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肺癌术中一次性胸腔灌注化疗的作用.方法将7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5),两组均于术毕立即以生理盐水300 ml冲洗胸腔送检,实验组行胸腔灌注化疗后取灌洗液送检,对照组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后取冲洗液送检,对胸腔癌细胞检出情况及预后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后癌细胞检出率实验组为43.2%,对照组为40.0%.实验组胸腔灌注化疗后癌细胞检出率为2.7%,而对照组第2次冲洗后癌细胞检出率为22.9%,差异有显著性(x2=4.96,P<0.05).5年生存率实验组为51.3%,对照组为25.7%,差异有显著性(x2=4.97,P<0.05).术后5年累计复发率实验组为59.5%对照组为82.9%,差异有显著性(X2=4.77,P<0.05).结论肺癌术中一次性胸腔灌注化疗具有杀灭胸腔内癌细胞的作用,可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外基质和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每天灌服不同剂量(每L分别含有生药30,60,120 g)的化浊解毒方以及α干扰素(1 000 U.mL-1),按1 mL.(100 g)-1大鼠体质量给药,以制备含药血清;常规培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T6),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MTT法检测HSC增殖、流式细胞术测HSC凋亡,ELISA法及RT-PCR法分别测细胞上清液中I型及Ⅲ型胶原的含量以及细胞中PPARγ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化浊解毒方药含药血清各浓度组均呈现出抑制HSC增殖的作用(P<0.05),以作用48 h最为明显,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化浊解毒方药含药血清各个浓度组在作用48 h后,细胞上清液中的I型及Ⅲ型胶原的含量均降低(P<0.05),并上调PPARγmRNA的表达(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药能有效治疗肝纤维化可能通过上调PPARγ的表达起到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降低肝星状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3.
<正>浊毒证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的一项科学研究。浊毒学说的提出,既受《内经》关于清浊概念的指导[1],也受到历代医家对毒认识的启发,才发展出浊毒理论,当然这个理论也是一个学说。浊毒学说既有深厚的理论渊  相似文献   
34.
王彦刚  王伟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1):716-718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发病中的作用,本文采用IL-6依赖性细胞株MH60.BSF增殖反应MTT法检测了3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和24例正常者以及14例健康绝经前女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PBMC)IL-6水平以及血清雌激素(E2)、骨钙素(BGP)等水平的变化。结果:绝经后妇女IL-6水平高于绝经前,而OP组又高于NOP组。以OP组IL-6为因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术式对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52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患者(占同期收住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2.58%)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其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为4.1∶1),以左侧居多(左∶右为3.6∶1),324例行囊肿切除术,28例巨大囊肿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3年.头痛就诊患者中75例(58.59%)术后头痛完全消失,41例(32.03%)明显缓解.癫痫发作患者中8例术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或程度减轻.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习困难患者中11例术后改善明显.头围增大和颞部局限性隆起就诊者术后头围及局部隆起无明显变化.影像学复查显示囊肿完全消失者46例(13.07%),囊肿部分消失者257例(73.01%),囊肿无明显变化者49例(13.92%).结论 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为男性、左侧多发,年龄愈小手术效果越好,手术仅部分切除壁层即可;囊肿巨大时行分流手术效果好,分流管以中低压为佳.
Abstract:
Objective 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cranial fossa arachnoid cyst (MCFAC) and its therapeutic effects with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fifty-two patients with MCFAC (about 2.58%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space occupying lesion),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1 to May 2008, were chosen in out study; their clinical data,surgical approach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gender ratio of patient with MCFAC adopted resection of arachnoid cyst and arachnoid cyst-peritoneal shunt was performed in 28 patients.Results Follow-up was performed for 3 months to 3 years. The headache completely disappeared in 75 patients (58.59%) and partial remission in 41 (32.03%)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frequency and degree of seizures obviously decreased in 8 of the patients with MCFIAC. Eleven patients with dystropy,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 or difficulty of learning got improvement. The head circumference and local skull eminentia was stable. The cyst disappeared completely in 46 patients (13.07%), partially in 257 (73.01%) and no changes in 49 (13.92%).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MCFAC is that it mainly occur in the left side of male. The younger the patient with MCFAC is, the better 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good outcome can be achieved by resection of the parietal layer of arachnoid cysts. The indication of shunt with meso-low pressure shunt system is for larger arachnoid cyst.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胶质母细胞瘤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相关基因。方法从NCBI基因芯片数据库GDS1962中选取78例胶质母细胞瘤样本的基因表达数据,通过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法统计与MGMT表达高度相关的基因,然后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在18例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样本中检验这些基因与MGMT的表达相关性。结果基因芯片分析表明,COL9A1(IX型胶原α1链)等基因与MGMT表达显著负相关(r=-0.589,P=0.000),对18例临床样本中检测到的COL9A1和MGMT的相对表达数据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相关性。结论 COL9A1可以作为胶质母细胞瘤MGMT分子治疗的重要候选靶点,增强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7.
王彦刚教授认为背热的核心病机为阴虚,病位在肾,与肺、脾密切相关,但病性虚实夹杂,背热的产生可出现阴虚兼气滞血瘀、阴虚兼湿热中阻、阴虚兼外感风邪、阴虚兼肺中郁火。治疗当针对病机,辨证施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8.
脾胃升降失司,郁遏于内,发为脾胃伏火而致脱屑性唇炎。王彦刚认为,从调整脾胃气机升降入手,升散与通降两法合用以消解伏火。常用的升散之法有芳香透散法、升举清阳法、健脾升阳法、解表散火法;通降之法除通降胃气外,还常配合条达肝气、清降肺气之法。实践证明,"调升降、解伏火"治疗脱屑性唇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外源性p21^WAF1/CIP1基因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21^WAF1/CIP1基因质粒转导人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然后用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对细胞形态、生长及细胞周期进行观察。结果:酶切电泳和斑点杂交显示p21^WAF1/CIP1基因成功的转染至SHG44细胞。转染p21^WAF1/CIP1基因的细胞光镜及电镜下可见凋亡产生;生长速度明显慢于亲代细胞,其倍增时间约是对照细胞的二倍;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G1期明显增多,S期明显减少.结论:外源性p21^WAF1/CIP1基因对SHG44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产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检测脑星形细胞瘤中凋亡抑制蛋白FLIP的表达 ,并进而揭示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 ,分析 4 8例星形细胞瘤 (其中Ⅰ级 1 4例 ,Ⅱ级 1 8例 ,Ⅲ级 1 0例 ,Ⅳ级 6例 )标本和 1 0例颅脑损伤标本中FLIP蛋白的表达 ,并对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中该蛋白的表达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FLIP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 <0 .0 1 ) .结论 :FLIP的表达水平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这可能为阐明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 ,并为探索其有效治疗办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