例。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2个月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分、partⅡ及part Ⅲ分数均明显降低(P < 0.05),而partⅠ分数无明显变化(P > 0.05);国际共济失调量表总分及姿势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3项因子分数均明显下降(P < 0.05),而眼球运动障碍因子分数无明显变化(P > 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数明显增高(P < 0.05);简易智力量表分数无明显变化(P > 0.05)。
结论: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能够改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共济运动、言语及吞咽功能方面尤为突出,从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8.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占2%,其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为PD治疗开辟了新领域。本文仅就TMS促进皮质纹状体投射通路的再建及神经重塑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未建立有效侧支循环的双侧颈内动脉(inter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例未建立有效侧支循环的双侧ICA闭塞,回顾分析诊治过程。结果本例因昏迷4h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房颤动史多年,入院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双侧ICA闭塞且未见代偿供血,头硕CT示大面积脑梗死。给予综合治疗,病情无缓解,脑疝形成,于入院第3天死亡。结论对于ICA闭塞无侧支循环患者,临床上可采取去骨瓣减压或加大脱水降颅压,减轻梗死灶周围水肿,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 相似文献
40.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帕金森病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了解是否存在肾功能的损害。方法收集病史资料;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84例帕金森患者和87例健康对照组的血β2微球蛋白及41例帕金森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的尿β2微球蛋白进行检测;同时比较发病1~5年、6~10年和10年以上帕金森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结果。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41±0.85)mg/L vs(1.92±0.36)mg/L,P<0.01];帕金森患者尿β2微球蛋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0.73±12.46)μg/h vs(9.22±3.59)μg/h,P<0.01];发病1~5年、6~10年帕金森患者血β2微球蛋白分别为(2.66±0.76)mg/L、(3.41±1.20)mg/L,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00)。发病1~5年、6~10年帕金森患者尿β2微球蛋白分别为(17.8±7.41)μg/h、(28.42±10.51)μg/h,后者亦显著高于前者(P=0.000)。结论帕金森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均增高,提示可能存在肾功能损害,并且损害程度可能与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