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背景:年龄在60岁以上存在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关节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均可以考虑行全膝关节置换。 目的:比较传统全膝关节置换、微创全膝置换和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置换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 方法:选择北京301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交通医院获得随访的120例骨关节炎患者,其中42例接受常规全膝关节置换,42例接受微创全膝关节置换,36例接受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所有患者置换后第2,6,12周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检测。 结果与结论: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及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较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长(P < 0.01),出血量少(P < 0.01);两微创手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2周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及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均优于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组(P < 0.01),两微创组间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HSS评分优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P < 0.01);置换后6,12周3组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提示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以及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相比,手术损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术后能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72.
目的:分析张力蒂固定在尺骨鹰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张力带固定,对照组用螺钉固定。如果:治疗组3个月内肘关节活动度恢复占63.9%,对照组3个月内肘关节活动度恢复占19.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张力带固定使肘关节活动度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探讨经口胆道镜(peroral cholangioscopy, POCS)联合胆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 IDUS)在胆道狭窄病变诊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共收治的39例胆道狭窄患者,以引进使用POCS的时间为界,分为IDUS组(21例)和POCS+IDUS组(18例),全部患者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成功插管并应用IDUS于病灶处扫查,IDUS组予透视下活检,POCS+IDUS组予直视观察并精准活检。通过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疾病进展,综合判断良恶性质。结果 IDUS组对胆管恶性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53.33%(8/15)、准确率为57.14%(12/21);POCS+IDUS组分别为92.86%(13/14)、88.89%(16/18),后者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37)。两组均无术后急性重症胰腺炎、穿孔及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结论 POCS具备清晰的视觉影像,且可精准活检提供病理诊断;IDUS对胆管壁及周围组织的扫查,可以明确恶性狭窄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174.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专科医院失眠症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依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21年7~12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培训的医务人员使用自编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调查表对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调查,对比病例组(诊断为第二类精神药品依赖患者)与对照组(未依赖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第二类精神药品依赖的影响因素。结果:获有效调查问卷525份,筛选出第二类精神药品依赖患者51例,占9.7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病前性格、与家人关系、经历重大事件、酒精依赖、二类精神用药时长、服药依从性、随诊等特征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家人关系和睦、未经历重大事件和无酒精依赖是失眠症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依赖的保护因素,服药依从性差、不随诊是危险因素。结论:服用第二类精神药品发生依赖的风险较高,应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对于经历过重大事件和酒精依赖的患者应谨慎开具该类药品,建议对正在服用或将开具该类药物的门诊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5.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汤联合高压氧舱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2名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活血通脉汤,用水常规煎服,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14天;高压氧舱治疗,隔天1次,疗程14d;对照组4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14d。观察患者的眩晕,头痛,失眠和耳呜等症状的总有效率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两纽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血通脉汤联合高压氧舱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血管活性物质,增加血管供氧来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探讨骨盆后环内固定术加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共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16~57岁,平均34岁。腹股沟处骨折端外露1例,合并盆腔脏器损伤5例,股动脉损伤后血栓1例,腰骶神经损伤5例,下肢骨折4例,胸部外伤1例。均行快速复苏,12例同时行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术,复苏后行后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继续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5例复苏后行后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同时行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20.6个月,按照Co le等骨盆骨折效果评分表进行功能评价,17例中功能恢复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8.2%。无死亡病例,无切口感染,有2个钉道感染,无医源性损伤,腰骶神经损伤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2例。结论采取后环内固定术加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骨盆不稳定性骨折,可以获得稳定固定,疗效可靠,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结合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同时比较单独应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此类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慢性软组织累积性损伤病例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采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结合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对照组63例:单纯应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此类疾病.于治疗结束4周随访,采用VAS评分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结合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简单,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在脑膜和脑血管周围有免疫炎性反应,高颅压、脑膜受血性脑脊液的刺激以及脑血管痉挛均可导致剧烈顽固的头痛,地塞米松具有抗炎和提高痛阈的作用。2003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严重头痛患者(共104例)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72例,女32例,年龄16~68岁,平均35.5岁。入院时病程最短者30 min,最长者12 d,平均5 d,患者均为外伤(车祸、摔伤、重物击伤等)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入院后均多次行头颅CT/MRI/MRA检查,示单纯蛛网膜  相似文献   
179.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种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其预后因素主要包括血肿体积、意识障碍、年龄、并发症、出血部位等。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CH常用的传统方法,目前仍被广泛应用。随着我院近年来手术操作,术后营养,并发症防治等技术的提高,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其术后高致残率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0.
目的:采用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技术测定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口腔修复膜免疫评价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方法:将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口腔修复膜为试验样品,按照高、中、低剂量组植入至Balb/C小鼠皮下28 d.28 d后用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技术测定IL-1α、IL-1 β、IL-6、IL-10、IL-17A、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