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47篇 |
内科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综合类 | 53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42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存在高血糖状态的患者,探讨影响移植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不利因素。方法:对469例allo-HSCT治疗的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移植后高血糖状态将226例患者分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129例),糖耐量异常组(58例)及糖尿病组(39例),比较各血糖异常亚组与移植后血糖正常组(243例)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患者比较,高血糖状态组患者的3年和5年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血糖组患者中的糖尿病亚组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感染。结论:应加强allo-HSCT后患者血糖的监测,积极处理高血糖并发症,以延长移植后患者生存,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2.
凝血酶原片段 1 + 2 ( F1+ 2 )为 Xa因子介导裂解凝血酶原分子而产生的多肽片段。检测血浆中 F1+ 2可作为 Xa因子作用于凝血酶原的确切标记 〔1,2〕。健康成人随着年龄增长 ,特别是到了老年期 ,凝血因子常被激活 ,血液凝固性增加 ,凝血酶原活化产物F1+ 2 及血浆因子 X水平升高〔3〕。本文通过不同年龄组健康成人 F1+ 2 血浆水平的分析 ,旨在探讨健康成人从青年到老年血浆 F1+ 2 随龄变化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健康成人 75例 ,男 42例 ,女 33例 ;年龄 2 1~75岁 ,平均 46.3岁。均为经体检的健康人。行实验室…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克隆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3A4(CYP3A4)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并导入K562细胞进行表达,研究CYP3A4联合环磷酰胺(CPA)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 利用RT-PCR从人肝细胞中克隆CYP3A4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导入K562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YP3A4基因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并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MTT法检测CYP3A4联合CPA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成功克隆CYP3A4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yc-His A(+)-CYP3A4。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显示转基因组的CYP3A4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转空载体组和对照组。MTT示转基因组IC50值为1.090 16 mmol/L,明显低于转空载体组和对照组。酶诱导剂和抑制剂分别能够减低和增高转基因组IC50。结论 CYP3A4体外具有联合CPA的抗肿瘤作用,这种作用能够被CYP3A4相应的诱导剂和抑制剂增强或减低。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不同的死亡原因,对影响移植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不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经典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 )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配合经动员的骨髓和(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辅以预防感染、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治疗,并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发生死亡的患者,进行死亡原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死亡患者中,11例疾病复发,15例严重感染(其中9例合并GV HD ,Ⅰ~Ⅱ度GV HD3例,Ⅲ~Ⅳ度GV HD者6例),2例造血功能衰竭,2例颅内出血,1例肺水肿,1例猝死,1例严重肠道GV HD ,1例疾病进展,1例溶血危象。移植后100 d内移植相关病死率为5.7%,移植后100 d至1年内移植相关病死率为8.1%,3年病死率为16.2%,5年病死率为16.7%。结论感染、GV HD和疾病复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最常见死因。移植后1年内容易发生致命性的感染,且感染常常合并GVHD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联合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进展期CML 8例的疗效。结果 8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6d和18.5d;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Ⅱ度aGVHD 5例,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7例,广泛型cGVHD 2例;无白血病存活率为75.0%,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2.5%。总体存活率为87.5%,平均无病生存8月(7~17个月),BCR/ABL转阴时间1~5个月。结论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造移植前、后联合格列卫治疗进展期CML,具有降低移植前白血病细胞负荷,争取移植机会,促进供者完全嵌合状态的转变,延长患者生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eptidyl-proplylIsomerase,PIN1)作用的分子机制,本实验检测了PIN1在肝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经外科手术切除及病理学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相应正常癌旁组织,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进行检测。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将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48例肝细胞癌的样本中有33例癌组织中PIN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总数的69%(33/48);而PIN1表达量的高低与肿瘤的分期(P>0.05)、转移(P>0.05)、合并肝硬化(P>0.05)、AFP(P>0.05)、HBsAg(P>0.05)、瘤体大小(P>0.05)、有无包膜(P>0.05)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IN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上调表达,并与肝癌的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增强脐血CD34^+造血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表型,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效率和耐药基因特性,以及在脐血造血干细胞保护性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肝细胞中获得编码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cDNA;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于pGEM-T质粒载体并构建了逆转录病毒载体G1Na-MGMT;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基因转移法将后者导入GP+E86和PA317病毒包装细胞,以卡氮芥1,3-Bis(2-Chloroethyl)-1-Nitrosourea(BCNU)加压筛选后的阳性克隆上清经乒乓效应后继而感染脐血CD34^+细胞。应用PCR,South 相似文献
49.
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c—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Janus激酶2(JAK2)在伴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普通PCR扩增技术、等位基因PCR技术、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分别检测8例初发、6例复发t(8;21)AML患者FLT3、JAK2、c—KIT突变。结果表明:在2/14例(14.3%)伴t(8;21)的AML患者中检测到c—KIT突变,其中1例为c—KITD816V,另1例为c—KITD816Y突变;在1/14例(7.1%)患者中检测到FLT3-ITD突变。在14例标本中均未检测到JAK2突变。结论: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1)AML具有相关性,可能提示有较高复发率及髓外浸润,预后不良。筛查c—KIT、FLT3突变等对t(8;21)AML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将人细胞色素P450 1A2(CYP1A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检测转基因BMSC协同化疗前药达卡巴嗪(DTIC)对人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靶向促凋亡作用,为以间充质干细胞为载体的"基因介导的酶-前药双靶向抗肿瘤策略"提供体外实验依据.方法 从人肝细胞中克隆CYP1A2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分离、鉴定并培养BMSC,脂质体法将CYP1A2基因导入BMSC和Raji细胞中,RT-PCR和Westem blot法检测CYP1A2基因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BMSC的肿瘤靶向性,MTT法检测转基因Raji细胞对DTIC敏感性的改变,Annexin V/PI染色标记法检测转基因BMSC联合DTIC诱导Raji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成功克隆CYP1A2基因并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MSC和Raji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诱导分化结果符合BMSC特性,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到转基因细胞中CYP1A2表达,Transwell迁移实验证实BMSC有肿瘤趋向性,MTT法检测显示DTI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转CYP1A2基因的Raji细胞生长,而转CYP1A2基因的BMSC细胞对DTIC相对耐受(IC50值分别为1.67 mmol/L和7.53 mmol/L,P<0.01).Armexin V/PI染色法显示CYP1A2能够使细胞在体外代谢DTIC,产生细胞毒效应使肿瘤细胞凋亡,而且具有旁观者效应.结论 CYP1A2可使细胞在体外代谢DTIC产生细胞毒效应.以BMSC为载体的CYP1A2-DTIC酶-前药系统可发挥双靶向抗肿瘤作用,在体外诱导人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