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21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277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制备不同粒径灵芝孢子油自微乳给药系统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优化处方工艺制备不同粒径的灵芝孢子油自微乳,并对其外观、粒径、电位、自乳化时间、载药量以及稳定性等进行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灵芝孢子油自微乳的质量评价方法。结果 4种不同处方的灵芝孢子油自微乳粒径分别为(27.3±1.2)、(91.1±2.5)、(142.8±2.1)、(202.6±3.4)nm,相应的电位分别为(-12.1±0.5)、(-10.8±0.7)、(-12.3±0.6)、(-11.2±1.0)mV;高温和高强光实验显示,4组不同粒径的灵芝孢子油自微乳体系质量稳定。结论 自制的不同粒径灵芝孢子油自微乳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创伤模型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肠内营养组、中药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大鼠仅腹壁切开,未切除胃;其余两组采用胃切除手术方案建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术后正常饮食饮水,标准肠内营养组术后注射肠内营养液,中药组注射肠内营养液+中药煎剂。干预7 d后取材,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形态及其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测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宽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in-1,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标准肠内营养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宽度显著减小(P<0.05),小肠组织中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与标准肠内营养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宽度显著增加(P<0.05),小肠组织中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 芪黄煎剂可以减轻胃切除术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损伤,其作用机制与调节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不同猝死风险的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85例合并有AF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选取63例AF类型相匹配的患者。根据HCM Risk-SCD猝死风险预测模型,将63例HCM合并AF患者分为中高猝死风险组(n=18)和低猝死风险组(n=45)。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的远期预后。结果:平均随访期为(41.7±36.4)个月。中高猝死风险组患者首次消融成功率明显低于低猝死风险组(22.2%vs 53.3%,P=0.021)。中高猝死风险组患者重复消融后远期预后差于低猝死风险组(33.3%vs 73.3%,P=0.00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直径(OR=1.915,95%CI 1.071~3.445,P=0.006)和患者5年猝死风险(OR=2.901,95% CI 1.203~4.679,P=0.008)是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中高猝死风险HCM患者首次AF消融的有效性和重复消融的远期预后均差于低猝死风险HCM患者;对这些患者实施AF射频消融,尤其是重复消融应综合考虑手术风险及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和正常生育妇女(FC)“种植窗”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E2/P水平和子宫内膜组织学时相、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3(TRAF3)蛋白质的表达及其变化差异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关系。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募集34名女性自愿者(反复种植失败患者15例,生育对照组19名)。在黄体生成激素(LH)+6~LH+9 d检测血清E2、P水平,微创法取子宫内膜组织;应用Western blot进行TRAF3的蛋白质水平半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ER、PR和TRAF3定位表达与图象半定量分析。结果 “种植窗”期血清E2、P水平,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ER、PR,基质细胞ER、P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IF患者血清E2/P显著高于对照组([WTBX]P[WTBZ]=0.026)。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显示TRAF3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表达很弱;免疫组化染色光密度值分析和Western blot半定量结果均显示不明原因RIF组TRAF3表达显著降低([WTBX]P[WTBZ]=0.02)。结论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存在TRAF3的定位与半定量表达;E2/P升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组织局部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来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在选择注意任务下额区的神经活动。实验采用高密度的脑电采集仪来记录受试在执行改进的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Visual-CPT)范式下的ERPs,12名患儿(ADHD组)及13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参加本次试验。在Go和No-go条件下,分别对两组受试的行为学及ERPs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ADHD组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得较差,漏报率和错误率明显增加,而且反应时间明显延长;无论是Go条件还是No-go条件,潜伏期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是ADHD组相比对照组在额区表现出幅值显著低的N2成分(P<0.05);此外,ADHD组在No-go条件下具有幅值显著高的P2成分(P <0.05)。结果表明,ADHD患儿在认知功能执行中产生障碍,而这种障碍可能与其额叶区域的ERPs波形幅值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6.
