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行胸穿或腹穿时容易使一些癌细胞或结核杆茵沿穿刺针眼种植于皮下组织,在穿刺点的部位出现一个小肿物。为了避免这一情况,作者对穿刺做了改进,方法如下:在胸穿或腹穿时病人采取的体位和步骤同常规操作,穿刺完毕先往穿刺针中注入生理盐水20~50ml,然后拔出穿刺针,继之嘱病人采取使穿刺针眼向上的卧位,时间一般为6~8小时。 当有胸水或腹水能够抽出的情况下拔穿刺针时或穿刺针眼未闭合便采取针眼向下的方向卧位时,易使胸水或腹水内的结核菌或肿瘤细胞扩散至皮下组织。在抽水完毕向穿刺部位注入生理盐水20~50ml,使穿刺针内及穿刺针眼附近均为生理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B超监视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用生理盐水冲洗胆道+局部灌注高浓度抗生素,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采取B超监视下行ENBD术、术后经鼻胆管行胆道冲洗及灌注高浓度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肝功能、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除1例因壶腹癌行保守治疗外,其余21例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经胆道冲洗+灌注高浓度抗生素治疗后治愈。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B超监视下行ENBD术较X监视行ENBD术,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经鼻胆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胆道+局部灌注高浓度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43.
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初期,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技术尚未成熟,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被广泛应用于胆囊结石继发胆管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黄芩汤颗粒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126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治疗组采取黄芩汤颗粒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单用美沙拉嗪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纤维结肠镜检积分,并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83%,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经治疗后两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积分与总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降低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经治疗2个月后两组纤维结肠镜检积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的纤维结肠镜检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有明显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以上血清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对UC患者采用黄芩汤颗粒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后可取得显著疗效,患者机体内炎性反应可得到缓解,有利于促进肠黏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45.
2006年6月-2011年12月,我们对晚期胰腺癌进行姑息性治疗62例,改善了患者消化功能和生存质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晚期胰腺癌62例中,男37例,女例;年龄岁,平均岁。病程周  相似文献   
46.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8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疗效,将81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中药(丹黄丸),西药(丽珠得乐+庆大霉素)和中西药联合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HP根除率60.87%,临床显效率73.13%,活动性炎症消失率43.48%;西药组HP根除率65.00%,临床显效率60.00%〉活动性炎症消失率35.00%;中西药联合组HP根除率和临床显效率均为88.00%,活动性炎症消失  相似文献   
47.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62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灭幽丸、抗生素三联和中西药联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灭幽丸)溃疡愈合率为80.95%,HP根除率76.19%;西药组(丽珠得乐+甲硝唑+四环素)溃疡愈合率75.00%,HP根除率90.00%;联合组(灭幽丸+西药组用药)愈合率90.48%,HP根除率95.24%。活动性胃炎消失率中药组(23.80%)和联合组(28.57%)优于西药组(15.00%)。中药组和联合组副作用亦明显少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量化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肝硬化患者46例,隔夜空腹进行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通过红外线同位素能谱分析仪(IRIS)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后120min内各个时间点呼气中13CO2含量,得出MVmax40(40 min前的13CO2代谢速率峰值),CUM40(40 min的13CO2累积呼出丰度),和CUM120(120 min的13CO2累积呼出丰度),与临床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并随访。结果13 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的MVmax40、CUM40和CUM120值在肝硬化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与临床Child-pugh分级结果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3 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检测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0 g/次,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活动指数、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活动指数、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同时还可降低远期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回顾性分析已知大肠癌临床资料,为伺机性筛查策略及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华北地区五家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记录并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的2450例大肠癌患者资料,分析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和组织学类型与大肠癌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患者中男性1377例,女性1073例;男:女为1.28:1;50岁以下占所有大肠癌病例的18.14%,50岁以上呈明显上升趋势;直乙结肠癌占73.00%,其他部位占27.00%(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癌分别为6.12%,6.98%和13.9%);中分化腺癌占50.33%,高分化腺癌占40.35%,低分化腺癌占9.32%;分化程度与诊断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分化程度与诊断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50岁以下大肠癌所占比例上升,年轻化趋势,伺机性筛查不宜做年龄限制;推荐全结肠镜检查作为伺机性筛查精查手段;伺机性筛查不考虑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