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各25例。G组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P组于全麻前行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记录基础值(T0)、手术前(T1)、手术5 min(T2)、手术探查时(T3)、手术20 min(T4)、手术1 h(T5)、手术结束(T6)各时间点的MAP和HR,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G组对比,P组术后4 h、8 h、12 h、24 h的静息及12 h内的活动时VAS评分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用量降低,T2、T3时间点的MAP及T2、T3、T4、T5时间点的HR较低,更为平稳。结论 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60例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围气管插管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应激反应的影响。经皮穴位电刺激组(A组)在气管插管期间BIS值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趋于稳定,外周静脉血中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C组)。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抑制小儿气管插管BIS值变化及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TEG指导输血组(TEG组)和常规凝血试验指导输血组(对照组),比较2组不同血液成分的输注率和输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EG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率36.6%和冷沉淀输注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和40%,血小板的输注率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均为P0.01);而红细胞输注量(mL)为50.3±31.4vs 64.7±46.8,新鲜冰冻血浆(FFP)输注量(mL)为25.5±34.2 vs 63.6±50.8,冷沉淀输注量(U)为0.13±0.33 vs 0.35±0.45,血小板输注量(U)为0.93±1.17 vs 0.37±0.89 U(均为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mL)为59.07+10.13 vs 72.57±15.29(P0.05);2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TEG指导婴幼儿CPB直视手术围术期的输血明显减少输血(成分)量和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喉镜辅助下光棒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全麻插管手术患者120例,Yamamoto气道评级Ⅲ~Ⅳ级,随机均分为三组:喉镜组(A组)、单纯光棒组(B组)及喉镜辅助光棒组(C组).记录患者插管前后MAP、HR、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变化,及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诱导后比较,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min三组患者MAP、NE和E均显著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且A组高于B、C两组(P<0.05),B、C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成功率A组为82.5%,B组为77.5%,C组为100%,C组显著高于A、B组(P<0.01).插管时间A组为(43.3±12.5)s,B组为(47.1±15.1)s,C组为(31.1±10.7)s,C组显著短于A、B组(P<0.05).结论 喉镜辅助下光棒在困难气管插管中成功率高、时间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硫酸镁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颈浅丛神经阻滞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病人8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R组(29例):0.25%罗哌卡因13 mL+2 mL 0.9%氯化钠溶液行颈浅丛阻滞;RD组(29例):0.25%罗哌卡因13 mL+0.75 μg/kg右美托咪定稀释至2 mL颈浅丛阻滞;RM组(30例):0.25%罗哌卡因13 mL+4 mg/kg硫酸镁稀释至2 mL颈浅丛阻滞。3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3组病人术后1、6、12、18及24 h病人疼痛评分(VAS评分);拔管时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围术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度评价。结果VAS评分方面,3组病人术后1 h、6 h和24 h各组间无差异;术后12 h RM组和RD组较R组低,术后18 h RD组较RM组和R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管时Ricker躁动评分,R组>RD组>RM组;首次镇痛所需时间,RD组和RM组均较R组延长;补充镇痛药量,R组>RD组>RM组;病人满意度评分,R组低于RD组和R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术后3组呕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动过缓率RD组发生率高于R组和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硫酸镁和右美托咪定作为辅剂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用于人工耳蜗手术病人都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静脉镇痛药物使用,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右美托咪定可能作用时间更久,但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心动过缓发生率较硫酸镁高。  相似文献   
16.
