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肾脏或输尿管结石是常见多发病,在泌尿外科所有住院病人中占第一位。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治疗结石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下面就让我们对治疗结石的方法来一个“大阅兵”吧。 相似文献
22.
凋亡抑制基因bcl-2产物在睾丸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 2产物表达与睾丸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32例睾丸肿瘤和 10例正常睾丸组织中的bcl 2表达产物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81.3% (2 6 32 )睾丸肿瘤显示阳性反应 ,阳性细胞率为 13.96 % ,正常睾丸组织为阴性反应 ,bcl 2蛋白在正常睾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bcl 2表达与睾丸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 ,低分化组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高分化组 (P<0 .0 5 )。bcl 2表达随着睾丸肿瘤临床分期的上升阳性细胞率降低 ,Ⅰ期与Ⅲ期间bcl 2阳性细胞率有显著差异性(P <0 .0 5 )。bcl 2表达在精原细胞瘤及非精原细胞瘤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提示bcl 2基因可能与睾丸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作为睾丸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估价性指标 相似文献
23.
王劭亮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1,(Z1)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 2 0~ 40岁男性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 ,也是 2 0~ 40岁男性因实体瘤死亡最常见的病因。年发病率在我国约十万分之一 ,西方国家尤以白种人的发病率最高 ,且有稳定增长的趋势[1] 。睾丸肿瘤是一类生长很快的肿瘤 ,超过一半的患者在诊断为原发病时已有淋巴结和 /或远处转移。在过去的二十年里 ,通过高效的、规范化的化疗在治疗上取得很大的成果 ,即使在肿瘤进展期治愈率也有 85 %~ 90 %。但是 ,仍有 2 0 %~ 30 %患者死于肿瘤高度进展期。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 ,已认识到癌基因、抑癌基因及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异… 相似文献
24.
阴囊肿块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的疾病, 在急诊患者中占1%。对关于阴囊肿块的主诉做出诊断具有挑战性, 因为各种阴囊肿块的症状和体征相重叠。未能正确识别和处理阴囊肿块, 诸如睾丸扭转、睾丸癌、精索静脉曲张和鞘膜积液, 可能导致患者不育、睾丸丢失, 甚至是死亡。由于误诊、漏诊后果的严重性, 对可能危及生命和睾丸的阴囊肿块, 须保持高度戒备, 并准确地识别出来。充分掌握各种阴囊肿块的表现和不同之处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做出诊断并提供最佳的治疗措施。排除危及生命或睾丸的紧急情况, 如睾丸扭转和需要立即干预的睾丸恶性肿瘤、坏死性筋膜炎是重中之重。阴囊超声检查是区分不同来源阴囊肿块的最佳方法;磁共振检查是诊断阴囊血肿的最佳方法。然而, 良好的临床判断和决策仍然是成功治疗阴囊肿块患者的最重要因素。该文旨在描述阴囊肿块的正确评估方式、潜在的危及睾丸存活的状况的识别, 以期对每种阴囊肿块做出准确的病理学诊断评估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身器官肿瘤中亦占有重要地位。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也可见低龄患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1。它的典型特征是患者除了排鲜红色的血尿外,可以全无异常。患者尿血时不伴有尿频、尿急、尿痛,也无发热、恶心、腰痛等其他不适,照吃照睡,体力亦无明显下降;而且尿中带血呈间歇性,即使不进行任何治疗,尿血几天后可全然消失。如患者选择就医而未确诊,特别是在各种“治疗”后尿血消失,常误认为是治疗有效果,给人以”治愈”的错觉,以致延误了时机。许多患者和家属在初始尿血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结果到发现肿瘤时已是中晚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于膀胱癌的起病隐蔽性强,易被患者忽略,如果延误治疗的话发展较快,故用“披着羊皮的狼”来形容膀胱癌再贴切不过。尽管是只”狼”,但如早期治疗,膀胱肿瘤并不可 相似文献
26.
2005-2008年我院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腔内技术诊治腺性输尿管炎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23、34、41岁.主诉左侧腰部胀痛2年1例、右侧腰部胀痛6个月1例、间歇肉眼血尿2年1例. 相似文献
27.
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主要经脐腹腔路径,经后腹腔LESS报道较少.2011年7-10月,我院采用单孔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良性肾输尿管疾病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1~69岁,平均51岁.单纯肾囊肿6例,囊肿直径5~11 cm;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肾外型肾盂结石1例,结石单发,直径1.5 ~2.2 cm;无功能积水肾2例.3例有腹部手术史.术前均经超声、KUB、IVU或CT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提升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200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37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患者予以抗感染、补充血容量、止吐、退热、碱化尿液等对症治疗。8例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442 μmol/L或者血钾>6.5 mmol/L,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4~25)d。37例患者出院时血清肌酸激酶值均降至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升高。8例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均恢复正常。
结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首发症状多样,容易误诊、漏诊。早期检查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有利于及早确定诊断。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补充血容量、碱化尿液、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对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所致重度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挽救肾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