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是一种退行性疾病,随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增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人民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健康问题。N6-甲基腺苷(m6A)是位于腺苷N6位点的一种动态甲基化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普遍的内部修饰,介导着mRNA的剪接、结构转换、转运、翻译、降解等代谢过程。m6A由甲基化转移酶复合物催化形成,这个过程可被去甲基化酶FTO和ALKBH5逆转而m6A的“reader”蛋白通过识别m6A位点而发挥相应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来源于骨髓,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m6A可以调节BMSCs成脂分化与成骨分化之间的转换,m6A核心的甲基化转移酶METTL3能促进BMSCs的成骨向分化,抑制其成脂向分化而FTO则相反。多个通路参与了m6A调节BMSCs成骨向分化的过程如PI3K-Akt通路、Notch通路等。m6A也调节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METTL3和FTO都对骨形成有重要作用,两者可能分别介导了Ⅰ型骨质疏松症和Ⅱ型骨质疏松症。在本文中,我们总结归纳了有关m6A与BMSCs分化以及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m6A可能是骨质疏松症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超声对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和未分化(间变性)甲状腺癌(UT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2例PDTC和UTC的甲状腺形态、大小、回声、边界、内部砂粒、血流分布等声像图表现及其内部血流状况进行观察,并与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对照;扫查颈部及气管食管沟区淋巴结.根据甲状腺双叶或单叶弥漫性病变及局部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甲状腺病变的性质.结果 术前或活组织病理检查前超声检出甲状腺单叶肿物16例,左甲9例,右甲7例.双叶肿物6例.超声提示UTC 2例,甲状旁腺癌1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其余提示甲状腺恶性肿瘤.结论 超声检查可提高PDTC和UTC的检出率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孕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心理行为及保健意识的影响非常重要,我们开展了孕妇学校制定有效的产前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的748例孕产妇分别在学习前、学习后进行答卷调查,对答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孕妇学校的开展对孕产妇心理行为及保健有明显的差异,孕产妇心理行为及保健意识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讨,孕妇学校有利于优生优育,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由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此引起的其他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加重社会的负担。尽管保守治疗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从长期来看,无法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后凸成形术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出现的椎体支架、Kiva等新技术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近几年最新的手术技术进展,并对其中尚存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影响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75例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有无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发生分为卒中组(88例)与非卒中组(78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卒中组患者中,抗栓药物治疗史、肿瘤复发或残留、有介入手术或介入造影史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卒中组,微腺瘤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大腺瘤(OR=0.189,95%CI:0.069~0.522,P=0.001)、抗栓药物治疗史(OR=4.168,95%CI:1.611~10.785,P=0.003)、溴隐亭治疗(OR=2.912,95%CI:1.156~7.34,P=0.023)、肿瘤复发或残留(OR=2.787,95%CI:1.179~6.59,P=0.020)是垂体腺瘤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存在大腺瘤、抗栓药物治疗史、溴隐亭治疗、肿瘤复发或残留等情况的垂体腺瘤患者较易发生垂体腺...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和随访证实的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CT资料。结果:42例中,22例多发,20例单发,共77个囊肿;呈圆形35个,椭圆形28个,不规则形14个;含气型13个,气-液型48个,含液型16个。首诊病灶周围见不同程度的肺挫伤,治疗后病灶缩小。结论:CT能清楚显示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特征,是诊断创伤性假性肺囊肿便捷、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