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去交感神经状态对肝脏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0只,分为2组:①正常组;②实验组为急性肝损伤组.两组分别行去交感神经处理.在注射6-OHDA前,和注射后30、60、120、180 min分别测定血流参数,包括平均血流速度(MBV)、平均血流量(MBF)、血管阻力指数(RI)和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去交感神经状态可使正常家兔肝动脉MBV和MBF升高,RI和PI0降低;而门静脉血流参数无变化.在急性肝损伤的情况下,去交感神经状态可使肝动脉和门静脉MBV和MBF均升高,同时肝动脉RI和PI降低.结论去交感神经状态可降低肝动脉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在急性肝损伤的情况下对门静脉亦有同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颈椎骨折脱位常采用前路减压,以解除骨折碎骨片、突出椎间盘、脱位的椎体对脊髓的压迫.减压后取自体髂骨嵌入椎体间进行植骨,并用颈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该手术如果术前牵引复位不佳,护理准备不充分,会明显影响手术效果.我院2008年9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8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我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员对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评价,为提高基地教学质量、提升基地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对我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211名学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评分为(3.39±0.30)分,对基地管理水平的满意度最高;各维度满意度平均分最高的是培训基地的学习环境,得分最低的是理论课程设置构架。结论:学员对我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评价较高,培训管理小组应重视理论课程的科学设置,满足学员需求并将学员满意度测评结果充分用于培训基地教学与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钩藤水煎液预防热性惊厥的效果。方法:将90例既往有反复热性惊厥史的发热患儿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9例予以常规退热和原发病治疗,钩藤组30例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钩藤水煎液口服,地西泮组31例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西泮片口服,观察3组患儿在发热过程中再发惊厥的例数。结果:钩藤组再发惊厥4例(13.3%),地西泮组再发惊厥4例(12.9%),常规组再发惊厥10例(34.5%)。钩藤组与地西泮组惊厥复发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藤组和地西泮组的惊厥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藤水煎液口服预防热性惊厥与地西泮片疗效相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5.
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针对郑州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可能的传播模式和潜伏期传染性,为及时控制传染源、遏制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8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例具有共同武汉暴露史的病例,分别于1月31日、2月1日发病;其他6位家庭成员中1例于1月30日发病,1例于1月31日发病,3例于2月1日发病、1例于2月3日发病。结论 此次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2例原发病例通过家庭共同暴露传染给其余6位家庭成员,5例续发病例发病日期早于或与原发病例同日发病,提示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早期居家隔离措施可能导致家庭聚集疫情风险。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肺放线菌病(Primary Actinomycosis)的临床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经病理确诊的16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7.9岁;8例吸烟、6例酗酒病史。临床表现:咳嗽15例,咳痰15例、痰中带血或咯血9例、发热4例,胸闷4例及胸背部痛2例。CT表现:病灶均发生于单侧肺,其中右肺12例,左肺4例;胸膜下分布7例。肺实质型放线菌病15例,支气管扩张型肺放线菌病1例。肺实质型放线菌病表现为团片影5例,团块影7例,节段性实变2例,结节1例;病灶内低密度区7例;虫蚀样空洞7例;钙化2例。纵隔及患侧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吸烟酗酒病史+口腔不良卫生习惯、胸膜下实变性肉芽肿、实变中坏死+空洞的CT表现能够帮助诊断肺放线菌病。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并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 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急救护理+并发症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为(44.72±18.3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63±21.47)min(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P<0.05).结论 给予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脐血S100β蛋白及乳酸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对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6例SGA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于出生时采集脐带血完善血清S100β蛋白及乳酸检测, 同时于生后6 h、生后72 h、矫正胎龄32周及矫正胎龄37周完善aEEG监测, 根据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 将SGA早产儿分为脑损伤组(45例)和非脑损伤组(61例), 比较两组患儿脐血血清S100β蛋白、乳酸及不同时间点aEEG的差异;将脑损伤的SGA早产儿分为匀称型组(28例)和非匀称型组(15例), 比较两类患儿脐血S100β蛋白及乳酸水平差异, 研究两者在不同类型SGA早产儿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SGA早产儿脑损伤组脐血S100β蛋白水平[(0.826±0.218)μg/L]和乳酸水平[(8.5±1.3)mmol/L]较非脑损伤组[(0.397±0.196...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家属参与式健康管理模式在川崎病(MCLS)患儿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112例MCLS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延续性护理,56例)和观察组(家属参与式健康管理护理,56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及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患儿住院时间、2年再住院率及冠脉病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2.14%,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及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6.43%、98.21%、94.64%,均高于对照组的83.93%、85.71%、78.57%,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36±1.58)d,短于对照组的(8.92±1.71)d,2年再住院率及冠脉病变发生率为3.57%、8.93%,低于对照组的17.86%、25.00%(P<0.05)。结论将家属参与式健康管理模式应用到MCLS患儿延续性护理中,不仅能改善预后,还能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0.
<正>琥珀酰辅酶A:3-酮酸辅酶A转移酶(SuccinylCoA:3-ketoacid CoA transferase,SCOT),基因位点标记OXCT1,EC 2.8.3.5,存在于多个组织的线粒体内,能将乙酰乙酸转化为乙酰乙酰辅酶A,乙酰乙酰辅酶A在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T2)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酰辅酶A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该酶是酮体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先天性SCOT缺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72年J.T.Tildon等首次进行了报道[1]。现对1例确诊的OXCT1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SCOT缺乏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其特征,以便提高临床工作中对该病的认识,达到及时确诊、早期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