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正>内在凝血途径接触激活的启动因子是凝血因子XII(FXII),激活的FXIIa催化底物是FXI。但由于FXII缺陷并无出血倾向,FXI缺陷的出血倾向远较FⅧ与FIX缺陷为低。因此,长期以来对于内在途径接触环节的生物医学意义存在疑问。近十余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其它先进手段的广泛应用,对此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1-6]。现已明确酶原型FXII参与血管损伤的修复,FXII的体内天然激活物是血小板的聚磷酸  相似文献   
192.
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经方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蛋白血症30例,显效率63.3%,总有效率93.3%,同时采用绞股蓝总甙对照治疗30例,显效率20.0%,总有效率8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动物实验表明:该方预防及治疗给药均能显著地抑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升高,以及抑制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推移“痰瘀”演变规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生化法及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胰岛素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肌动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由痰到瘀症状的变化(即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均随病情加重而变化),VSMC肌动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结论VSMC肌动蛋白表达是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由痰到瘀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4.
目的:研究探讨CD1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6例PTC和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CD105、VEGF-C的表达,并计数CD105标记的MVD值。结果:以CD105标记的PTC组织中MVD值及VEGF-C的表达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值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1)。结论:CD105与PTC的微血管形成、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PTC标本中CD105、VEGF-C的联合检测可以为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5.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结论静脉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疗法。  相似文献   
196.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发病12 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替普酶组49例,瑞替普酶18 mg间隔30 min分2次静脉注射;尿激酶组49例,150万u 30 min内静脉滴注。观察2组溶栓再通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120 min瑞替普酶组42例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再通率为85.71%,尿激酶组35例相关血管再通,再通率71.43%,瑞替普酶组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比尿激酶能更早地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再通率高,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7.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以及β-阻滞剂与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用20mg曲美他嗪,每天3次,连服4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40例(64.5%),有效19例(30.6%),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显效21例(33.9%),有效24例(38.7%),总有效率72.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6.3,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60mg/d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组(40例)和非调脂治疗组(4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CRP的水平.结果 ...  相似文献   
199.
冠心病“痰瘀”证素特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由"痰凝"至"痰瘀"病性证素变化对冠心病形成的影响。方法:对冠心病痰瘀痹阻证组120例、痰凝心脉证组98例、非痰非瘀证组92例、健康人对照组30例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分析。结果:冠心病血脂痰凝心脉证组与非痰非瘀证组、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由非痰非瘀证→痰凝心脉证→痰瘀痹阻证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增加;FINS、ISI值呈健康对照<非痰非瘀证组<痰凝心脉证组<痰瘀痹阻证组递进趋势(均P<0.01);由非痰非瘀→痰凝心脉→痰瘀痹阻的病理演变中,患者c-myc mRNA和PDGF-AmRNA的表达量均逐渐增加。结论:痰瘀痹阻证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痰非瘀证、痰凝心脉证,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血脉瘀阻的客观指证;IR可能是产生"痰瘀"并由"痰"到"瘀"演变的重要内在生化物质基础;IR与冠状动脉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R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冠心病"痰瘀"证素变化的分子机制与c-myc、PDGF-AmRNA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0.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采用髂前上棘内侧横形小切口对6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