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EBHM)预处理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作诱发电位(MEP)和神经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应用灯盏细辛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只暴露但不夹闭腹主动脉;空白对照组(B组)暴露腹主动脉并夹闭40 min后再灌注;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C组)夹闭前30 min经耳缘静脉静滴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术后连用2 d.药物组(D组)夹闭前30 min经耳缘静脉静滴灯盏细辛50 mg/kg,术后连用2 d.于夹闭前、夹闭后、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分别测量动作诱发电位,并于术后每天观察神经功能,共观察7 d.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后检测的各时段,各组动作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有规律性变化,C、D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 d后神经功能观察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EP监测可以反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变化并能判断预后.灯盏细辛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脏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2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有87例,感染率为20.67%.感染部位以深部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占56.32%.分离出的95株菌株中革兰氏阳性菌占48.4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占47.37%,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单因素分析显示,BMI、吸烟、糖尿病、COPD、低蛋白血症、激素用药史、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呼吸机佩戴天数及ICU天数与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PD、低蛋白血症、激素用药史、手术时间、呼吸机佩戴天数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心脏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导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对患者术后切口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独立危险因素及主要致病菌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制定,以降低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血培养阳性时间在假丝酵母菌属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属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血培养的阳性时间(TTP)在假丝酵母菌属血流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82例假丝酵母菌血培养阳性患者的TTP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将30d内死亡的分为死亡组,未死亡的为生存组,并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热带假丝酵母菌TTP平均值最短,为(17.0±4.9)h,光滑假丝酵母菌TTP平均值最长,为(43.6±18.8)h,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TTP平均值居中,分别为(26.6±14.3)h和(33.7±7.8)h;假丝酵母菌属血培养阳性患者临床参数中:78.0%的患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35.5%的患者为腹部手术后;各类疾病中,肿瘤比例最高占20.7%;35.4%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生存组与死亡组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0例进行多次血培养的患者中,TTP呈递增趋势患者30d内死亡比例为16.7%,TTP呈递减趋势患者为66.7%。结论对长期应用抗菌药物、腹部手术、肿瘤、肺部感染患者应提高假丝酵母菌属血流感染的关注度,发现血培养TTP变化趋势和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升高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该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院内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基础疾病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培养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实验,使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并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近几年该菌耐药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共从血标本中分离出符合标准的铜绿假单胞菌136株,其中34株(25.00%)分布于重症监护室、23株(16.91%)分布于血液科、14株(10.29%)分布于消化内科、13株(9.56%)分布于呼吸内科,其他涉及科室还包括儿科、肝胆外科等;感染患者中,41例(30.15%)患恶性实体肿瘤,28例(20.59%)患白血病;136株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22株多重耐药菌(占16.18%);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表现出高的耐药率,分别为33.09%、26.47%;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3.24%、16.18%、18.38%。近几年来,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常见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头孢哌酮、氨曲南、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在该院分布广泛,菌株对常用抗菌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在免疫缺陷患者肺部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第一医学中心重症监护室的78例免疫缺陷肺部感染患者[男55例, 女23例, 年龄(50.3±16.9)岁]和61例非免疫缺陷肺部感染患者[男42例, 女19例, 年龄(63.6±15.9)岁]。两组患者在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的同时, 均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mNGS及常规微生物学检测(CMTs)。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阳性率、病原体检出率以及与临床符合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根据mNGS检测结果抗感染治疗策略调整率的差异。结果免疫缺陷组与非免疫缺陷组肺部感染患者mNGS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4.9%(74/78)和82.0%(50/61), CMTs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4.1%(50/78)和75.4%(46/61), 免疫缺陷组mNGS与CMTs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NGS在免疫缺陷组中耶氏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41.0%(32/78)、37.2%(29/78), 在非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