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索妇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妇科日间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全血细胞计数(21小项目)、血液生化(8小项目)、出凝血功能(10小项目)和尿常规(12小项目);根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验室正常值范围判断检查结果是否异常,并由专家组共同讨论异常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同时记录患者的围术期相关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和术后7 d内)和术后7 d内死亡率。结果:共入选患者708例,术后7 d内无死亡病例。610(86.2%)例患者出现1项及以上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其中487(68.8%)例患者出现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异常,而血液生化、出凝血功能和尿常规检查的总体异常率分别为48.2%(341/708)、24.2%(171/708)和37.3% (264/708);仅极少数患者的异常结果需要临床处理。检查结果正常与异常患者之间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和糖尿病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常规术前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的发生率很高,但是具有临床意义的异常结果发生率很低,且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关系。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SICU病人术后谵妄的有效护理评估方法。方法采用护理人员谵妄筛选评分(Nu-DESC)对非心脏手术后进人SICU的213例外科重症病人进行谵妄评估。结果213例病人中有93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43.7%。初次出现谵妄症状的时间为0~5d,其中87.1%病人的始发时间在术后2d内,谵妄症状的持续时间为1~13d。结论采用Nu—DESC建立谵妄病人的护理评估常规,对于此类病人的及时诊断,缓解症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观察4月龄C57BL/6J小鼠海马CA1区、CA3区锥体细胞层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细胞数目及体积。方法雄性4月龄C57BL/6J小鼠12只。应用Optical Disector方法观察海马CA1区、CA3区锥体细胞层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细胞数目;Nucleator方法观察细胞平均体积;应用Cava-lieri方法计算CA1区、CA3区锥体细胞层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体积。结果4月龄雄性C57/6J小鼠海马CA1区锥体层体积为(577.6±45.15)×10^6μm^3;锥体细胞数目为(179.0±9.64)×10^3;锥体细胞平均体积为((1344.4±175.69)μm^3。海马CA3区锥体层体积为(471.1±29.01)×10^6μm^3;锥体细胞数目为(139.8±5.91)×10^3;锥体细胞平均体积为(1458.5±138.94)μm^3;海马DG区颗粒细胞层体积为(467.4±18.74)×10^6μm^3;颗粒细胞数目为(316.5±14.4)×10^3;颗粒细胞平均体积为(449.0±36.43)μm^3。结论本实验应用体视学技术及国际先进的体视学系统对C57BL/6J小鼠海马神经元数目与体积进行了无偏估计,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评价载脂蛋白Eε4(ApoEε4)基因在冠脉搭桥术(CABG)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30例CABG手术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患者ApoE基因型。术前1d及术后1周、3月对患者行认知功能测试,以术后20%以上测试项目下降至少20%为POCD的诊断标准;以手术前后认知标准化值(Z值)反映认知下降程度。用多因素的方法分析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CABG手术患者术后1周和3月POCD的发病率分别为59.1%和21.0%,230例患者中ApoEs4的基因频率为7.4%。是否携带ApoEs4等位基因和CABG手术患者POCD的发病率无关。高龄、应用体外循环、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为患者术后1周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因素。术后1周的认知水平为术后3月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因素。结论是否携带ApoEe4等位基因与CABG手术患者POCD无关。高龄、体外循环、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是术后1周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术后1周较低的认知水平预示着术后3月的认知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25.
低温对肌肉松弛药作用消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与方法:使用孤立前臂技术、前臂局部降温、记录单个重复刺激尺神经时姆指内收肌收缩反应。在志愿受试者双前臂上观察中度低温对维库溴铵、罗库溴铵(rocuronium)和十季铵(de-camethonium)消退作用的影响。结果:当皮肤温度下降5~7℃时,维库溴铵和罗库溴铵的恢复指数从常温时8.8±1.5和9.6±2.7分别延长至15.6±3.3和19.6±6.5(P<0.01),十季铵的恢复指数无显著改变。恢复指数变化与温度变化间比例常数维库溴铵和罗库溴铵分别为3.21±1.34和2.86±0.82,十季铵为1.29±0.26。结论: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铵和罗库溴铵作用的消除可能是受温度影响的生物学过程,去极化肌松药十季铵作用的消除可能是较少受温度变化影响的物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6.
局麻药在心脏停搏液中主要有心脏停搏、“膜稳定”、抗心律失常和负性肌力等作用。但局麻药的上述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停搏液中局麻药的浓度、停搏液的酸碱度和温度等,不同条件下局麻药可表现为不同的作用,这可能是导致各个实验中局麻药作用结果差异的原因。目前的研究表明一定条件下局麻药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并可增强已经有效的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但对于其在停搏液中应用的最佳条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7.
40例ASA 1级,年龄3 ̄12岁,拟行斜视矫正手术的患者,随机接受异丙酚或硫喷妥钠诱导,用安氟醚,67%N2O-O2吸入维持麻醉。结果表明:两组诱导期注射疼痛发生率和不自主活动、肌张力增高发生率、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及术后24小时的干呕、呕吐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异丙酚组诱导期的循环抑制作用较硫喷妥钠组更明显,而术毕苏醒速度显著快于硫喷妥钠组。  相似文献   
128.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21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感染情况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SICU在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感染部位、感染病原微生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S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4.2%,死亡率为48.9%;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88.9%)、血液系统(48.9%)和泌尿系统(26.7%);病原微生物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1%,最常见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和产酸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4.8%,最常见的依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真菌占11.1%,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常见。结论应加强对SICU患者下呼吸道、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监测;S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菌种多样性和多重耐药的特点使得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十分困难,应根据S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9.
一、正常睡眠 睡眠是人体自然情况下反复发生的一种状态,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和心理功能极其重要.正常睡眠分为非快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其中非快动眼睡眠又分为N1期、N2期、N3期3期.N1期也叫浅睡眠,占睡眠时间的5%~10%;N2期占睡眠时间的50%左右;N3期又名深睡眠,又叫慢波睡眠,占睡眠时间的20%左右.快动眼睡眠占整个睡眠的20%~25%.通常情况下,正常人一晚的睡眠包括5~6个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流程即“清醒-N1-N2-N3-N2-快动眼睡眠”.在整个睡眠周期里,慢波睡眠即深睡眠,对人的生理功能恢复最为重要,而快动眼睡眠功能和人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非常密切[1].  相似文献   
130.
目的研究外科重症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09年12月非心脏手术后入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的125例老年患者,记录术前基本资料和围术期相关变量。采用ICU谵妄诊断的意识状态评估法(CAM-ICU)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谵妄,于术后5d内每天评估1次。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124例患者完成了术后谵妄评估。术后共有42例患者(33.87%)发生谵妄,其中92.86%(39/42)的患者在术后2d内发生谵妄[分别为手术当天2例(4.76%),术后第1天21例(50.00%),术后第2天16例(38.10%)]。与非谵妄患者相比,谵妄患者术后的SICU内停留时间更长[19.63(17.77~22.31)hvs39.75(21.00~65.63)h,P=0.000],且谵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8.1%(16/42)、11.9%(5/42)]高于非谵妄患者[分别为13.4%(11/82)1、.2%(1/82),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脑卒中史(OR=3.051,95%CI 1.032~8.370)、入SICU时APACHEⅡ评分高(OR=1.664,95%CI 1.268~2.184)、术后24h疼痛评分高(OR=1.043,95%CI 1.021~1.086)。结论谵妄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且谵妄的发生常伴随患者预后的恶化。术前脑卒中史、入SICU时APACHEⅡ评分高、术后24h疼痛评分高是导致外科重症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