康路  陈倩  王伟  王义桥  李查兵  胡金旺 《安徽医药》2020,24(7):1427-1430
目的观察术前通过心理干预、合理禁食水、术前用药、精准麻醉方案以及术后充分镇痛等多模式处理对小儿人工耳蜗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4年 2月至 2018年 8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年龄范围 2~6岁的学龄前儿童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多模式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两组病儿术前一天由麻醉医生进行术前访视,与病儿及家属充分沟通,缓解焦虑情绪。术前禁食 4h,禁饮 2h,术前 2h口服 5%葡糖糖水 5 mL/kg。入手术室前由术前访视并的同一麻醉医生根据病儿的焦虑程度准备相应的心理干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 1 μg/kg;对照组病儿进行常规术前访视,按照传统的术前禁食水 4~6 h。两组病儿均在准备间开放静脉。入室后予以心电监护,静脉依次注入丙泊酚 1.0~2.0 mg/kg,舒芬太尼 0.15 μg/kg,顺式苯磺酸阿曲库胺 0.1 mg/kg,行气管插管。多模式组手术结束后在切口处涂抹一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病儿清醒拔管后,多模式组病儿近亲属陪同在其身边,两组病儿均在完全清醒后送回病房。如病儿术后 2h无明显不适,可给予少量流质饮食。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 modified Yale Peri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评估病儿在术前即病儿在准备间开放静脉通道时 T1与入手术室时 T2的焦虑程度;记录每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近亲属满意度;采用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 Pediatric Anesthesia Delirium,PAED)评估病儿在苏醒时的躁动程度和行 Ramsay镇静评分;术后 24 h随访病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模式组病儿在开放静脉通道和入手术室时的焦虑程度(38.33±5.10)、(31.25±4.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67.92±12.50)、(67.50±12.60)分( P<0.05)苏醒时 PAED躁动评分( 14.7±2.3)分明显高于多模式组( 7.0±1.6,分)分( 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 2.1±0.9)分低于多组( 4.3±0.9)分( P<0.05);多模式组近亲属满意度( 93.3%)明显高于对照组( 53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两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模式.3%)(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多模式围手术期处理能有效地应用于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可减少麻醉恢复期躁动,利于围术期管理,促进小儿康复,提高了近亲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宗志军  李元海  王义桥 《安徽医学》2018,39(9):1064-1067
目的 观察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在右侧双腔管(DLTs)插管定位中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的46例患者,均为适合右侧DLTs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组与Ⅱ组,每23例。I组的右侧DLTs定位采用支气管套囊充气法,Ⅱ组患者以听诊法定位。收集DLTs插管定位和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过程的视频,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DLTs的位置情况、气管插管时间以及FOB检查和纠正DLTs位置的时间。结果 I、Ⅱ组患者的插管时间分别为(103.22±18.34)s和(99.39±16.31)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FOB检查与纠正DLTs位置的时间为(38.04±5.36)s,而Ⅱ组为(60.65±9.25)s,两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所有23例患者DLTs位置为理想位置,无错位和严重错位,而Ⅱ组理想位置仅有11例,虽然也无严重错位,但有12例错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定位右侧DLTs具有快速、定位准确等优点,显著提高右侧DLTs盲探插管定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肝脏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方式一致.于术前、术后1、3、7 d分别监测患者外周血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于术前1 d、术后7 d行神经心理学组合测试,根据Z值计算公式,计算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比较,患者血清ALT、AST术后明显升高,实验组术后1、3、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opkins言语学习测试、循迹连线测试A、循迹连线测试B、词语延迟记忆术前与术后成绩差值明显升高(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 POCD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30%,对照组POC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以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 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离体大鼠海马脑片电生理记录技术,观察七氟烷对海马脑片在缺氧过程中突触后诱发群峰电位(PS)的时相以及复氧后幅度变化的影响,探讨七氟烷对脑组织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电生理研究室进行。大鼠乙醚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低温分离海马,并沿矢状面将其切成0.5mm厚的脑片。实验分为缺氧组和七氟烷(1%,2%和4%)处理组。平衡灌注后,双脉冲方波刺激海马CA3区Schaffer侧支,记录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诱发群峰电位潜伏期和幅度作为基础值,所有取得基础值的脑片分别按上述分组进行实验。用通入95%N2和5%CO2混合气的人工脑脊液灌注脑片,实施缺氧,时间为5min。更换通入人工脑脊液的混合气为95%O2和5%CO2,实施复氧,时间120min。七氟烷在缺氧前10min给予,并维持在缺氧期间和复氧后10min,给药时间为25min。实验结束后各组取脑片四五片用TTC染色,酶标仪测定A490值,与空白对照值比较,分析脑片活性。结果:①与基础值相比,2%七氟烷可明显延长正常脑片诱发群峰电位出现的潜伏期(P<0.05),不降低诱发群峰电位幅度;4%的七氟烷不延迟诱发群峰电位出现的潜伏期,但可显著降低诱发群峰电位的幅度(P<0.05)。②与缺氧组相比,2%和4%七氟烷均明显延迟缺氧所致的诱发群峰电位消失时间(P<0.05);而4%七氟烷又可明显增加复氧后诱发群峰电位幅度的恢复率(P<0.05),降低脑片TTC染色下降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4%七氟烷可明显延迟海马脑片缺氧所致诱发群峰电位消失的时间,增加复氧后诱发群峰电位幅度的恢复率,具有抗缺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对内毒素(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LPS组(B组)和LPS+ LMWH组(C组),每组12只.B、C组腹腔注射6 mg/kg LPS诱发ALI.C组腹腔注射低分子肝素100 U/kg,B组腹腔注入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6h后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肺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B、C组PaO2、pH值低于A组,C组与B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B、C组大鼠肺W/D、BALF总蛋白及肺组织MDA、MPO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C组与B组相比,肺W/D、BALF中蛋白及肺组织MDA、MPO水平明显下降(P<0.05).B、C组大鼠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1),而C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LMWH处理能够减轻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