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血压的升高即可以通过此途径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生长素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内源性配体,1999年由日本科学家Kojima等在小鼠和人的胃及下丘脑中发现。有研究发现生长素可以抑制内皮细胞死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生长素(Ghrelin)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对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在本市各个医院参加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40岁且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并进行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符合纳入标准者4656例,其中男2691例(占57.80%),女1965例(占42.20%)。以 hs-CRP 3 mg 为界点将研究对象按第1次和第3次体检 hs-CRP 水平变化分组,两次均<3 mg/ L 为持续低组,由≥3 mg/ L 降低到<3 mg/ L 为降低组,由<3 mg/ L 升高到≥3 mg/ L 为升高组,两次均≥3 mg/ L 为持续高组。比较4组间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并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hs-CRP 浓度变化对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持续低组、降低组、升高组以及持续高组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3.6%(1308/3577)、44.7%(178/398)、45.1%(186/412)和54.9%(151/275)。以是否有颈动脉斑块作为因变量(有斑块赋值为1,无斑块赋值为0),以 hs-CRP 变化分组为自变量( hs-CRP 持续低组为0,hs-CRP 降低组为1,hs-CRP 升高组为2, hs-CRP持续高组为3)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人群中,随动态 hs-CRP 分组数增加,颈动脉患斑块危险增加( RR =1.17,95% CI 为1.01~1.35,P =0.035);以 hs-CRP 分组为哑变量,以hs-CRP持续低组为参照组,hs-CRP 降低组、hs-CRP 升高组、hs-CRP 持续升高组分别与之比较,进行多因素 Logstic 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吸烟、体质量指数、基线 lg (hs-CRP)、收缩压等因素后,在女性和总体人群中,hs-CRP 升高组较持续低组患颈部斑块危险度增加(总体人群:RR =1.33,95% CI 为1.04~1.70,P =0.023;女性人群:RR =1.63,95% CI 为1.08~2.46, P =0.021)。结论 hs-CRP 浓度升高可能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心脉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CHF患者,将CHF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心脉隆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各30例,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MMP-9的浓度,并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A组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A组低于B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LVEF、6min步行试验(6MWT)高于治疗前,心率低于治疗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LVEF、6MwT高于B组,心率低于B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心脉隆可降低cHF患者血清MMP-9水平,从而改善左室重构及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正常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子女血浆(Catesta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为正常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子女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Catestatin、尿儿茶酚胺.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正常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子女组血浆Catestatin水平下降(P<0.01),尿儿茶酚胺水平升高(P<0.01).结论 正常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子女血浆Catestatin水平的降低先于其血压的升高,提示Catestatin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指标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及有MMP-9、hs-CRP的相关性。方法:两组在服用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NO含量稍有升高,hs-CRP、MMP-9、NT-proBNP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血NO含量明显升高,hs-CRP、MMP-9、NT-proBNP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MMP-9与hs-CRP呈正相关,与NT-proBNP无相关关系。结论:丹红注射液较丹参注射液更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及NT-proBNP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综合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通过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肺功能的影响,以评价NAC对COPD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COPD患者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OPD的常规药物治疗且所有药物均维持原剂量不变;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NAC)600mg,qd,共治疗8周.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TNF-α、hs-CRP浓度及PaO2、PaCO2水平和肺功能水平. 结果 NAC治疗8周后,试验组血浆TNF-α、hs-CRP浓度及PaO2、PaCO2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功能分级明显改善,较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AC治疗能降低COPD患者血浆TNF-α、hs-CRP浓度;改善PaO2、 PaCO2水平及肺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cumFPG)暴露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的开滦集团56 845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平均随访7.77年,以发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按cumFPG四分位分组,比较各组全因死亡发生密度的差...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别嘌呤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 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减少钠盐摄入、适当锻炼、减轻体重等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别嘌呤醇 100mg,2次/d,治疗4wk。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基础状态下肱动脉内径、一氧化氮 (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降低,vWF水平降低,NO浓度升 高,FMD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状态下肱动脉内径有减小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 项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别嘌呤醇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4例),另设健康组8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限盐低钠饮食、适当锻炼、减轻体重、口服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卡托普利25mg,3次·d-1,治疗16wk。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肱动脉内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NO浓度升高,FMD明显升高,vWF水平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01),基础状态下肱动脉内径治疗后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降压同时可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