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镁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生化法测定89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sVCAM-1及CEC的含量.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镁剂治疗组, 观察镁剂治疗对sVCAM-1及CEC含量的影响及对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RAs) 及缺血性心律失常(IA)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AMI 患者溶栓前后CEC及sVCAM-1 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 溶栓再通组溶栓后两者均有明显下降,两者呈明显正相关; 镁剂治疗对两者变化无明显影响; 但镁剂治疗组对RAs 和IA的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结论: sVCAM-1 及CEC 相互作用参与了AMI的循环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镁剂治疗预防AMI 患者的RAs 和IA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炎性因子趋势的影响。方法择期冠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4组:A组63例,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d;B组60例,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d,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口服40 mg;C组65例,阿托伐他汀口服40 mg/d;D组61例,阿托伐他汀口服40mg/d,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口服40 mg。观察围手术期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VCAM-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变化。结果 4组患者PCI术后12h炎性因子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3 d炎性因子较术后12h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C组与A组,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冠脉介入术所造成血管炎性反应的程度,术前追加阿托伐他汀40mg可加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常发展成为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心肌的血流灌注,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据统计,2000年全世界有1700万人死于冠心病,与全球死亡人数的1/3,预计2020年冠心病的死亡人数将增至2 500万。因此,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成为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或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证的AMI患者67例或行溶栓治疗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或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术中、术后或溶栓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RA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例 1 男性 ,69岁。主因心悸、气短2年 ,加重 1 0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 0年。入院时心电图示 :心房颤动 (Af) ,室性早搏 (PVS) ,左心室肥厚劳损。心电监护发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入院诊断 :①冠心病 ,心衰 ,心律失常 ,Af,频发PVS ,短阵VT。②高血压病Ⅲ期。予2 %利多卡因以 1 6mg min速度持续静点5d后 ,PVS明显减少 ,将 2 %利多卡因改为 0 8mg min速度静点 ,莫雷西嗪 2 0 0mg6h 1次口服。 (拟待莫雷西嗪达到治疗浓度后停利多卡因 ) ,联合用药 3d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过去一年中应用冠脉介入方法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200例因发生胸痛,心电图ST-T改变;心绞痛;急性、亚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心内科的住院病人,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或(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结果200例病人中75例CAG正常,125例CAG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其中80例行PTCA+支架术.共植入不同型号的支架110枚.植入支架后冠脉血流均达T IM I 3级.结论现有资料表明①CAG仍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手段.②PTCA+支架植入术的介入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③本研究B、C型病变占绝大部分,且PTCA+支架植入术顺利,说明C型病变不仅是PTCA+支架植入的适应症,而且成功率高、效果好、并发症少.④复诊50例CAG中,发现2例有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4%.⑤完全闭塞性病变的病人,并非介入禁忌症,也能顺利完成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脉介入治疗,该治疗对血管内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白细胞迁移、细胞外基质降解和血小板激活,从而引起血栓形成.炎性因子可客观反映这一炎症反应病理生理学过程.本研究观察冠脉介入前后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的影响,为冠脉介入前后应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IL-23浓度对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老年人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62)和肾功能不全组(n=60),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ysC和NT-proBNP及TNF-α、IL-1β、IL-6、IL-8、IL-23的浓度,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血清CysC、NT-proBNP、TNF-α、IL-1β、IL-6、IL-8、IL-23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eGFR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及脂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心源性死亡、再次心力衰竭、再发冠状动脉事件等MACE发生率为5.0%,肾功能正常组为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功能不全组患者中,Spearman检验显示患者MACE的发生与CysC、NT-proBNP、TNF-α、IL-1β、IL-6、IL-8、IL-23都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NT-proBNP及TNF-α、IL-1β、IL-6、IL-8、IL-23在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与患者预后状况显著相关,对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高压(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合并症,长期PH会引起右心负荷增加,进而右心衰竭,因此右心室功能的测定对于PH患者的病情估测、疗效评价、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右心室Tei指数能较敏感地反映右心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无创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指标.本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COPD 合并PH患者不同时期肺动脉收缩压、Tei指数,旨在通过观察肺动脉收缩压、Tei指数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探讨右心功能的变化以及Tei指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