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黄曲霉毒素G1(AFG1)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增殖及细胞TNF -α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和MTT比色法研究AFG1对HPBM增殖的影响。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FG1对HPBMTNF -α分泌的影响。结果 :FCM检测结果显示 ,AFG1作用 6h ,10 0 0 μg/L处理组HPBM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AFG1作用 2 4h ,2 0 0 μg/L和 10 0 0 μg/L浓度的AFG1可明显刺激HPBM增殖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AFG1作用 6h和 2 4h ,AFG1浓度均与增殖指数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12 2和 0 5 119,P均 <0 0 5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 ,2 0 0 0 μg/LAFG1处理HPBM的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AFG1在 10 0 μg/L浓度下可显著抑制TNF -α分泌 (P <0 0 5 )。结论 :AFG1对体外培养HPBM的增殖有刺激作用 ,在 10 0 μg/L浓度下对HPBMTNF -α的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增高的病理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血清PG检测与内镜活检、病理形态学观察相结合对比分析525例慢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增高和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各种胃黏膜病变中血清PGI值有不同程度增高,但以胃癌组PGI增高的检出率最低,而胃溃疡病组检出率最高,胃溃疡病组患者血清PGI>240 μg/L的检出率44.12%,明显高于其他病变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伴有异型增生病例及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组血清PGI>240 μg/L病例的检出率为19.05%和20.51%,明显高于单纯炎症组6.43%(P<0.05).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内,尽管也有部分病例血清PGI增高,但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胃溃疡病患者PGI>240 μg/L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PGI>240 μg/L者发生异型增生的几率明显增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93.
p-JNK JNK和PPARγ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JNK/JNK和PPARγ蛋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食管正常鳞状上皮(15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85例)和食管鳞状细胞癌(60例)组织中p-JNK/JNK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JNK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7.6%和55.0%,而p-JN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5.3%和73.3%,JNK和p-JN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P<0.05)。高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中JNK、p-JN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低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P<0.05)。PPARγ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5.9%和45.0%,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PARγ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均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P<0.05)。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P>0.05)。 结论 :在食管癌变过程中,JNK、p-JNK的表达呈增高趋势而PPARγ的表达呈下降的趋势。但食管鳞状细胞癌中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提示JNK、p-JNK和PPARγ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和进展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其机制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4.
血清胃蛋白酶原异常居民胃粘膜变化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变化与我国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发生的关系及PG异常在人群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在对赞皇县1504名农村居民进行血清PG和HP抗体检测的基础上,对受检居民进行了随访,并分析了受检后16~30个月胃粘膜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赞皇县居民血清PG水平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居民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明显高于女性居民,但男女居民中血清PG异常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以口腔脱落细胞学方法探讨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口腔黏膜病变和食管黏膜病变的可能关系。方法 对河北省磁县食管癌高发区2 674名30岁以上成年居民进行口腔脱落细胞学检查。并在双盲条件下对其中335人进行了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比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受检居民中口腔黏膜炎症检出较为普遍,口腔黏膜炎症发生率近30.00 %,各年龄组居民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6岁以上人群发生率达到50.00 %以上,而30~35岁组只有13.30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病变的发生率比较低,仅占1.16 %。除炎症、增生等病变外,55.90 %的当地居民口腔黏膜涂片中可见真菌菌丝。口腔黏膜炎症居民食管黏膜增生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口腔黏膜无炎症者,口腔黏膜炎症与食管黏膜增生病变有明显相关关系(P<0.001)。结论 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口腔黏膜炎症发生率较高,口腔黏膜炎症与食管黏膜增生病变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6.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分泌和表达的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 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ELISA方法,研究5种不同剂量ST(0.125 mg/L,0.25 mg/L,0.5 mg/L,1 mg/L,2 mg/L)预处理对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 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ST预处理2 h均可引起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表达的改变,但不同剂量影响不同,小剂量ST处理组(0.125、0.25 mg/L)在ST处理后2 h,可诱导脾细胞IL-2及IFN-γ mRNA的表达;而大剂量ST处理组(1 mg/L、2 mg/L)可明显抑制脾细胞IL-2及IFN-γ mRNA表达及其相应蛋白的分泌,尤以ST 1 mg/L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ST可影响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表达和分泌的改变,较小剂量组(0.125、0.25 mg/L)表现为诱导作用,而较大剂量组(1 mg/L、2 mg/L)则表现为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疾病漏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近年创伤骨科收治的10例漏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中踝关节扭伤漏诊外踝撕脱骨折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漏诊高位腓骨骨折1例,跟骨骨折漏诊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漏诊同侧股骨颈骨折1例,老年髋部摔伤漏诊股骨颈骨折2例,老年膝部摔伤漏诊胫骨平台骨折1例,儿童肘部摔伤漏诊肱骨髁上骨折1例,颅脑外伤、肝脏损伤漏诊跖趾关节脱位1例。漏诊时间1 d~3周。发现漏诊后予石膏外固定5例,手术治疗4例,卧床休息1例。10例随访4~18个月,除漏诊跖趾关节脱位1例遗留关节僵直、漏诊外踝撕脱骨折2例遗留关节不稳外,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提高对疾病认识,仔细问诊、查体,合理应用医技检查方法,提升阅X线片能力可减少创伤骨科疾病漏诊。  相似文献   
98.
杂色曲霉素诱导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我国肿瘤高发区饮食污染霉菌毒素-杂色曲霉素(ST)对人免疫机能的可能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FCM)、形态学观察及DNA电泳。结果:ST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并且在一定时间(2 ̄48h)及剂量(0.125 ̄2.0mg/L)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均发现了凋亡细胞典型的形态学变化,如核染色质凝集边集,凋亡小体形成等;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也出现特征性的DNA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maspin和BCSG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9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maspin和BCSG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及直线相关分析讨论maspin和BCSG1蛋白表达的意义。结果:maspin和BCSG1蛋白表达在复发组比无复发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055;t=-2.33,P=0.023);淋巴结转移组比无转移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04;t=3.42,P=0.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aspin和BCSG1两者密切相关,r=0.553,P=0.000。在BCSG1的FI值≥4的病例中复发转移病例明显增多(χ2=6.86,P=0.009),但两者均与患者年龄(t=1.129,P=0.262;t=0.808,P=0.421)、肿瘤大小(t=0.078,P=0.938;t=0.002,P=0.998)、临床分期(Fmaspin=0.658,FBCSG1=0.463;Ⅰ和Ⅱ比较:P=0.537,P=0.426;Ⅱ和Ⅲ比较:P=0.458,P=0.371;Ⅰ和Ⅲ比较:P=0.725,P=0.537)无关。结论:BCSG1蛋白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而maspin蛋白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价值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抗原加工递呈相关基因TAP1、L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FCM方法,分析5种浓度ST处理对体外培养的HPBMc TAP1、LMP2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ST处理24h后,低浓度ST组(0.125mg/L、0.25mg/L)HPBMc TAP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较高浓度组(0.5mg/L、1mg/L和2mg/L)TAP1 mRNA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尤以1mg/L和2mg/L组为著.FCM定量分析表明,低浓度ST组HPBMc TAP1蛋白平均表达量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较高浓度组TAP1表达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0.125mg/L到1mg/L浓度范围内,各ST处理组HPBMc LMP2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ST对体外培养的HPBMc TAP1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按ST剂量不同而变化,在0.125~1mg/L浓度范围内ST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可剂量依赖地提高体外培养的HPBMc L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