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自 2 0 0 0 - 0 2~ 2 0 0 1- 11,我们共收治不同原因肾器质性病变致肾性高血压患者 6例 ,就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35~ 6 1岁 ,平均 4 7岁 ,左侧盂管交接部狭窄 2例 ,右输尿管结石 2例 (以上 4例均导致肾积水 ) ,左肾盂癌 1例 ,左肾结核 1例 ,以上 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 ,收缩压介于 16 0~ 190mmHg平均 172 .5mmHg ,舒张压 90~ 110mmHg ,平均 98.3mmHg。2 手术方法2例左侧盂管成形术 ,1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1例左肾盂癌根治术 ,1例右肾输尿管切…  相似文献   
92.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MRI和PE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oinspongiformleukoencephalopathy,HSLE)的CT、MRI和PET特点。方法对29例患者行脑部CT、MRI,对4例患者行PET,并分析其结果。结果CT显示脑白质内界限清楚的对称性低密度病灶;MRI显示病灶呈长T1、长T2改变,增强扫描无强化,FLAIR序列病灶范围同T2所示一致;PET显示未治疗患者内囊后肢、枕叶和小脑白质无代谢,临床症状改善者上述部位代谢明显减低,临床症状改善者和未治疗者小脑皮质代谢降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小脑皮质正常。结论HSLE患者脑部CT和MRI改变多局限于白质,PET显示病变部位低代谢或无代谢,小脑皮质和白质代谢的改善与HSLE患者临床转归一致。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射频针刀治疗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前后关节痛点红外热像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射频针刀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2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评分、Lysholm评分、总有效率以及膝关节周围痛点红外绝对温度及温差值(△T)。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VAS评分、WOMAC评分、Lysholm评分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79%,优于对照组的77.5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周围痛点红外热像绝对温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侧-健侧温差值(△T)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以上两项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针刀治疗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关节痛点红外热像绝对温度及温差变化可以作为评价病变改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4.
膝骨性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功能恢复方法及注意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关节镜技术的逐步普及满足了该类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术前诊断及术中操作是解决膝关节疼痛的关键所在 ,但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功能是指维持日常生活和进行工作、学习、劳动、社会活动等的必需的条件和能力。笔者观察75例膝骨性关节病关节镜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 ,发现如果不结合积极合理的康复医疗 ,则不仅关节原有的伤病难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而且往往术后合并关节粘连、僵硬、挛缩和肌萎缩等 ,有时甚至可加重原有的症状和关节的功能障…  相似文献   
95.
1992年2月至1997年2月,我们运用自拟消症散治疗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15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l一般资料本组158例中,30岁以下12例,31岁~40岁82例,41岁~50岁55例,sl岁以上9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者7年。80%以上的病人曾用过其它方法治疗,效果欠佳。全部病例均符合《医院诊疗常规》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症之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消症散药物组成:三七、水蛙、后香、檐酥等。将三七、水蛙置烘箱内,用60~80"C的温度烘干,粉碎,过120目筛;赔酥加人95%酒精中浸泡15~30分钟,研磨成泥状;取居香与上三药混匀,无菌包装。每次4g,…  相似文献   
96.
椎管内畸胎瘤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1~1998年共收治椎管内畸胎瘤6例,均经手术证实,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7~48岁,平均年龄37.5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4年,平均1.8年。病变部位L1~L31例,L2~L31例,L3~...  相似文献   
97.
颈椎病是临床的常见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手法治疗具有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方便等特点,易于被接受,且能弥补牵引、西药治疗的不足。不同的手法有各自突出的治疗作用,多种手法联合运用可以加强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utrophin和dystrophin蛋白在神经肌肉病患者肌肉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26例共8种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及2名无神经肌肉疾病者的正常肌肉活检标本冰冻切片utrophin和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结果dystrophin蛋白在Due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显示为大部分肌纤维荧光圈带缺失、荧光圈带亮度减弱或荧光圈带呈不连续状;在非DMD的肌营养不良、脂肪累积性肌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神经源性肌萎缩、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脑肌病、肌源性肌萎缩患者肌肉膜上呈现一圈完整的强荧光圈带;在对照组肌肉膜上呈现一圈完整的强荧光圈带。utrophin蛋白在dystrophin蛋白重度减少的DMD患者少部分肌纤维肌膜上呈现不连续的荧光圈带,但强度较弱;在dystrophin蛋白中度减少的DMD患者、非DMD的肌营养不良及其他6种神经肌肉病患者肌肉膜上不显示荧光;在对照组肌肉膜上不显示荧光。结论DMD患者肌肉的dystrophin蛋白表达重度减少的同时,出现utrophin蛋白的表达;而包括DMD患者dystrophin蛋白中度减少、非DMD的肌营养不良在内的其他神经肌肉病患者肌肉的dystrophin蛋白正常表达时,其utrophin未出现表达。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手术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06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采用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手术切除直肠病变行的34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早期直肠癌13例,绒毛状腺瘤癌变6例,绒毛状腺瘤10例,管状腺瘤3例,类癌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5~10cm,平均7.5cm,瘤体直径1~5cm。结果34例直肠肿瘤均获完整切除,切缘均阴性。病人均成功地保留了排便、排尿及性功能,无术后并发症。直肠癌及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术后病理分期:pTisN0M0期11例,pT1N0M0期5例,pT2N0M0期3例。2例直肠类癌限于黏膜下层。全组平均随访4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治疗直肠病变是安全可靠的,具有显露良好、切除完整的优势,适用于可行局部手术治疗的中下段直肠良、恶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0.
随着晚期肿瘤患者的增多及对生存质量的提高,癌性疼痛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从1996年2月至1997年3月对15例中上腹晚期肿瘤患者在进行剖腹探查的同时,施行经腹直视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intraabdominalneurolyticceliac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