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21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277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调查大学生颈肩痛现状以及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对颈肩痛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中心向全国各地多所大学随机抽取学生发放6000份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颈肩痛患病情况、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姿势等。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分析颈肩痛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人群中颈肩痛的患病率为39.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722)、每天使用手持电子设备大于4小时(OR=1.219)、每天使用电脑总时长大于3小时(OR=1.305)、使用电脑单次最长时间大于2小时,(OR=1.210)是大学生患颈肩痛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低头不弯腰的姿势在桌前使用电子设备(A姿势OR=1.302;C姿势OR=1.445;D姿势OR=1.137)、在床上不使用电子设备(仰卧OR=1.575;俯卧OR=1.720,;侧卧OR=1.769;半卧OR=1.385;坐立OR=1.351)是大学生患颈肩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大学生颈肩痛的患病率较高,同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姿势关系密切,应倡导大学生正确科学地使用电子产品。  相似文献   
42.
摘 要 目的:建立酮洛芬对映异构体的拆分方法。方法: 采用柱前衍生化RP HPLC法,以L-丙氨酸-β-萘胺(L-Ala-β-NA)为手性衍生化试剂,色谱柱:Hypersil ODS-2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2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40∶60,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5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 酮洛芬对映体衍生物获得较好的基线分离,S-(+) 对映体和R-(-) 对映体衍生物的色谱峰保留时间分别在24.2 min和26.0 min处。右旋酮洛芬在0.025~0.125 mg质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1),平均回收率为90.93%(RSD=4.10%,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为酮洛芬的光学异构体的测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摘 要 目的:比较左西孟旦单次与多次注射给药对晚期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左心功能、生物标记物及神经激素活性的影响。方法: 39例晚期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单次给予左西孟旦和多次给予左西孟旦治疗2组,所有患者基线时均先静脉给予左西孟旦6 μg·kg-1的负荷剂量,继而以0.1 μg·kg-1·min-1持续24h静脉泵入,多次给药组在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再以上述方法给药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及治疗6个月时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收缩速度(Sm)、心肌做功指数(MOI)、血脑钠肽(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结果: 治疗3d时两组患者的LVESF、LVEF、Sm、MPI、NT-proBNP、IL-6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6个月时多次给药组的LVESF、LVEDF、LVEF、Sm、MPI、NT-proBNP、IL-6及TNF α等指标分别较本组治疗前和单次给药组同期显著改善(P<0.05)。结论:多次静脉给予左西孟旦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方面等方面优于单次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44.
摘 要 目的:建立痤疮散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大黄、白芷和防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剂中百秋李醇、薄荷脑和冰片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显色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百秋李醇、冰片、薄荷脑分别在0.020 1~0.805 6 mg·mL-1、0.010 0~0.401 6 mg·mL-1、0.005 1~0.202 8 m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2.03%(RSD=0.91%)、100.10%(RSD=1.94%)、103.15%(RSD=1.6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痤疮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5.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生物安全性检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建立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细菌内毒素及异常毒性的检查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附录方法及要求对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异常毒性检查法进行研究。 结果: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可定为0.125 EU·mg-1,异常毒性检查限值可定为1.0 g·kg-1。结论:本文采用的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细菌内毒素及异常毒性检查方法均可行。为保证用药安全,有必要在其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异常毒性检查项,且细菌内毒素检查项可替代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46.
摘 要 目的:观察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反应(APR)的发生情况。方法:47例老年女性OP患者静滴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后,记录她们在72 h内发热、肌痛、流感样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APR的发生情况。结果:35例(74.47%)患者出现1个或1个以上的APR,其中发热19例(40.43%),肌痛18例(38.30%),流感样症状14例(29.79%),头痛头晕13例(27.66%),恶心呕吐12例(25.53%)。发热患者伴随其他APR的平均个数(3.35±1.41)个明显高于不发热的患者的平均个数(1.40±0.6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发热患者中,最高体温与其他APR间具有相关性(r=0.577,P<0.05)。 结论:老年女性OP患者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易出现发热等APR,应重视静脉输注后的观察和处理。  相似文献   
47.
摘 要 目的:分析某院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前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并对其处方进行点评,评价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工作开展的意义。方法:提取2011~2012年及2013~2014年肿瘤科室患者使用镇痛药的相关数据,对镇痛药的用药频度(DDDs)进行比较;分别从门诊抽取2 400张癌痛患者的镇痛药处方并对其进行点评。结果: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后癌痛患者镇痛药的DDDs较创建前增加,其中第一、第三阶梯镇痛药的DDDs分别较创建前增加了31.85%、1.99%;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后不合理处方减少,药品名称的书写合格率分别从86.25%上升为95.17%, 用法用量的书写合格率和药品用法用量的合理率,分别从81.92%、84.93%上升到90.04%和93.28%。结论: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使镇痛药的使用及其处方书写更规范。  相似文献   
48.
布地奈德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循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对布地奈德治疗轻 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进行循证医学评价。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建库~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1989~2014年),搜集布地奈德治疗轻 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进行文献筛选和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分析布地奈德治疗轻 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筛选和评价后,纳入4篇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显示:疗程结束后,口服6 mg或9 mg布地奈德,qd,治疗缓解率与空白组存在显著差异[OR=2.09,95%CI(1.21,3.63)P<0.05];但与2.4 g美沙拉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0,2.24),P>0.05];布地奈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9,95%CI(0.71,1.11),P>0.05]。 结论:口服6 mg或9 mg布地奈德,qd治疗轻 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疗效和安全性,其疗程为4周或8周。  相似文献   
49.
摘 要 目的:运用改良的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叶酸受体靶向伊马替尼pH敏感脂质体(FSLI),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改良的硫酸铵梯度法制备FSLI,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制备工艺的优化;采用琼脂糖凝胶CL 4B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HPLC法测定FSLI的包封率;运用Zeta PALS粒径电位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运用动态透析法考察FSLI在不同pH环境中的药物释放情况,并考察FSLI在不同pH、37℃水浴中的粒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制得的FSLI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大单室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55.2±1.92)nm,Zeta电位为 (29.36±3.21)mV,平均包封率为(90.7±1.70)%。FSLI在pH 7.4的中性环境中,药物释放缓慢,24 h累积释放度为2.76%,而在pH 5.5的酸性环境中,药物释放显著加快,24 h累计释放度均达到93.2%,表现出非常强的pH敏感性能。FSLI在pH 7.4的中性环境中不具有融合性能,而在pH 5.5的酸性环境中,粒径迅速增大,脂质体发生融合。结论:采用改良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FSLI,能获得较高的包封率,并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能。  相似文献   
50.
摘 要 目的:评估氟维司群500 mg(F500)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医保决策和临床用药提供证据支持。方法:以氟维司群250 mg(F250)为媒介,对F500与其他常用内分泌治疗药物进行比较。按纳入排除标准,系统检索已发表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药物经济学分析,提取数据并评价其研究质量。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对其他研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及药物经济学分析分别为12、18和7篇。F250与其他常用内分泌治疗药物相比,有效性相似,并可降低部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性优势;F500与F250、阿那曲唑相比,有效性具有显著优势,可显著延长疾病进展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 [HR=0.79(95%CI:0.68~0.91), HR=0.66(95%CI:0.47~0.92)]和总生存时间 [HR=0.81(95%CI:0.69~0.96), HR=0.70(95%CI:0.50~0.98)],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性优势。结论:F500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