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五味子等29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五味子等29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1)药物用50%乙醇浸提,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观察抑菌圈的大小;(2)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测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g/mm)。结果:(1)对三种实验菌均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有15种:五味子、五蓓子、黄芩、大黄、厚朴、秦皮等(抑菌圈直径在12~40mm);(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具有抑菌作用而对绿脓杆菌无抑菌作用的药物有4种:铁苋、丹参、丹皮、黄柏(抑菌圈直径在12~35mm);(3)只对一种实验菌有抑菌作用的药物有甘草、秦艽、夜交藤、七叶一枝花等10种;(4)各药对实验菌的MIC差异较大,对三种细菌以五味子的MIC最低,为6.25~10.00mg/ml。结论:五味子、五蓓子、黄芩、大黄、厚朴、秦皮等15种中草药对全部实验菌具有抑菌作用;铁苋、丹参、丹皮、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三种实验菌抑菌作用最强的是五味子,抑菌圈最大者达40mm,MIC最低(6.25~10.00mg/ml)。  相似文献   
52.
本文观察了盐藻提取物(EDS)对尘肺病人抗氧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提示,EDS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在尘肺防治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3.
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缺乏明确的认识,使我国经济建设走过很多弯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摘了好多年,虽搞出了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但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在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共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全新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相似文献   
54.
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荚膜厚度对动物致病性影响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作者前期实验发现多株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具有荚膜结构,荚膜与该菌的毒力是否有关? 目的:观察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与临床分离菌株对动物的致病差异,验证荚膜是否是该菌的毒力因子,并分析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与荚膜厚度的关系。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赣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材料:实验于2005—05/06在赣南医学院科研中心完成。选用BALB/c小鼠120只,健康成年家兔72只。白假丝酵母菌:中央标准菌株(菌号:CCCMC1a),国际标准菌株(菌号:ATCC 14053),分离培养的4株临床菌株暂行自编菌号为C1—1,C1—2,C1—3,C1-4。 方法:将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CCCMC1a,ATCC14053,C1—1,C1-2,C1—3,C1-4组,每组小鼠20只,家兔12只。将实验菌种沙保氏琼脂36h培养物用生理盐水配成菌悬液,家兔耳缘静脉注射,1.5mL/只;BALB/c小鼠腹腔注射,0.5mL/只。注射后6h开始观察动物的反应,记录动物发病时间、死亡时间及死亡率。 主要观察指标:①家兔肾组织印片及小鼠腹腔液涂片观察。②Hiss荚膜染色镜检,显微测微计测量荚膜层厚度(n=40),比较各菌株荚膜层厚度均值。 结果:①与C1-1,C1-3,CCCMC1a,ATCC 14053相比,C1—2和C1—4对动物具有很强的致病性。②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在家兔及小白鼠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菌株和动物种属不同而存在差异(P〈0.05—0.01)。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较小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宽厚;C1—1,C1-2,C1—3,C1-4组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及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分别比同种属CCCMC1a,ATCC 14053组宽厚,其中C1-2,C1—4组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及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最为宽厚。结论:白假丝酵母菌C1-2和C1-4菌株对动物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它们的荚膜比其他菌株更宽厚。初步验证了荚膜可能是白假丝酵母菌的毒力因子,荚膜的宽厚与动物致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病灶局限的汉语后部失语患者的语言受损和语言保留情况进行个案分析,验证语言处理的双机制假说,并为临床语言治疗提供相关神经语言学依据。方法:选取1例病灶局限的枕、顶、颞叶受损的后部失语患者,通过自然交谈和西部失语症量表检查(WAB)检测收集语料,并辅以图片命名及句子复述等任务,全面检测和分析汉语后部失语患者的语言障碍,重点关注其句法-词汇分离,以及与之相关的名—动分离现象。结果:颞叶受损患者词汇受损严重,句法保留相对较好;词汇理解较好,但是产出困难;词汇产出存在名动分离现象,呈现出名词特异性损伤的特点。结论:汉语后部失语患者句法保留较好、词汇受损严重,以及相关的名动分离的事实,一方面为语言处理的词汇—规则双机制假说提供有力证据,另一方面为汉语后部失语患者的语言有效康复方面提供神经语言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王小丽  潘长玲 《全科护理》2014,(11):1040-1041
[目的]了解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新入校中专护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对190名中专护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中专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部分护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其中排在第1位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阳性检出率占到了33.68%。[结论]新入校中专护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该针对性地尽早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7.
我国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需要加大政府投资,但把握投资方向更为重要,政府投资于"补需方"胜于"养供方"。卫生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政府监管事与愿违,设计合理化制度才能促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理顺卫生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促进卫生资源合理流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职业承诺与其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护士职业承诺量表对32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职业承诺总分为(2.38±0.29)分,护士职业承诺与其工作压力呈负相关(r=-0.301,P<0.01),与其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270,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对其社会支持力度,从而提高护士的职业承诺水平,稳定临床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呼吸道感染病人108例,健康体检人员50例,根据病原学检查及临床表现将入选病例分为细菌感染组57例、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51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测定与比较,全部病例于治疗前、使用抗菌药物3d、6d及出院前测定血清PCT、CRP、WBC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PCT水平在细菌感染组显著升高,为(4.89±1.25) ng/ml、在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轻度升高,为(0.52±0.32) ng/ml、在正常对照组极低,为(0.06±0.04) ng/m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检测CRP及WBC,细菌感染组CRP与WBC均明显高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动态监测细菌感染组发现,抗菌药物治疗后血清PCT可快速下降,由(4.89±1.25) ng/ml降至(2.34±2.08)ng/ml,而CRP、WBC在细菌感染被控制后仍维持在高水平,分别为(32.06±11.35)~(25.72±9.57) ng/ml、(11.5±6.7)~(9.2±5.1)×109/L,其回落速度慢于血清PCT;诊断呼吸道细菌感染,以PCT>0.5ng/ml为界,其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93.8%,以CRP>8mg/L为界,其敏感性为87.4%、特异性为50.0%,以WBC>10×109/L为界,敏感性为60.2%、特异性为61.3%.结论:血清PCT检测可作为呼吸道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指标,对细菌感染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动态监测PCT水平能反映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抗菌药物的疗效,为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抗菌药与评估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与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深部感染的病原菌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月进行THA手术的1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术后深部感染,通过细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分析,并观察采取Ⅱ期翻修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 THA感染患者经细菌培养后发现,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4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3例,大肠埃希菌感染2例,酿脓链球菌、肠球菌属感染各1例;患者进行Ⅱ期翻修术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8.2分达到87.6分,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THA术后深部感染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感染患者在采取Ⅱ期翻修术进行治疗后疗效明显,随访未发现复发,可视为THA术后深部感染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