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35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眼科学 | 25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9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目的利用差异表达基因克隆方法(抑制消减杂交)获得大量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候选基因和表达序列标签后,探讨如何进行后续基因表达及功能的研究。方法利用Internet网络上的数据库及生物学分析软件对胆固醇损伤内皮细胞后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核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探索差异表达基因克隆后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结果通过电子延伸得到一个684bp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核酸序列分析,该序列定位在线粒体基因组的7587位~8270位,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9个亚基。对其中一个亚基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X2)分析得知,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编码一段25.6kDa的弱酸性的信号锚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Ⅱ蛋白的三维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椅式结构,它含有一段疏水区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胞质结构域。运用蛋白的进化分析,得知细胞色素氧化酶Ⅱ蛋白胞质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结论生物信息学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获取疾病相关基因信息的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进行分析,获得了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相关信息,该蛋白参与电子传递,可能与细胞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对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加等量含200μmol/L EDTA的全培养液,其余各组分别加1、10、100、300及600 mg/L的Lp(a)处理。贴壁法分离与培养内皮祖细胞,摄取ac-LDL和结合UEA-1鉴定内皮祖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Transwell测定细胞迁移,明胶黏附法测定内皮祖细胞的黏附,Photshop 7.0计算血管长度。结果 Lp(a)呈剂量依赖性影响内皮祖细胞存活,100 mg/L时开始产生损伤效用,300 mg/L Lp(a)对内皮祖细胞的损伤作用最为显著。1 mg/L Lp(a)即能显著抑制内皮祖细胞的迁移,300 mg/L时其迁移细胞数约为对照组的1/14。1 mg/L Lp(a)可明显减少内皮祖细胞黏附细胞数目(145.2±8.4个/视野比115.2±12.6个/视野,P0.05,n=5),当Lp(a)的浓度达到300 mg/L时,内皮祖细胞黏附数目下降最显著,为对照组的约1/16。10 mg/L Lp(a)使血管形成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当Lp(a)的浓度达到300 mg/L时,差不多已经见不到完整的血管样结构。经100 mg/L Lp(a)处理后,不但克隆数目明显减少(10.2±1.3比3.1±0.4,P0.01,n=5),而且克隆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Lp(a)呈浓度依赖性地损伤内皮祖细胞存活、迁移、黏附、血管形成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83.
184.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外侧、后外侧3种不同手术入路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同髋关节疾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同髋关节病种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的情况,总结术后并发症类型与入路选择的相关性。结果股骨颈骨折组536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后脱位3例。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均为前外侧入路,后脱位3例均为后外侧入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280例,发生后脱位1例,术后深静脉血栓1例。髋臼骨折术后骨性关节炎组50例,发生后脱位1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组22例,术后发生脱位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组38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组34例,发生后脱位1例。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更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外侧入路更适合单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例。后外侧入路更适合髋臼骨折术后骨性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及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个体化的入路选择可以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