视盘作为眼底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自动检测方法在眼底病变图像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定向局部对比度滤波的方法,有效地提取眼底图像中的局部亮度区域;结合视盘区域的局部血管特征,选择定位出正确的视盘感兴趣区域;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和区域主动轮廓模型,可较准确地检测出视盘轮廓。对开放的STARE数据库上的81幅眼底图像进行测试,其中含31幅正常和50幅病变图像(含严重病理图像),用该方法正确检测出视盘73幅,准确率约为90.1%。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大块亮斑病灶对视盘检测的影响,且仅需提取粗血管,计算较为简单,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
无心跳供体肺(NHBD)有望解决临床供肺严重不足的问题,肺内低温通气被公认为是NHBD肺在体低温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提高供肺的利用率。通过建立三维非对称四级支气管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支气管内的气流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对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被动呼吸的吸气和呼气时,支气管截面上的无量纲速度分布不同,左肺支气管和右肺支气管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左肺下叶支气管内中心线上的无量纲速度峰值最大,达到1.7,而右肺上叶支气管内中心线上的无量纲速度峰值最小,仅为0.8;由于分叉角度和管径不同,导致吸气过程中流入左主支气管内和右主支气管内的流量分别占55%和45%,而左肺下叶支气管内的流量比率在各肺叶支气管内的流量比率最高,约为35%;通过分析支气管内的流动压力损失,得出支气管的平均压降系数与Re的关系为p∝Re-0.6。可见,由于支气管的非对称结构以及分叉处空间旋转角度的存在,使得支气管内的气体流动结构比较复杂,这对于无心跳供体肺原位通低温保存的临床实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通过将表面肌电信号(sEMG)分解为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序列(MUAPTs),来研究神经 肌肉系统中运动单元(MU)的募集与发放模式。针对高收缩力情况下MUAP叠加问题,首先采用FastICA算法和小波包去噪算法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先验知识构建了4种形态的可伸缩MUAP模板;最后,采用“先大后小”的渐进识别方式,逐个对MUAP进行自动提取。在此基础上,还将该算法应用于8名受试者(3组/人)不同手指活动模式下的指浅屈肌多通道(12通道)sEMG分解;单通道分解结果显示,高力量水平下sEMG中的主体MUAPTs能够被有效检测和分类;统计结果证实,随着力量水平的增加,MUAP的数目增加;不同大小MUAP比重的变化与活动手指和力量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本文的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利用先验模板从sEMG中渐进提取MUAP的可行性,为sEMG分解和进一步研究MU发放规律提供于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为评价鱼皮胶原蛋白海绵作为植入型生物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对草鱼皮胶原海绵的体内细胞附着性、免疫原性、致炎性、稳定性与形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猪皮胶原海绵相比较。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FA)、鱼皮酶溶性胶原蛋白(FP)和猪皮酶溶性胶原蛋白(PP)海绵均为细纤维组成疏松多孔显微结构。2 mm× 2 mm × 8 mm杆状胶原海绵植入SD大鼠后肢(每组n=6)长收肌1周,3种材料内部均有大量有核细胞入驻。比较炎性细胞浸润面积,FP组((7.93 ± 0.77)mm2)与PP组((7.49 ± 1.03)mm2)没有显著差异,FA组((9.81 ± 1.42)mm2)与其他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FP组材料截面变形但边缘清晰,疏松纤维结构完整。FA组材料边缘模糊,内部见散在断裂纤维。PP组材料边缘已失去,未见纤维结构。昆明小鼠(每组 n=5)接受胶原蛋白溶液注射后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水平,酶联免疫吸光度值FA组(0.602 ± 0.036)、FP组(0.518 ± 0.019)、PP组(0.390 ± 0.085),仅FA组与PP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显示三种材料均适于细胞附着,FP的免疫原性及致炎性接近于PP,FP海绵体内稳定性好于FA海绵与PP海绵。实验结果表明3种检测材料中鱼皮酶溶性胶原海绵(FP)具有组织相容性优势。  相似文献   
70.
通过设计实验对超声体模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对各种测量方法做出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的评估方法及软件,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颈动脉超声体模的实际尺寸作为金标准,对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利用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横向直接测量、横向间接测量和纵向直接测量,获取斑块的高度,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横向间接测量方法中,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比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更为准确;而在横向直接测量和纵向直接测量中,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比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更为准确。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与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的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相差的绝对值并不大(对应0.30、0.45、0.60 cm等 3种斑块高度,小于0.02 cm)。总体来说,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测量结果都接近于金标准,但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的精确性优于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